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電影也是在講演藝圈的事,與那部《日落大道》都在1950年上映,二者都成為經典被載入了影史,看似巧合,如果願意仔細研究一下,一定能夠找出一些邏輯和聯系,為什麼在那個時點,好萊塢格外關注起自身所處行業的普遍生态和個體的命運起伏?
隻管臆斷一下:好萊塢的電影産業在那個時期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了,各種題材的影片層出不窮,圈内人才濟濟,也魚龍混雜,行業繁榮的背景下一定不缺現成的故事和題材;把身邊的人和故事搬上銀幕是一樁很讨巧的生意,主創人員對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再熟悉不過,理解很難不透徹,剖析一定很深刻,靠山吃山,輕車熟路;觀衆當然也喜聞樂見,明星大腕親自解密圈中内幕,真實中的绯聞八卦以另一種形式演繹,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試問有哪個行業具有電影這種優勢,可以讓外人輕而易舉地了解行業及其從業者的生存狀态?
近水樓台,熟悉不過,所以經典。
《日落大道》屬于暗黑系,我們品評過,影片批判性強,悲憫氣質更強。
這部《彗星美人》三觀更正,雖然有點說教意味,但勝在劇情過硬,人物形象更加硬。
三個女人一台戲,三位女主演的演技為人物與情節的匹配奠定了基礎,瑪麗蓮夢露在此片中隻是匆匆的過客,連第四個女人都排不上。男人們雖說都是配角,但也是完全能夠襯托紅花的綠葉。
男人角色之一的名言“無法愛人與被愛,你我都有填不滿的欲望,用不盡的才能。”是概括中心思想的點題之筆。
說的道理簡單,但讓人心服口服卻不容易。
有人為《日落大道》鳴不平,在次年奧斯卡的競争中全面落敗于此片,如果單從寓教于樂的角度是能解釋得通的,《日落大道》更像是電影人抒發感慨直抒胸臆的性情之作,是散文是詩,而《彗星美人》卻具備主旋律小說的氣質,既照顧觀衆的獵奇心,又潛移默化地講通了人生哲理。
哲理也淺顯:一是名利場的光環裡必有生存危機;二是光環的能量足以誘惑外面的人赴湯蹈火,前仆後繼,粉身碎骨。
大明星瑪戈萬萬沒有想到,一時的恻隐換來的是取而代之;上位者伊芙萬萬沒有想到,義無反顧苦心孤詣換來的也隻是囚籠和幻滅。
名利場裡不能隻盯着名利,大女主瑪戈的角色能站得住在于她首先是一個女人,其次才是個明星,以往的成功與榮耀給了她驕傲任性的一面,但架不住韶華易逝、歲月無情,任何職業女性處在她的年齡段難免會變得敏感而焦慮,老戲骨貝蒂戴維斯的表演活靈活現,讓我們心服口服,極易理解人物并産生共鳴。瑪戈的善良開啟了整個故事,有評論認為她對于伊芙的接納過于直接和簡單,一個大明星怎麼那麼容易就讓一個小粉絲晉升為自己的貼身秘書,我倒是傾向于在那個時代的美國這種事情不會鮮見,首先瑪戈閨蜜凱倫的引薦功不可沒,要知道美國是有人才“推薦”的傳統的;其次英雄不問出處一直是立國之本,曆史上相對公平的競争環境是文化繁榮的前提之一,戲劇影視行業當然不會例外。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公平競争的前提下,我們看到的依然是一個充滿了明争暗鬥爾虞我詐的名利場呢?
信息不對稱,人性靠不住,名利的誘惑激發人們心底的欲望,利令智昏,不擇手段。
影片原名《all about eve》,伊芙即名利和欲望的代名詞,一切關于伊芙,關于伊芙的一切,通過伊芙的上位,我們看到了追名逐利者飛蛾撲火的整個過程,明白了所謂長袖善舞者的下場終歸也是作繭自縛。
影片最後的一幕堪稱經典,光環加身卻身心俱疲的伊芙房間裡出現了另一位長袖善舞的姑娘,不速之客的闖入再次提醒我們:
隻要名利還在,欲望還在,就有無數個伊芙在暗中等待。
足以為圖謀者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