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热爱自己的工作吗?

这个问题在大多数人眼中就是一句废话,钱难挣,屎难吃,有钱谁还去工作当社畜啊!

在今天,能够随心所欲地去追梦,似乎只能是B站“后浪”们的专属。

工作之于大部分人,远谈不上热爱。

不止是在中国,在亚洲的影视作品中也常常能够看到主人公因为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而精神崩溃。

但与此并列的,则是日本“职人电影”的出现。

所谓“职人电影”,是日本“职人文化”和“职人精神”的电影表现,是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事业的这种精神的崇尚与赞美。

类似的“职人”电影有:

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入殓师》:

...

矢口史靖导演、染谷将太与长泽雅美出演的《哪啊哪啊神去村》:

...

以及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编舟记》

...

这部上映于2013年的电影根据三浦紫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石井裕也执导,松田龙平、宫崎葵、小田切让、黑木华等人联合主演。

小田切让和黑木华还共同合作了漫改剧《重版出来》,讲述日本漫画人的职人精神,相信看过的人不在少数。

...

《编舟记》上映之后,这部以“编纂词典+爱情”冷门内容为题材的电影横扫各大电影节。

尤其在有着 “日本奥斯卡”美誉的第37 届日本电影学院奖颁奖礼上,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 12 项大奖。

...

“一生悬命”,这是个出自日语的说法,意指把一生的性命都悬在所从事的职业上。

影片想要宣扬的,就是这种”一生悬命“的精神,或者换个通俗的说法,即匠人精神。

本片的原著作者三浦紫苑很大程度上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关键。

...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三浦紫苑于2000年发表长篇小说处女作《给搏击的人一个圈》。之后,陆续发表了《秘密花园》、《浪漫小说七日间》等作品,2006年更是凭借《多田便利屋》荣获直木奖(日本文学奖项,渡边淳一、宫部美雪、东野圭吾等也曾获此奖)。

2012年荣获本屋大奖的小说《编舟记》是她继《强风吹拂》和《多田便利屋》之后第三部被搬上大银幕的作品。

三浦紫苑对于职场题材的喜爱,以及对小说所涉及工作内容的熟悉,使得她的作品既有着坚固的现实基础,同时又能够很好地展现当代日本人的生活及精神状态。

...

“即便说荒木公平的人生——如果用人生一词略显夸张,那么且用职业生涯好了——全部奉献给了辞典,也绝不为过。”

这是《编舟记》小说的开篇第一句话。

而影片的男主马缔光也正(松田龙平饰)是一个将一生奉献给辞典的年轻人。

...

马缔光也,一个绝对意义上的书呆子,一个宅男。

他最喜欢做的,就是买书和看书。

...

马缔租住在一个酷似蔡明的老婆婆竹婆家,他在这里已经住了十年了,从大学新生到研究生毕业再到工作。

马缔住的那个小房间里堆满了各种书,对于书迷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他不是在房间里生活,是在书里生活。

...

影片通过这个小小的密室般的场景,逐步展现了马缔心灵的变化。

马缔念的是语言学的研究生,而书籍则是语言的集合。

起初,他被无数的语言包围着,却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着语言的匮乏。

此时的他,是封闭的和孤独的。

不善交际的马缔在出版社的工作处处碰壁,被书店老板一次次拒绝,又被上司责骂。

只有晚上回到房间坐在书桌前,他才像是做回了自己。

他会和竹婆(渡边美佐子饰)交谈,会在吃饭时打开窗户,呼唤自己的爱猫小虎。(不得不说,大橘是真的胖)

...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马缔房间里的书,就可以发现,这些书并不是为了拍摄而随意拼凑的,而是仔细挑选出来的。

通过书脊上的名字,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马缔对于日本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马缔坐在这里,周身弥漫着一种无法与人交流的孤独。

改变发生在辞典编辑部荒木公平为了寻找接班人而找上马缔的那一刻。

辞典在大众的印象里,就是权威的象征;辞典是严肃的、是永远不会出错的存在。

但我们却几乎不会想到,为了编纂辞典,那些工作人员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编舟记》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

...

在寻找接班人时,荒木总会问一个问题:“右”怎么解释?

...

我们如此习惯于“右” 的存在,却从来没有真正注意到它严肃正规的释义。

荒木之前询问的几个年轻人,都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扫了他一眼然后匆匆离开。

只有我们总是弯着腰弓着背、一巴掌打不出一句话的马缔同学,在仔细思考过后冲向了摆在自己工位上的辞典,在那里十分认真地翻了起来。

...

...

...

