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浅的黑影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里,所有的青春、童年、爱情,无论以何种形态变换,我们始终都能在后景里发现盘旋于上的残酷阴影。无论是《花与爱丽丝》里中花寻找父爱的精神之旅,爱丽丝的情感挫折;抑或是《燕尾蝶》中女主角的孤儿设定;更不必说《情书》中徘徊在渡边博子(对爱人)和藤井树(对家人)上方的死亡和残酷。在所有这些故事的发展中,这种残酷的底色悄悄游离于叙事之外。但影片本体所展现出的情绪,姿态又无疑因为残酷本身的存在而焕发出更加丰厚的成长意义。这类手法在日本其它影视作品中也很常见,例如徘徊在《小森林》主体叙事之外的女主角原生家庭的经历;又如新海诚一系列电影中男女主角被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力量隔开,孤立。全世界的青春伤痛文学莫不如此,但日本影视里尤其特别的是,他们的视角仿佛是将这种伤痛刻意的漠视,而代之以暂时的享乐和安宁。这种自欺式的无视拉开一种巨大的情感张力。然后在这情感张力下展开故事。具体以本片为例,只以薄薄的一封信便交代了奈砂置于父母离异的状态之中(简约),这是引起早熟少女情感混乱的背景。故事本身围绕少女怎样来无视和逃避这种混乱而推进,当这种状态和男生的爱慕相结合,便在高潮的泳池一场戏中达到极致:迷茫,逃避,脆弱,新生。
二、对纤细情感的贴地把握
同样是创作处于情感混乱期少男少女故事的我本人,在观看影片过程中对导演对心理的把握属实赞叹不已。无论是对于争论“烟花是圆是扁”那种少年式无聊,少女三分钟热度的离家出走,男生们初次恋爱时的退缩、好面子,争斗,这种种一切都被动作/事件本身揭示出来,非对表现对象和彼时心理的的深刻体会和琢磨不能表现出来。
三、一点异见
岩井是讲残酷青春的高手,可是在片中的末尾盛放的一朵烟花是那么刺眼和虚假,略显做作的刺破了整部片子营造的伤感氛围。事实上影片不必给烟花的圆和扁的问题给一个最终的回答,影片的高潮停止在女生在泳池戏水一幕就可结束。最后烟花绽放的假性高潮无疑有画蛇添足之嫌。不过考虑到此是岩井的处女作,为冲击奖项,的确很难克制这种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