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月亮》和《戏梦巴黎》。
老司机知道这两部片子的位置。
赤裸、性、不伦之恋既明晃晃又硬邦邦,免疫力低的人看了会受刺激,想领略深一点的滋味得靠定力、见识和悟性,至于深浅和好坏,见仁见智。
罗曼·波兰斯基和贝纳多·贝托鲁奇两位大师的作品,风格迥异,殊途也不见得同归,有共同点的话说大师们大就大在大胆,敢把你想看又不敢看的东西拍给你看,当然,演员们也都够大胆。
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禁忌,而禁忌是只可以在脑子里浮现而不能用嘴说出来的东西。
《苦月亮》里边,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男人逮着一个正跟妻子七年之痒的年轻男人,老男人向年轻男人合盘托出自己的隐私,循循善诱地讲述自己与妻子的畸恋秘史,记忆的画面闪回,禁忌开始呈现,悬疑与惊悚的气氛逐渐紧张,观众与年轻男人一样,一边要忍受着窥探隐私带来的突兀和不适,一边却心猿意马,欲拒还迎,想入非非,直到被禁忌俘虏,从听故事的人变为故事中人。
只因大家都有突破禁忌的欲望。
电影改编于小说,不知原作者是否知道我们的经典《玉蒲团》,大家都是男人视角,片子里面老男人以过来人的身份讲故事,一见钟情到始乱终弃,而后万念俱灰;年轻男人最初跃跃欲试要以身试法,直到看见了毁灭,毛骨悚然之后回头是岸。回头是岸挺贴切,毕竟一切都发生在一艘船上。
故事走向,心路历程没有偏离正常轨道,价值观是差不多的,我们只能叹息:不被约束的肉体,控制不了的欲望,放纵起来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比较而言,《戏梦巴黎》内涵要更丰富一些,虽然画面更露骨,或者说除了露骨,什么都露,但你能明显看出创作者是在用肉体表达那些深不可测的灵魂。

1968年的法国巴黎,年轻人不安的灵魂要找出口,电影,摇滚乐,性和街头抗议都可以是出口,但每一种出口似乎都不够宽阔,我们的三位主角,知名作家的一双龙凤胎儿女加上一个单纯的美国小伙儿,年轻的灵魂充斥着巨大的能量,他们追求的是纯粹,纯粹的爱,纯粹的性,纯粹的艺术,纯粹的平等,衣食无忧后的无所适从,心系世界又够不着权力,彼时东方的乌托邦却能给他们以借口和希望。
双胞胎之间存在畸恋,存在主义,你可能会感到不适,但就是存在,怎么办?美国小伙儿是他们主动邀请加入的,似乎是他们想要与现实妥协的举动,但发现还是力不从心,有人说这甚至是一种欧洲与美国关系的隐喻,那就得发挥想象力了,小已不易,遑论大乎?反正最后当女孩发现桌上父亲留下的支票,领悟到他们追求的一切纯粹是建立在父辈的肮脏之上的,寻死就顺理成章了,而令人意外加讽刺的是,一块砸破窗户的砖头又唤醒了他们的反抗意识,似乎带来了希望,于是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他们心中的革命中去。

影片到此结束,创作者的初衷可能真的不是要表达价值观,只是力求还原他们的青春时代,足够激情,足够反叛,足够迷茫,足够纠结,足够脆弱,足够绝望,灵魂要彰显,要摆脱肉体的欲望展现得淋漓尽致,记录的意义要大于表达,一再闪现的老电影片段是毫无保留的致敬与热爱,以及摇滚乐,而那些肉体的联结是能吸引大多数的部分。
禁忌既刺激又迷惑,明晃晃地遮蔽我们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