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上映于1979年,快有我歲數大了,現在看卻正合适,特别貼近目前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思想性也沒有超越我能理解的程度,不像有些電影,我能感覺到很牛逼很有深度,但就是離我的認知和生活太遠,能夠拓寬我的視野,卻難以産生更多共鳴,觀影體驗完全不一樣。
也可能是現實題材的緣故,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紐約,一戶普通城市家庭生活的漣漪,現在的我們會感覺更加熟悉,因為它陳列的是現代城市家庭的普遍性問題:工作與生活的沖突,夫妻情感危機以及育兒大事。表現在因性别對立或幹脆說婦女解放造成的家庭分工矛盾,既而對夫妻情感基礎的沖擊;經濟和工作壓力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必然包含親子關系;社會的介入試圖解決或緩和家庭倫理層面的矛盾,卻往往事與願違,力所不及。
這種影片是不怎麼怕劇透的,所以我用一兩句話概括劇情并不違背我一貫堅持的影評原則:
克萊默夫人過夠了相夫教子的生活,離家出走後,克萊默先生被迫獨自承擔帶孩子的工作,經過最初的晴天霹靂和手忙腳亂後,生活以及親子關系逐步走向正軌,而這時克萊默夫人卻回心轉意要來争奪孩子的撫養權……。
是不是不離奇?一點也不狗血,完全能夠理解。
克萊默夫人婚前是正兒八經的職業女性,後來的事情也能證明其賺錢能力一點也不比克萊默先生差,憑啥人家就應該為了老公和孩子犧牲外出工作的權利和自我的成長而憋在家裡圍着孩子和竈台轉?
克萊默先生也很冤:你說我在外面頂住那麼大的壓力工作為了誰?還不是為了這個家為了你和孩子?更何況我剛拿下了一個大客戶,升職加薪馬上闆上釘釘的事,你卻給我整這出?
7歲的兒子比利說:我不管,我要爸爸,我想媽媽……
當然,還會有公司老闆的不盡人情:要保住你的飯碗就得豁得出去,公司不是福利機構,家庭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能影響工作,否則能幹幹不能幹走人。
至于其他方面,打官司是社會能主動提供解決矛盾的最後手段,法院是鐵面無私的,律師是要錢的,在美國更是要大錢的,但法律的插手猶如冰冷的利刃可以将眼前的疙瘩一刀兩斷,卻無論如何也解決不了倫理上的紛繁複雜和情感上的藕斷絲連。
我們為什麼會有共鳴?因為這就是生活,即使不會一一親曆也會耳聞目睹司空見慣的操蛋生活。
克萊默夫婦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你看了片子會知道,達斯汀霍夫曼和梅麗爾斯特裡普将角色塑造的真實可信,影片的成功甚至完全可以說拜他們精湛的演技所賜(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與最佳女配),兒子比利雖然不到七歲,但相對乖巧懂事(小演員也很可愛,表演一點也不會讓你出戲,導演的功力可見一斑),真善美的角色更容易讓觀衆産生移情,為劇中人掬一把同情淚也是人心向善的有力證據,但真善美的人物一點也不會因為真善美就能夠避免生活中的難題,反而可能因為真善美的追求更加苛責自己給自己更多的壓力,反之,假惡醜就能獨善其身嗎?那更不可能,愛情,婚姻,培育下一代是人類正義的事業,需要男男女女付出艱辛而持久的努力,但努力也可能沒有好的結果,現代人特别是城市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打造出的難題,真誠如克萊默夫婦一時無法面對和解決,碌碌慵慵如我們中的大多數也隻能選擇虛與委蛇地應對和渾渾噩噩地活着。
影片平淡卻細膩,波瀾不驚地講述深刻的主題,這是多數觀衆的直觀感受,如教科書般的編、導、演也是大家的一緻看法,真情實感貫穿始終,另人動容。
我還喜歡它帶點懷舊色彩的畫面,極好地掩飾年代感,輔佐長盛不衰的主題。
另外還有音樂,居然穿插許多古典音樂,讓一部反映小人物生活的影片融入了華貴的氣質。
向經典緻敬!
共鳴與緻敬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進一步
有諷刺的喜劇才有意思。這部片子再次驗證了這一點。國産電影裡久違了批判現實的喜劇片。如果高調地誇贊一下,這部片子做到了貼近群衆的生活,緊扣時代的脈搏,揭露社會層面的醜惡,追求了真善美,弘揚了主旋律,表達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主要還是好笑 ...
這輛老爺車
哈哈,又是一部不錯的公路片。就沖這輛德國大衆的黃色卡通面包老爺車。帶點灰暗的幽默,有些心酸的搞笑,笑中帶淚哭笑不得是喜劇的高級境界,苦難的生活曆程用輕松寫實來表現,本片值得一觀一品一評。以公路片的方式塑造群像譜有些鮮見,我能想起來的 ...
先寫作業
有些人把這部電影稱作“青春公路片”,好像公認的影片分類中固有這個标簽似的,說不上不對,但想要概括整個影片顯然不夠,它是公路片,也是青春片,更是一部現實片和成長片,是多種題材的并集,而“青春公路片”變成了交集,定義得窄了。兩個14歲的 ...
視者足戒
這個電影也是在講演藝圈的事,與那部《日落大道》都在1950年上映,二者都成為經典被載入了影史,看似巧合,如果願意仔細研究一下,一定能夠找出一些邏輯和聯系,為什麼在那個時點,好萊塢格外關注起自身所處行業的普遍生态和個體的命運起伏?隻管 ...
唉!
恐怕沒人敢說地雷是人類偉大的發明之一。猜想原因有二:首先,這玩意兒創新性不足,技術含量也不高,凡是意識了“兵者詭道也”之後,早晚會有人把它發明出來,就像獵人捕捉動物的陷阱,你永遠也考證不出第一個望向裡面得意洋洋的那個人是誰;第二個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