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高诗远的电影群岛

最近,很少能够看到高概念并且富有浪漫气质的科幻电影了。《峡谷》在情人节上线Apple TV+,尽管明显借鉴了多部经典科幻片或灾难片的元素,但好在整体叙事结构还是比较完整,逻辑自洽,有不少动人之处。

影片设定了一处神秘的峡谷,其位置被一个军事化组织利用先进技术隐藏于世人眼中。峡谷的两侧分别驻守着来自东西方阵营的狙击手,他们的职责是确保峡谷内的“空心人”无法逃脱。事实上,这片峡谷更像是地狱,而狙击手的任务就是看守地狱的大门。这一设定使影片融入了冷战等时期的政治隐喻,也从个人层面上书写了孤独、禁忌之爱与体制对抗等主题。

影片的叙事结构较为美剧化,可以大致分为孤岛爱情、峡谷探秘、体制对抗三大部分。然而,这三部分的风格并不统一,甚至显得有些割裂。

开篇采用了典型的“救猫咪”段落,为角色塑造奠定基调。尽管Levi和Drasa都是身经百战的狙击手,曾执行过无数次击毙任务,影片仍刻意展现他们柔软的一面。Levi在海滩上轻抚一只狗,Drasa与父亲的对话流露出她内心的矛盾。这些细节并未赋予角色复杂性,而是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扁平化形象。他们是典型的“好人”,并未受到战争或环境的影响而变得冷酷无情,而是保留了一种理想化的道德纯粹性。这种人物设定或许缺乏深度,但在类型片语境下却能有效迎合观众对“正义终将胜利”的预期。

...

作为东西方阵营的象征,两位主角隔着峡谷相互窥探,台词很少,甚至发展出一段“远距离恋爱”。其中,隔空对话和下棋的情节可以说就是《活死人黎明》的复刻。守护两人搭建的安全堡垒,防止峡谷底部不断试图攀爬上来的“空心人”/丧尸,都是丧尸片叙事的经典模式。

...

影片的爱情线索则让人联想到《太空旅客》。在某种程度上,峡谷成为了两人专属的舞台,两人的爱情关系建立在对立身份的张力之上,但世界的废墟感反而放大了他们的情感浓度。Levi被塑造成带有诗人气质的苦闷角色,沉浸于T. S.艾略特的诗句之中,并以诗歌书写生活。这种浪漫化的设定在爱情段落中尚显合理,但在整体叙事的现实主义框架下,或许显得过于理想化。相比之下,Drasa的性格更加张扬,就像霹雳娇娃那般,会积极表达情感,不断调侃对岸的Levi,展现出自由不羁的一面。

影片最具诗意的部分,或许正是时间流转对爱情的映衬。随着四季更迭,峡谷的气候也随之变化,而两人的感情亦在这片孤绝之地逐步升温。当Levi攀爬绳索跨越峡谷时,峡谷内怪物的嘶吼正好成为这段爱情之难的具象化表达。

...

不过,当故事进入峡谷内部,叙事开始失控。怪物的形象设计显得过于程式化,与《湮灭》中的异变生物高度相似,透明骷髅的造型可以说没有任何新意。能看出来全片试图赋予这些怪物更深层的象征意义,但实际上,它们在叙事功能上与典型的丧尸无异,因为既没有个体意识,也不具备真正的话语权,所有的意义都是由人类强加的。这部片子还特地找来《异形》的初代女主演大BOSS,可是氛围感塑造上又不及几十年前的《异形》。

更令人失望的是,全片铺垫许久,似乎暗示“空心人”背后隐藏着某种宏大真相,甚至可能涉及更深远的哲学或社会问题。结果,最终的揭秘却显得非常落点狭隘,所有的阴谋只是一家私人公司的实验,并未深入到冷战、二战、生化武器等更加宏大的历史背景。在前半部分营造出的史诗感于这一刻轰然坍塌,使得主题深度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有点小家子气。

...

就在他们从峡谷内部回到地面的那场戏,位于峡谷边缘的吉普车成为垂直平面的战场,角色熟练运用汽车的构架,与攀爬上来的空心人展开激烈对抗,这一场戏的紧张感远超峡谷内部的搏斗场面。不过,角色从峡谷爬出后,为什么没有触发自动扫射系统。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很明显的一个bug。

...

后半段剧情的发展更显草率。影片将“打造美国最强陆军”的野心归结到一家私人公司,甚至仅仅是Bartholomew这一角色身上,使得原本应当影响全球格局的秘密,最终沦为可以轻易被摧毁的阴谋。Levi和Drasa在峡谷内部是否有被感染,这个话题随着Bartholomew的到来被所有人遗忘。

...

他们两个用狙击枪轻松地启动峡谷的自毁装置,在最后时刻逃离爆炸范围,在逃亡过程中反复计算公里数,以此制造紧张感,这一桥段在视觉呈现上较为浪漫。是否隐含着某种对原子弹的象征性解读,则仍需进一步挖掘。

...

这部片子虽说能看到的创新性内容不多,不过好在严格调配勾兑了相关类型元素,让剧情推进都在合理的框架之内。能产生这种效果,可能就是因为出发点选得好,峡谷这个概念以及东西方阵营的对垒本身就能够容纳很丰富的想象空间,并且具备相应的现实意义。

个人评分: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