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0
关于追寻的执念这个母题总带给我一种即视感。(小鞋子,何处友家,中央车站,雾中风景…建了一个豆列)本片颇具大师手笔之作,大巧不工,私认为是张艺谋最高水准。巩俐的演技也依旧在线。节奏稳健,叙事层层递进相当流畅,每个冲突和人物都真实自然。(而没有小武那样可以的营造氛围或戏剧冲突)
我不想分析视听语言上的细枝末节(并不是否认其重要性),也不想千篇一律地套用所谓“女性”话题,而是真正从现实的角度看待这部经典。
故事的设定和情节很简单但是言简义丰的典范。
2叙事手法(故事切口)
核心要义:以小见大,让冲突自然发生。
小事作为切口,执念引发纠葛,冲突不断升级,最终酿成闹剧,裂隙纠出世界的荒谬维度。
(这一刀切口不大,裂隙不小。)
3跟目前大火的《初步举证》做一对比,两者都涉及女性在司法困境下的种种局面。
首先,最突出的是表现方式的差异。初步是独角舞台戏剧,秋菊则是客观视角的电影。简单来说,前者的演员是全知的倒叙的,后者的演员则是未知的身在其中的。前者借助语言同观众直接互动,后者则借助影像使观众代入其中。前者是自导自演的复述,后者则是不知情的自然流露。二者不能简单以高低判别,但我更倾向于电影本身的质感,即用影像而非语言,用故事而非说教。
塔可夫斯基:戏剧通过一个个细节让人感受到整体。当然,每一种现象都有多个视角。让观众根据舞台现象去重建现象本身的面与视角越少,导演所使用的戏剧假定性就越生动、准确。而电影导演则通过具体细节复制现象,并且形式上越是感性、具体,细节越是准确,就越是接近自己的目标。我们看到演员血溅舞台,舞台上却不见血——那是戏剧!
4思想/社会价值
人心难辩,城里套路深,现实充满纠葛和复杂,微观权力往往难以言说,如那些道德的束缚。
不同于雅克塔蒂或布努埃尔式的荒谬闹剧,本片更多直接影射现实问题。
对于中国社会有特别的参考价值,人物背后的核心是两个结构的冲突;公-私
传统儒家的差序格局:由下而上。家-社会-国家。向内收拢,向下治理
现代社会的法治格局:由上而下。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向上申诉,向上寻求
反观当下依旧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哪些改进了哪些仍旧存在,是人情冷漠了还是法律普及了?
这部片子一百年也不会过时,虽然过时了不失为一件好事。
2025.3.11
《秋菊打官司》-中国电影的影史杰作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重温《盗梦空间》 -管窥好莱坞电影的“造梦空间”和“归家”母题
⭐️ 公众号图文版:重温《盗梦空间》-管窥好莱坞电影的“造梦空间”和“归家”母题 - 微信公众平台评分:B-,6.5+(五星改为三星)前言:这部曾经唤起世界性的集体猜谜的诺兰“科幻神片”距今已经十年了,作为经典似乎还不够远,但作为席 ...
张艺谋的双料金狮:城乡沟壑中的女性求索 ——《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的纪实美学和现实互文 公众号图文版:张艺谋的双料金狮:城乡沟壑中的女性求索 - 微信公众平台1️⃣简评与观感《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90年代的两部现实主义杰作,二者不仅在情节、风格上有高度相似性,而且都先后荣获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
简评-第五代发轫作
C 5-简评:观影体验实在很一般,影像贫瘠不堪、情节一样僵死无力,镜头毫无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镜头间也不具张力。播音腔的配音,样板戏的表演,摄影的确有新意,但总体上十分鸡肋-节奏不稳、形式和内容的不协调,也只有在这个特殊时段才会产生出 ...
札记-随感-简评
评分:B- 6.6/6.7前言:机缘巧合来看第二部该导演的电影,听说是和《扒手》一样地动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视听更为程式化、丝滑的长镜头减少了,诗意和美感也有所丧失(或者说侧重发生了变化)。简评:有着《男人的争斗》的开头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为何中规中矩?
评分:B-6.8二刷观感依旧非常一般,但已经完全将其把戏看透了。没有见过如此自作聪明、匠气与说教气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图作为系统性的影评,只是将札记分集整理。)前言:和《红高粱》一样,正好是九个月后在影院重温。依旧是重估的目的。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