东四十条(2023)的剧情介绍
东四(杨凯航饰)和十条(钱赓饰)是租住在北京胡同里的两个外来年轻人。春天,他们在胡同里看到了一张重金悬赏的寻鸽启示,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寻找……
东四十条(2023)的影评
无意义的美好
非常棒的片子,我都非常好奇为什么导演能想到那么多有趣却无意义的台词,像是嗑瓜子不能嗑同一个地方,像是为厕所做测评隔音是好是好还是好是不好,像是那些十条做的名人的梦,像是那只悬赏十万的鸽子。整个片子最酷的一点就是它的风格很统一,可以说 ...
归纳了一些感想
私心多给一星。我想很大程度来源于两点:一是我对不属于故乡的地域文化那种带着刻板印象的好奇感,被这位非北京土著的导演拿捏住了。二就是自己的一部分脑回路和导演对上号了:整部影片的基调,的确让我联想到了《等待戈多》。这大概也是导演的灵感来 ...
这部华语新电影十佳,带你深入当代北漂精神鼓楼
在参加平遥电影节的时候,我们非常喜欢这部影片,从WIP项目出来时就已经关注到,没想到年末就以成片的形式跟观众见了面。这部影片非常独特,不是独立于大众,又不是完全接近/讨好大众,它处于一个比较中立的位置。《东四十条》里面对于“精神鼓楼 ...
主创映后分享速记
来自映后交流和新闻发布会。随手记的,不是原话不精确。记个大概意思,有错再改。影片里的梗就不放上来了,避免剧透。———阿毛:纳米级的成本。大豆:社区电影。主创、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是鼓楼的邻居,大家一起共同创作的状态。———大豆:创作缘起 ...
春天是海子的尸体,柳絮是春天的散文
我很喜欢!鼓楼胡同里两个无所事事的青年因排队而相遇,因寻鸽启事而踏上找鸽子的征途。夏日的草坪那里有点像《菊次郎的夏天》,好喜欢拿风筝线让气球????飞得好高那里,还有小白狗追小鸭子。时间不止地移过去,十条变换着发型,东四变换着帽子。 ...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全片观众反应最热烈的几个梗:阿那亚、贝斯手、平房人、拉播等等,乍一看确实有段子手化的倾向,不过又轻巧地避开了《永安镇》最后一部分的那种油腔滑调、抖机灵的感觉,这也许是得益于他们那令人羡慕的创作方式,不是刻意求奇而是把他们这一群人日常 ...
看哭,大家期待一下。谢谢导演和主创们拍出了我们鼓楼人民的青春,关于要不要找鸽子我纠结了很多年,后来有一天我不纠结了,发现青春也就过去了。
7thPYIFF 「藏龙主竞赛」 平遥电影宫|媒体场笑声最大、最认同的三处分别是“我要去阿那亚”、拉布拉多拉播和希区柯克。Hipster的自我消解,莫名想起《我是大哥大》之类的日式无厘头亚文化片,果然有日语字幕翻译呢。在一堆烂片中显得格外清新可爱,你看迷你成本和艺术追求、专业性一点不冲突吧。但脱颖而出基本全靠同届差生衬托,像个说相声似的段子集锦,笑点零碎地有但还是寡淡,开头的新鲜感在约30分钟左右就开始逐步腻味,大家好像都在默默期待着些更精彩的什么,但始终没等到;如果用得好会非常出彩的京城特色也是丝毫没有利用到,令人惋惜。最后,六月的草地,一月的冰面,都好干净,纯粹得像潦倒文艺青年的内心世界,除了自己的怪怪执着什么都不担心在意。
东四和十条模仿的应该是濑户和内海吧。
citywalk电影,两个有点神经艺术家气质的鼓楼男人百无聊赖地坐着,发呆,抽烟,走过春夏秋冬。呆滞的表演风格、俏皮话、鸽子的线索、同样神经病的路人加入又离开、表意不明的长镜头构成了某种持续的形式感,但影片风格又没那么强烈,有黑色幽默但不多,整体缺乏一个亮点时刻,打磨打磨可以更上一个台阶的,就这样拍出来了有点可惜。
借用《濑户内海》的壳子对新时代胡同串子做一次切片观察。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好笑,但还是有不少妙笔,舍不得不给四星。
颇有意思的小片子。我很熟悉东四一带的地理环境,也过了对北京有滤镜的年纪,更对独立导演/音乐人这些身份祛魅,但看这电影我真的一点儿也不讨厌。
他们没有工作,每一次见面换件衣裳,双手不负重,兜里干净。总的来说,我觉得秋天和冬天比春天相遇(排队、草地野餐)有趣。钓鱼钓上一个个小垃圾,还是鸠占鹊巢,秋天在公厕对面坐着,和一只熊人偶一起躲雨。
在不同的季节,两个不太熟的朋友在胡同里或者草地上、河边扯淡,分寸很好,不让(我这样的中年)人讨厌,挺有趣!
《东四十条》,应该是今年平遥的头号爆款,感觉像北京亚逼版的《濑户内海》加《转转》。作为入赘十多年的倒插门“鼓楼人”,太多熟悉的场景了,非常喜欢这部纳米级投资的社区电影。
鼓楼版濑户内海,可爱的漫才小品。轻盈的、无厘头式趣味的、享受电影的,这样生活的背面其实并非轻盈,但电影不揭开这一面,这很好。我们值得有一部这样的电影。留在鼓楼的年轻人也不过强行把青春延长了几年,但鼓楼社区也正在消亡。没关系,散布鼓楼精神,在任何地方自私任性天真清醒地延长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