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发自简书App


30年前的岁尾,《Awakenings》上映:经受流行病后遗症折磨,几乎被宣布“放弃”的病人,在医生的艰苦尝试下,病体逐渐被“唤醒”,精神再次“萌动”,短暂的昙花一现以病人再次回到先前的状态而告终,”唤醒“的希望却带来了意外收获,开启了孜孜不倦尝试的旅程:从单纯的治愈疾病到尊敬,关怀,帮助实现生命的诉求。

影片最终定格在这样一个画面:四只手在一个木制玩具平板缓慢移动,寻找熟悉的字母,试图再次唤醒病体,同时伴随着柔和且坚定的鼓励:“来吧,我们开始”( "Let's begin,")。

影片改编自1973年Olive Sacks 同名非虚构小说,讲述了发生在纽约Bronx小镇当地医院的真实故事:

1969年,木讷的医生Sayer受聘于一家医院,开始治疗紧张性精神症患者的职业生涯。这些患者是四十年前埃科诺莫氏流行病(encephalitis lethargica)的受害者,他们大多在轮椅上度日,陈旧的病例几乎宣判了死刑。

医生Sayer在第一次出诊时,意外发现没有视觉感知的病人却可以准确无误抓住跌落的眼镜。

在走廊里,在餐厅里,医生相继发现能够激发类似病人的细微线索,各自不同且一闪而过:熟悉的音乐,旧日的诗歌,温柔的触动,名字的呼唤。医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刺激带给病人的变化:眼球的转动,沿着方格继续行走,脑电波的尖刺。

...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次偶然学术会议,医生Sayer获知药品L-Dopa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成功案例,决定在病人组里大胆尝试。他把药品剂量翻倍,原来需要年迈的母亲帮助上床,强行扳正僵化的上肢的Leonard第一次自己下床,开始和人打招呼,说出自己的名字。

Leonard逐渐变成正常人的信号,激励医生Sayer开始更多病人的救治,他们脱离了轮椅,恢复了走动,唱起了幼年的歌曲,学会了自己进食,过程缓慢却令人振奋。

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走上康复的道路,获得足够的资金,购买需要的药品是医生Sayer面临的最大挑战。当他笨嘴拙舌试图说服院长投入更多资金未果时,护士,清洁工递上的一张张支票感动了院长,介绍病人康复的慈善演讲更为病人筹集了充足的款项。病人们的状况日渐好转,他们甚至被带领去参观植物园,去舞厅跳舞。

Leonard恢复得最好,他忙碌地学习自生病以来错过的新东西,使用剃须刀,理解元素周期表。回忆起旧的学校的同时,生活打开了另一扇门。他爱慕漂亮女子,打算和探望父亲的漂亮女孩约会,这些无意中伤害了日夜照顾他的母亲。

Leonard最终和院方发生冲突,他想要独立生活的诉求遭到拒绝,迁怒于医生Sayer,冲突之间把医生推倒在地,打碎了眼镜,继而在试图闯出医院时,被身强力壮的保安和护工制服。

Leonard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需要母亲和护工帮助穿戴纸尿裤,协助上床睡觉。

更多病人的逆转并没有打消医生Sayer选取治疗办法的信心,他在最后的演讲中说道:他们需要被爱,被尊敬,被赋予常人应得的工作,游戏,爱的能力,从而最终获得生的精神。

在观众惊诧奇迹的转瞬即逝时,诸多小小的细节润物细无声地细数着生活的应有尽有:

Leonard问起医生Sayer未婚时,告诉医生护士说他是个好人;

护士和医生跪在地上,为第二天医治病人而卖力地画下地板上的方格;

为了观察病人服药后的效果,医生和护士守在医院,等待值班护士的消息;

Leonard意识到病情急转直下,诚实告诉漂亮女孩最后见面,漂亮女孩和他在餐厅跳起了舞;

护士不忘给再次犯病的女孩化妆;

Leonard最后费劲力气,用已经不大灵活的手费力从暖气片下拾起医生破碎的眼镜;

医生Sayer最终克服自己的害羞,鼓起勇气邀请护士喝咖啡;

几个护士再也不厌烦手头的工作,而是全身心投入护理工作;

Leonard鼓励医生录制自己的病情,作为研究资料,以期可以帮到别人。

没有最终痊愈的结局虽然有点伤感,甚至残酷,但是却收获了更加宝贵的东西:感恩和尽己之力努力地生活。

坦诚承担生活所赋予的角色,面对生活所安排的剧目,接受生活所设置的场次,不慌张,不害怕。

生命的意义,原始本真,被拥有和失去感知着,被快乐和悲伤滋养着,被自由和神奇呼唤着,被工作,游戏,友谊,家庭支持着,“唤醒”了心底尘封的力量,最终创造了奇迹。

...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