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0
豆瓣评分9.3,被沙丹标榜为最爱的电影,也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颗绕不过去的明珠。
ps.在看过桑弧导演的《太太万岁》(尽管我认为中规中矩),今天又看了杰作《小城之春》,再来看这部同样备受推崇的经典,感觉各有千秋。
因抱的期望过高,觉得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欠缺了许多。本以为是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如《一一》那样的哲思和诗意。大家总是可以带着时代的滤镜看艺术品,而我总是一视同仁。大家总是说某些观点超前,但我总是无法因为某句台词认同整个作品,任何一句台词不仅不能代表作品整体,有时过于直接的金句如果出现地不恰当还会损毁整体。
但由于定位失误,有些落差和失望。实际上喜剧成分很高,当然可看性也强。如果参照《太太万岁》这样的传统喜剧来看,那还是很不错的。尤其在资料馆的现场-气氛相当活跃,观众很给面子,我妈评价很不错。
趣闻:
看前等我妈了十分钟,气愤地甩了她,说道“亵渎之人,不看也罢!”戏谑的是,看完后我们的态度反过来了,她满口称赞而我大失所望。
简析:
节奏明快流畅,情节明确简练。剧本工整严密,但没什么新意,充满设计的巧思。
视听方面中规中矩,剪辑巧妙承接前后,转场颇有意味。
台词和表演都略显仓促密集,而且还有话剧的残骸。台词还是板正的戏剧腔,但已经相对好些了,只是个别从女主口中说出的至理名言尚有生硬的说教气。
石挥演技依旧没得说,同为话剧演员,陈佩斯的台词功底、表演甚至剧本都应该受到他的重要影响。人物总体略显简单,只有男主立体鲜活。
情节设定让我想到李安的“父亲三部曲”,尤其是《饮食男女》的鳏夫结婚,当然郎雄的形象也和他多少相似。
而父女恋在在做媒时破绽的情节则和小津的《晚春》如出一辙。(二者居然同一年)
中间的一段向死而生、回心转意让我想到三年后的《生之欲》(绝对不止我一个人),到死也要干一番事业、做出贡献。人活着就是漂泊,总要发光发热,闲着也不如投入热心的事业。
一轮接一轮,婚礼接寿席。在哀乐小事的层层递进之中有幸福祥和和沧桑感-很自然,但在我看来深度还远不够。
此外,本片现实意味深长,许多话放到今天效力不减反增。以下摘录一些,都是在现场引发强烈鼓掌或哄堂大笑的:“别说是中学毕业了,现在好多大学毕业的还不是没饭吃”“第一次拿薪水也有这种感觉,可是第二次就麻木了”“她答应和我结婚了”。当然还有些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我总觉得我们中国没有中年,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像你现在就是做事情的时候。”“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这么重要,对生却不重视(李安在《喜宴》中说的那句类似的台词“中国人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我不相信他没看过本片。当然,这两部作品的台词都有些直白生硬。)
ps.看到一位友邻说,他的曾爷爷和男主几乎不谋而合。我也联系到我的姥爷,也曾当过小学老师和校长,生活节俭甚至有些偏执,思想简单但落伍、每天念着老一套的旧事。老来无事,精力无处释放。
维度 ★(1-10) 备注
思想深度(学术文本价值) 7.6
个人感受(观众传播价值) 7.9
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3
叙事水平(文学价值) 8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专业价值) 7.8
25.5.28小西天
ps.石挥展映,看的第二部石挥+桑弧。
时代的杰作-《哀乐中年》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特吕弗的杰作
评分:B+8.2一反常规的特吕弗,英文、彩色片和科幻类型片,冲击力十足。科幻电影往往的窠臼,要么是想象力过剩的特效噱头把注意力带偏,要么是物件的格格不入令人出戏。果然不出所料,特吕弗也意识到:“图像方面有一块是失控的,虽然与法国电影 ...
小喷
25.3.25于小西天5.5/10三星是我剔除个人偏好的最大尊重,打及格分,在于人物和情节勉强还能自洽。两分则是本分。ps.打分这件事不仅主观性极强,而且不同时期的差异太大,必须要不断修正,但不同影片又势必在特定的背景下观看,因此想 ...
爱情死了,爱情万岁!
另:https://mp.weixin.qq.com/s/gJ-B99sBWwDjGUAR_X5Yzg评分:B+8.0mark第三部蔡明亮,早期巅峰代表作。总体上本片比前作更为成熟细腻(当然也少了点混沌的感觉),比起《郊游》略显僵硬 ...
佳片-二战和青春的类型融合
评分:B7.7第一部路易-马勒,还是太板正了,不够惊艳。视听是专业化的,剧本过于工整和封闭。不过,亮点在于不仅每个镜头中蕴含着不同元素(如声画分离)和镜头内外的场景张力,叙事也暗含着主线和辅线的张力纠缠。明线由神学院学校两个男孩之间 ...
评分:B+7.9瓦尔达,散文电影+1。本片是绝佳的日记vlog,游记和公路体的交汇。但散文电影真的就仅限于此吗?看多了感到比较失望。rap、绘画、各种媒介拼接,导演出镜,场景的联想式剪接,戏里戏外跳脱都流畅自如,对瓦尔达算不上什么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