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这部电影,因为于荣光。

...

小时候看李连杰的《给爸爸的一封信》,当时还被翻译成为《赤子威龙》,有两处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其一就是李连杰与谢苗在片中的父子档凌厉的拳脚,其二就是于荣光饰演的大反派,角色名字我迄今记忆犹新,叫“普光”。

当时小儿童的我并不知道谁是于荣光,只是扮相让人大开眼界,黑风衣白手套,还有从白天戴到晚上也不摘的墨镜,到死也没摘,那时候我心说,这人怕不是个瞎子吧!

...

没想到,多年之后,于荣光在银幕上也差点演个瞎子。。。

《父子拳王》,于荣光自导自演,演而优则导的他,导演的《舞乐传奇》我个人就比较喜欢,而且这么多年来,于荣光也从大银幕上演“打别人爸爸”的角色,逐渐变成了“演别人的爸爸”。

...

本片当然不是于荣光第一次演老爹,我上学的时候就看过一部剧叫做《爸爸叫红旗》,算是亲情向的轻喜剧。当时距离我看完《给爸爸的一封信》没几年,突发现曾经飞扬跋扈的墨镜男,竟然还能演这样的角儿,于荣光可以算是好演员了,能武能幽默,能经得起角色的考验。

言归正传,这部《父子拳王》跟想象的不一样,竞技场面与家庭元素各占一半比例,以竞技衬托情感,加上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正能量主题,整体比较简单,但情感比较生动。

于荣光饰演一位昔日称霸拳坛的拳王,多年之前为了自己天生有缺陷的孩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郑人硕饰演的儿子余生,智力水平比一般人低,在情绪自控方面也有一定缺陷,而且一只手也是残废,几乎算是“独臂”,就是这样一位残疾人,智力低但不傻,他明白自己的缺陷,从小到大很自卑。

...

然而一次意外,儿子隐藏的拳击天赋被激发了出来,他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拳手(拳击比赛没有设置残疾人项目,所以他只能跟正常拳手在拳台上对决)。但老爸坚决反对他打拳,父子关系出现裂痕。

最终在一系列挫折之下,儿子遵循内心走上拳台,用拳头找回自信:自己是一名“正常人”。同时他也与父亲相濡以沫,相互搀扶走向明天。

不要觉得这个故事很鸡汤,因为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中国独臂拳王赵先权),当你了解原型人物的事迹之后,你就会觉得:真实不可思议到某一个程度,它怎么可以比电影还假啊。

...

虽然这类电影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但该片就是将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以独具匠心的“过程”表达了出来,这点“匠心”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子承父业的羁绊,其二是父亲和师父的选择。

“子承父业”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而争议的大小,也往往与“父业”的成就成正比,出身于京剧世家的于荣光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于荣光的父亲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鸣魁,于荣光11岁时考入北京市风雷京剧团,但他没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而是选择了演员。这里有着兴趣使然,也有着不想活在父亲阴影下的心念。

...

而有的时候因为上述因素父亲也不希望儿子继承自己,除非有好老师。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父亲往往不是孩子的师父,就像郭德纲所言,父亲教不了儿子,因为“亲骨肉,下不去手”。否则的话,多半孩子会学艺不精,或者培养出一个败家仔。

在《父子拳王》里,于荣光饰演的父亲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路,源于他当年的自责,同时也深知这行的辛苦,儿子身体也有缺陷,他为了儿子甘愿放弃一切,如今身有残疾的儿子也要“重蹈覆辙”,身为父亲的于荣光当然舍不得。

...

儿子希望让身体有缺陷的自己用这种方式,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但父亲舍不得儿子,父子矛盾的冲突点就在于此,说白了就是一个家庭教育观探讨:培养孩子是看着他成长还是放任他去闯?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孩子,是呵护还是让他自强?

出生于京剧世家但并没有走京剧这条路的于荣光,自己深有体会。电影有一个“借力打力”的设定,给儿子“找了一个师父”。

如果这部电影让父亲最后被儿子的精神感动,教授他打拳,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如此设定那就完了,这变成了生硬的说教。

而该片的设定是,父亲昔日的对手,偶然间发现了余生的天赋,从而教授对方打拳。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是我国的传统,大家最熟悉的是工匠行业,厨师、木工、铁匠、泥瓦匠等,在现在被称为“传帮带”。

...

现代教育只负责传授专业知识,但传统师徒这种“传帮带”关系包含了更为广泛的提携和保护服务,还包括情感的建立。因此,后者有着难以被前者取代的特点,同理,师徒关系更容易生发出弗洛伊德和荣格理论中的父亲情结。

《父子拳王》中余生与父亲闹僵之后,对自己的亲生父亲缺乏共同语言,从心理上讲,身体有缺陷,心理不自信的他,急需获得认可的对象,所以在师父那里找到了自信+归宿,因为师父把他当做正常人来对待。

这种师徒关系起初是从兴趣和声誉开始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找到自信并开始走自己的路的儿子余生,对于父亲也开始产生理解,这是个父子亲情的重建的过程。

...

但本片终究是以父子关系为主,所以师父这个角色并没有“夺权”,而是担任引导功能之后,便逐渐退居到幕后,给了学会拳击的孩子独立面对父亲的机会。而剧情设定于荣光犯了眼疾,几乎失明,是当年打拳落下的病根。儿子回到父亲身边,开始如“正常人”一样照顾父亲,体会到父亲的昔日的艰辛。

从打拳到独立生活再到照顾父亲,这是一个身体和内心重建自信的过程。

余生振作起来成为“正常人”,不仅仅依靠打拳,也依赖对亲情的感知,至此余生才真正完成蜕变,真正融入这个世界。这样一个回溯,是本片的“借力打力”的地方。

...

京剧世家出身的于荣光,选择了这样一个“巧劲儿”,让这部故事简单内容也很鸡汤励志的作品,顿时生动起来。讽刺的是,就这么一个简单情节桥段的设定,很多作品也不会。

所以最后还是推荐一下这部《父子拳王》,很真诚,有点像当年的《海洋天堂》,在贺岁档这个大片云集的市场上,本片称得上是夹缝求生吧,但起码不造作,不刻意,比某些匠气十足的煽情电影好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