就这样,马缔正式成为了辞典编辑部的一员。

这里有着踏实肯干、人狠话不多的临时工佐佐木熏女士(伊佐山博子饰);

为了辞典奉献出一生,并时时刻刻都在收集新词语的主编松本老头(加藤刚饰);

以及吊儿郎当的西岗正志(小田切让饰)。

...

他们想要编纂一部新辞典,名叫《大渡海》。

松本老头给这个辞典的定位十分宏大——面向当代人的、连接传统与现代的中型国语辞典。

《大渡海》的编制是一项继承过去、连接未来的工作,这本辞典突破了传统辞典固守传统的规范,将现代人的词汇编制其中,赋予看似传统、古老、刻板的辞典紧跟时代的先进性和普世性。

这就意味着,这可能是一项持续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巨大工程。

...

在今天,除了相关专业的师生,我们几乎不再触碰纸质辞典。

手机、iPad、电脑……这些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辞典成为了日常。

现在要编纂一部纸质辞典,就是投入多风险大赚钱少。

因此,为了完成这个这个工作,整个编辑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马缔的生活也变成了三点一线:房间—辞典编辑部—聚会。

...

前面说了,那个密室般的房间是马缔心灵的象征,这是一个逐渐开放的过程。

一天,下班回家的马缔到阳台上寻找大橘虎子,结果看到了仙女——竹婆的孙女林香具矢(宫崎葵饰),她正抱着虎子。

...

好嘛,我们纯纯的马缔同学一下子就慌了,心动了,嘴巴更加哆嗦了。

虽然马缔是个榆木脑袋的宅男,但是他长得不错,盘靓条顺,所以俊男美女两个人站在一起倒是非常相配。

...

林香具矢是个厨师,她对自己的工作也非常热爱,对各种厨具如数家珍,经常让马缔试菜。

...

这一来二去,马缔就在吊儿郎当的西岗的撺掇下写了情书。

于是马缔同学点灯熬油颇为废纸地写好了,不过他写的哪是情书啊,简直就是古代大将军写的诏书啊!

这个排版这个字体这个纸张,没点文化根本看不懂啊!

...

后来人小姑娘的确是看了,也的确是没看懂,只得逼马缔亲口说。

自然,下面就开始虐狗了。

...

职业线与爱情线的并置,也是日本电影近年来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讨论主人公在“职人”与“家人”两个身份之间的变化。

但《编舟记》更侧重于“职人电影”,对家庭的描写相对较少。

接着,对西岗与其女友的邀请,使得马缔的小房间进一步开放给了友谊。

...

至此,马缔在影片中完成了爱情、友谊与事业的成长。

他的小房间里充溢的不再是孤独的、无人使用的词语,而是与情感共振交融的词语;不仅是活在历史中的词语,而是活在当下和未来的词语。

这与《大渡海》的意义是相通的。

...

辞典编辑部的描绘,则是职人精神的展示。

为了能够收录更多更新的词语,松本老头无论是去参加研讨会还是出去吃饭,时时刻刻都在倾听着那些新出现的词,然后记录下来,考虑收录进辞典。

...

甚至,他和马缔两个人去类似KFC的餐厅吃饭,都是为了偷听年轻的女学生现在都在说什么词。

...

这个工作相当于90后破译00后那些摸不着头脑的缩写,令人头大。

...

就是这样的工作,持续了整整12年,从整理好,到一校、二校、三校、四校,耗时耗力。

甚至在四校的时候,马缔意外发现错误,立马重新来过,绝不允许自己的编辑部发行一部有疏漏的辞典。

...

...

...

而电影中几次聚餐的场景,则是日本人团队精神的表现。

其中,马缔的迎新会、荒木的欢送会、岸边的迎新会、岸边适应编辑部工作后的小团体聚会都令人印象深刻。

日本由于文化的缘故,人们常常一生只会从事一个职业,不像中国年轻人会经常换工作,这就需要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

我们能够通过马缔,以及后来那个年轻的时尚编辑岸边绿(黑木华饰)对集体的融入发现这一点。

聚餐,就是为了巩固集体的核心凝聚力。

...

《编舟记》和《入殓师》一样,都曾作为冲奥影片,向西方展示着日本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这些影片并没有片面地讨好西方,而是日本的艺术家们以及相关从业者,在目睹了今天“职人精神”的式微之后,对“重职主义” 的呼唤。

片中关于几个词汇的解释,也充满了幽玄之美以及日本人穷根究底的钻研精神。

例如马缔对于“爱慕”这个词语的解释,就来自于他个人的恋爱经历,真切而深沉。

...

一个词条一个词条所缝出的细密针脚,终成一叶扁舟,承载着我们渡过语言与人生的海洋。

《编舟记》是一首献给工作者的赞美诗,无论是编辞典、做厨师还是纸品制造,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这是对自己人生的郑重回答,一生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