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諷刺的喜劇才有意思。
這部片子再次驗證了這一點。
國産電影裡久違了批判現實的喜劇片。
如果高調地誇贊一下,這部片子做到了貼近群衆的生活,緊扣時代的脈搏,揭露社會層面的醜惡,追求了真善美,弘揚了主旋律,表達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主要還是好笑。遇到這種國産片不貢獻票房更待何時?
我連刷兩遍,第二遍還是跟老婆孩子一起刷,看到她們笑得前仰後合,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好笑在哪?好笑在貼近群衆的生活,緊扣時代的脈搏,揭露社會層面的醜惡,體現諷刺和批判;至于追求真善美,弘揚主旋律,表達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就不能也不太可能好笑,感動為主。
如是我們可以把電影劃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批判,提出并揭露問題,設定反差,突出矛盾,制造笑果;後半部分解決問題,合拍主旋律,負責圓滿和感動。
前半部分相信大家都會有共鳴,出奇的好,笑料百出;後半部分則存在一些争議,沒有前面好也幾乎是共識。
所謂批判現實,影片批判的是當下職場的現實,職場裡有什麼?有層級管理,有業績壓力,有理念分歧,有利益誘惑,有權力鬥争,有趨炎附勢,有拉幫結派,有勾心鬥角,有屍位素餐,有明哲保身,有溜須拍馬,有唯命是從,有隔岸觀火,有虛與委蛇,有兔死狐悲;
所謂揭露問題,揭露的是當代打工人的心酸,打工人都有哪些心酸?拿錢的不幹活,幹活的不拿錢,掌權的幹壞事,聽話的背黑鍋,鑽營者得利,老實人吃虧。
一個叫胡建林的攪局者的出現,将一家大企業存在的以上種種淋漓盡緻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打工人感同身受,會心不已。
差錯是喜劇的命門,異常是讓我們笑的靈藥。胡建林陰差陽錯地出現在了本不該出現的地方,以異常的行事方式和言行舉止将集團總部這艘大船攪得左右搖晃上下颠簸,又像一塊巨石砸進平靜的湖面,令一池春水沉渣泛起混濁不堪,主要的笑點和笑料皆來源于此。差錯不是主觀故意,出現的合情合理;異常在于人與環境的對立,一個高級鉗工被調進集團總部幹HR的工作不異常才怪。可異常的事情,發生在了特定職場環境與文化之中,卻被視作了正常,集團公司從上到下幾乎所有人被蒙蔽被愚弄卻都要自圓其說,胡建林自己更是蒙在鼓裡稀裡糊塗地如魚得水并且連升三級—反差具備了,荒誕産生了,諷刺出現了,笑果連環炮似的一個接一個,再加上劇情推進有條不紊,細節處理得當,故事和人物真實而不突兀,經過了深思熟慮精心打磨的劇本值得點贊。
美譽主要屬于前半部分,如果說前半部分影片做到了難得的喜劇式的批判和諷刺,那麼後半部分則有些糾結,有些沉重,就要接受觀衆的一些批判。
一是在情節推進、故事結局和升華主主題上面落了俗套,前半部分對體制、文化甚至人性等的深度挖掘和探讨在後半程被硬生生地拉回到了簡單的集體主義情懷大家庭溫暖以及懲惡揚善和因果報應上面;
二是革命得不徹底,前期批判所指向的根深蒂固的體制弊端和職場頑疾被輕描淡寫地以集團内部的路線鬥争和少數害群之馬的違法亂紀歸因,最終靠的是大領導出馬解決問題伸張正義。
對于第一個,我能給出的解釋是:差錯要彌補,異常要糾正,喜劇總要安排一個相對圓滿皆大歡喜的結局,留有遺憾和唏噓不是喜劇的目标,否則喜劇變悲劇;同樣地,不解決問題,不處理前面制造的矛盾,喜劇的任務就沒有完成,觀衆同樣會遺憾。後半部分創作者的才思顯然囿于影片類型的限制,囿于故事完整性的限制,發揮的餘地本就不多,既要追求相對完美的結局又要再度深入和升華,不容易做到。
對于第二個,我能想到并說出來的是:聰明如你,讓你來為本片設計一個更加合理的結局你會怎樣做?恐怕一樣不容易做到,我們目前公認的合理多半要符合現實的邏輯,而現實的邏輯是制度層面的事情往往隻能修修補補,文化與人性的弊病沒有祛根的藥,相當多的矛盾和問題隻能靠處身其中的利益相關者親自推動和解決,當然,也可能根本就無法解決,比如大企業大單位的通病—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山頭主義,人浮于事,陽奉陰違,渾水摸魚,甚至公地悲劇,破窗效應或者說是集體性的失語和喪失反抗的意識,身處其中的人們即使偶爾痛心疾首憎惡厭煩卻也隻能随波逐流,無可奈何。影片中的Magic就是一個诠釋這一切的近乎完美的角色,他是我們混迹于職場的大多數的代言人。
至于有人說影片爛尾是考慮到過審的需要,隻能被迫選擇一種迎合的處理,我也隻能有保留地贊同。
當我們失掉了或暫時拿不出批判的武器,或許也不急于操起武器批判。
能看到已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