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道看哪部電影的時候,我偶爾會打開豆瓣,選擇一個導演,讓他/她的作品以時間順序排列,拉到底,從第一部影片開始看。或許這可以稱之為影迷的形式感,這樣可以從作品的角度去感受一個導演在美學追求、藝術風格上的流變。平時還想過以時間順序去回溯從古至今的整個電影史,但面對浩如煙海的電影數目,這種想法也無異于癡人說夢。
這次計劃補完的導演是阿莫多瓦,那這次就聊聊阿莫多瓦的第一部正式的長片。
與先前的短片《莎樂美》不同,阿莫多瓦轉而關注西班牙社會中真實的人和事,奠定後續時常反映社會問題的主基調,同時從中已經能看出他後續作品的許多藝術追求,大部分風格化特征在本片中便已有所展現。其中還充斥着大量的低俗笑話,包含着反嚴肅的戲谑與對着非法的迷戀。
看過《莎樂美》就會知道,阿莫多瓦在如此嚴肅的題材當中,用一個長鏡頭拍攝一段女人的尬舞,從這個地方就能知道,黑色幽默會一直伴随着他的作品,揮之不去。

阿莫多瓦的作品以大膽鮮豔的色彩著稱,建築、道具、服裝都呈現出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色彩選擇。直觀來看,感覺他偏愛紅色,紅色的衣服、紅色的廚房、紅色的酒吧……如果隻是簡單對照顔色譜系,用符号學的角度去分析得出紅色代表熱烈、代表激情,那對于電影解讀來說也過于無趣,并且也難以體現阿莫多瓦在影片整體編排上的巧思。

我們為什麼會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感覺到思想被沖擊,許多先前的對于傳統倫理的印象都被一一瓦解?
紛繁的色彩能夠對應到他電影當中角色思想觀念的多元性。就本片而言,每個角色在性方面的追求千差萬别,有同性戀與酷兒,有搖滾與不羁,有壓制與被壓制,有傳統與反抗不能……顔色的并存象征着思想的共存,沒有任何一種觀念被排斥,也因此展現出他對于傳統價值體系的颠覆以及對新興理念的擁抱。
尤其在電影當中所提到的所謂性欲浪潮,再加上在這個搖滾樂的進入,女性主義的興起的時代,越來越多的話語權需要得到尊重。

這種先鋒意識同樣體現在他對流行文化的敏銳捕捉。影片選用的歌曲緊跟潮流,美國隊長漫畫的出現,角色舉手投足間帶有舞蹈般的節奏,使得整部電影既充滿現實感,又帶有一絲超脫于現實而沉浸在想象世界的,對純粹的愉悅與官能刺激的追求。
窺視則是貫穿全片的又一核心主題。
影片開篇的第一個鏡頭便是從室内向窗外對面的樓房拍攝,通過左右移動,使鏡頭的落點逐漸回歸到室内,掃視帕比家中的裝潢與她的生活狀态。随後的第一場戲,便是住在樓房對面的男人闖入房間,對房間的主人帕比實施性暴力。空間的内外關系,就在攝影機移動的過程當中,被阿莫多瓦巧妙地建立起來。


之後,帕比想要對這個奪走她第一次的男人複仇,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陽台上向外觀察,看對面的哪個窗口是那個男人的房間。

男人的妻子露西最終成為帕比的朋友,逐漸找到女性意識解放天性,并選擇離開這段關系。男人向帕比複仇的方式,依然是通過窺視作為起點。
窺視者通常處于一種掌控信息的地位,而被窺視者處于無意識或被動的位置,這種權力的不對稱本身就可能引發情欲的想象。在《後窗》《偷窺狂》以及之後的《愛情短片》之中,都呈現過類似的主題。

窺視者并不隻是看,而是通過觀看來構建自我與欲望并從中獲得權力感、掌控感或被欲望對象所吸引的滿足感。影片當中還有一段副線。另一名男子因無法與自己的同性妻子産生性欲,所以需要偷窺對面正在舉行的充滿男性氣質的派對,在視覺層面彌補自身性渴望的缺失,并以此完成身體上的實踐。

在電影形式上,阿莫多瓦也進行了不同尋常的嘗試。例如,在同一個鏡頭之中,他讓聲音從麥克風收音轉變為現場收音,空曠空間所産生的回音,使畫面的質感瞬間切換成紀錄片式的粗砺,從而産生正在拍電影花絮般的真實感。
角色的對話從此刻開始,也逐漸脫離文本的叙事。演員們跳脫出所扮演的角色,開始評價剛剛的某場戲什麼地方演得不太好,似乎進入了一種“元電影”的層次。
雖然沒看出來這個設計跟電影主題有什麼太大的關系,不過還是體現出阿莫多瓦作為新導演,在面對傳統叙事方式時所做出的實驗性突破,為電影語言帶來了具有沖擊力的創新探索。

同樣的形式突破還體現在廣告的插入上,呼應了電視這一媒介。廣告反複打破觀衆沉浸式的觀看體驗,并且廣告的創作手法也與電影/電視劇不同,演員會直視攝影機,嘗試與觀衆互動,産生跨越屏幕的對話感。

廣告的進入是生硬的,不過後續阿莫多瓦用帕比創業的這個方式将廣告的内容進行了有效回收。
廣告大多鮮豔亮眼、有活力,背後是金錢至上的價值觀,但指向的都是對于選擇的自由。廣告中的身體往往被符号化,成為商品的一部分,女性的嘴唇、腿部、腰線等局部被強調,形成一種碎片化的情欲景觀,吸引觀看者的凝視。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的話,整部電影其實并不缺少這類廣告式的情欲景觀,但隻有在充滿禁忌的社會背景的襯托之下,這種對于傳統倫理的突破才會變得更加強勁有力。放大女性的身體,是阿莫多瓦想要強調女性比男性強勁的方式,隻不過對于這個階段的他,這樣的處理還是稍顯稚嫩。
即便如此,這部電影依然精準地展現了特定時代的文化氛圍,尤其是在性與觀念解放方面的表達。經曆了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長期的高壓統治後,西班牙終于找到了自己的聲音,有《烈女傳》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