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火》拉片小记-浅谈杜琪峰与香港电影的动作节奏

引言

杜琪峰(1955-),作为后香港电影时代最重要的作者导演之一,在1996年与搭档韦家辉,游乃海等人创立了银河映像,迄今已二十多年。银河映像以独立电影起家,秉承“左手商业,右手艺术”的原则,每年也会定量生产些商业类型片,用来维持公司运作。

银河映像的独立电影以 低成本 精巧别致而著称,《枪火》就是代表作之一,诞生于香港低谷期,仅用了250万的成本,19天拍摄完成,之后被杜琪峰本人称为“综合了好几年经验的一部习作”,却是杜琪峰乃至整个银河映像团队,协作出的最完美作品之一,场面调度是前所未有的,几乎把香港电影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区别于以往港片简单 热血的兄弟情,快意恩仇,《枪火》带给我们更多是冷色调,高度仪式化的杀戮,这在之前的香港电影中,并不常见。

正文

《枪火》主线是五个保镖奉命保护被追杀的老大,并不复杂。杜琪峰把数场枪战戏作为支撑点,用于推进情节和丰满人物。这样编排,在港片中比较常见,比如一直被我视为港产商业片教科书的两部电影《功夫》《辣手神探》,分别做出了非常好的范本,情节在一组组眩目的动作戏中,有条不紊的行进,让观众大呼过瘾,同时文戏也不会太差,(可能也与周星驰和吴宇森的导演功力,和严苛要求有关系)。《功夫》里的阿星,《辣手神探》里的袁浩云和阿浪,两部电影都为我们留下了极其鲜活的人物,说载入港片史册都毫不为过。

杜琪峰在《枪火》里也如法炮制,毕竟这样的编排方式,是港产类型片从1980年代开始沿袭下来的,多和港片黄金期,电影产量大,赶工快,很多电影剧本都是边拍边写,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常规是 导演只要有意念,把想法兜售出去,找到有意愿的投资商,电影即可上马。为了观众和市场,一般导演会把动作戏用很长的时间拍摄出来,精益求精,力求视觉冲击,吸引眼球。而文戏多半草草了事,不会被视为太重要的部分。

港式动作戏最传统的编排节奏是 打--在关键时间点停顿-打-停(成龙在纪录片《成龙的特技》里如是说)。演员之间先来一轮激烈的生死相搏,刀剑拳脚,然后在某个时间点停止,数秒钟静观其变。紧接着像饿虎扑食一样,迅猛的冲向对方,进入下一轮更凶残 激烈的打斗。静与动之间的两种极端对比,会让动作场面形成惊涛拍岸式的节奏。(此处参考了《香港电影的秘密》)

拍摄《枪火》之前,杜琪峰有过在港片片场浸淫十多年的经历,从TVB电视剧到通俗类型片,磨练了成熟的导演技法,想必也是对如此节奏排铺非常熟悉。在《枪火》中,这套传统的动作节奏被加以改造,形成一种高度作者化的风格。

第40:43-45:03的商场部分是全片重中之重的部分,不单单衔接剧作,调度,空间意识,人物,动作,被完美融合在一起,让人赞叹不已。

镜头1-2

...
1

...
2镜头 1 2 冰冷的电子乐bgm 正反双方在大远景中入画,帮观众建立空间意识。此处强调的是建筑空间的复杂,空间一直是杜琪峰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冰冷的电子乐bgm 正反双方在大远景中入画,帮观众建立空间意识。此处强调的是建筑空间的复杂,空间一直是杜琪峰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镜头 3 4

...
3

...
4

人物调度,构图突出演员站立,表演,每个演员眼神都是不一样的,五个保镖的群像形成初步勾勒,都在严阵以待。

镜头5

...
5镜头5 第一个杀手登场 战斗开始

第一个杀手登场 战斗开始

镜头 6 7

...
6

...
7

一番激烈的枪弹交火,杀手被击毙(也就是之前说动作编排中的 第一轮生死相搏。在这里也有试探的意思,试探隐藏在复杂空间中和暗部的敌人,然后五个保镖第一次有了共同目标,站成排,配合将其击杀,这几个镜头是仪式化杀戮的一部分-试探。自此 空间 人物 动作 逐一建构)

这里补充点细节 几个飞速的运动镜头(截糊了)

...

...

...
(人物)阿鬼似乎是五个保镖里 反应最快的,第一个发现敌人,迅速护住老大,避免其受伤害。

(人物)阿鬼似乎是五个保镖里 反应最快的,第一个发现敌人,迅速护住老大,避免其受伤害。

...

...

(视点)有个以飞帽子为主的视点转化,从敌方视角转到五个保镖的视角。鲜明的阵营对立。

镜头 7 8 9

...
7

...
8

...
9

又发现一个敌人 这回是阿鬼和阿信两人配合 上演了一轮攻防战,将其击退。重点突出几某个角色,不再是五个保镖的群戏了。杜琪峰似乎从西部片和日本剑戟片汲取了不少营养,这场枪战比的是反应敏捷程度,与其叫“枪战”,不如说是斗枪更合适,因为不强调弹药用量多少,寥寥几发,双方谁拔枪最快,谁就是最后的胜者,和通常港片强调场面火爆,子弹炸药横飞,不一样,理念更近似于日本剑戟片中的“杀阵”,谁最快出刀,瞬间将对方置之于死地,赢家就是谁。只不过在这个场景中,武士刀换成了枪,出刀速度成了扣动扳机的速度。

第一轮恶斗 就此结束 接下来是数个凝滞的瞬间,动作分割,让电影形成一种惊涛拍岸式的节奏。

镜头 10 11

...
10

...
11

强调人和空间的关系,人在空间中小心翼翼的前行,举枪试探,因为敌人很可能随时准备偷袭。

镜头 12 13 14

...
12

...
13

...
14

阿肥负责保护老大,其他角色把守四周,各自站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场”。

镜头15

...
15

场”的形成 杜琪峰喜欢让数个人物在空间中 站于适当的位置,从而形成一个“场”。人物被局限于这个充满危险而又未知的“场”内,开枪战斗。

数秒钟的凝滞结束,新一轮恶斗开始

镜头 16 17 18 19

...
16

...
17

...
18

...
19

通过交待五个保镖各自把守的区域,以及敌方的位置,杜琪峰把一场小规模交火拍出了大型战争的感觉。前面 “飞帽子”视点转换的镜头同理,强烈的对峙感,敌方视角和五个保镖,左右两边电梯,像是两道防线。

镜头 20 21 22 23

...
20

...
21

...
22

...
23

一组 视线剪辑,眼神交汇,气氛充满紧张感

镜头 24

...
24

又是数秒钟的凝滞,五个保镖似乎发现了异常,准备开枪。

镜头 25 26 27 28 29 30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阿肥”,阿鬼喊了一声,似乎想说 四周已经安全了,可以带着老大跑了。战斗至此结束

结语

这短短的不到5分钟内空间动作从人物群像,到单个角色的细节刻画完成度让人叹为观止,如何汲取前人电影的精华,并且形成自己的美学风格,《枪火》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也标志着杜琪峰—这香港重要作者导演,从此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