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0,挖到宝了,预期不高但观感良好。第一部锡兰,质感很舒适,合胃口,因此破例打五星。
沉浸式看完后重新获得了视听的能力,仿佛经历了洗涤-耳清目明,周围的世界再度苏醒起来。
技法上,多视点和多线叙事、声画分离打开立体化空间,总在不断逃逸,既是群像也是共同体。散文化的笔法由细节出发,黑白、特写表现真实生活的提纯。视觉效果和听觉感知合成独特的氛围。梦境的蒙太奇插入和回忆的讲述更拓宽了深度和广度。
前后两部分风格略微割裂,而且转换缺乏明确交代。主题没有那么透彻,缺乏戏剧点,这算是缺点么?
土耳其是个陌生而神秘的异域国度,横跨欧亚。既带有塔可夫斯基的历史感、和欧洲景象-雪和水气,但没有那么沉重和凝滞。虽不如阿巴斯乡野诗画的美,但更为细腻生动。
没有贝拉塔尔对现实的极端化处理,更为真切平和。
和《鸟类变形记》一样从微观入手书写家族谱系,没有戏剧化的开头结尾。但本片更为灵动流畅。
让人想起《短岬村》或《随风而逝》里的村庄,但本片不是游览式的展演,既是群像图,也是共同体,每个人都是独立鲜活的谱系也是整体的分支。
主题:
人的关系和空间互文,权力微观结构和情感张力。
围在篝火旁夜话,简直是传说中的乡间场景,在这里家庭和社会身份交错冲突,但大家都站在各自的立场平等交谈。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如循环,而每个人处于疑问的悬置状态中。老人即便是经验丰富也未必比孩子更能洞察其奥秘,有社会地位的人也一样。
手机诞生以前,虽然生活场景不同,但生活的问题亘古不变。无业叛逆青年和他的话很有感触,今天的《燃烧》不也是如此,青年从来都是在冲突和迷茫中抉择成长。
核心的三个男人:经历丰富的老人,知识渊博的中年人,还有理想和现实的双重破灭—落入虚无的青年。浪费青春、没有工作、没有朋友,老人和自己都无奈。
乡愁是个永恒的命题,家乡究竟是囚牢还是归宿。家与远方的张力纠葛,人总在二者间徘徊。
2025.4.4
观感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
札记
评分:B-由于让·维果逝世过早、影像资料过少,只能求诸相关人士的采访,在生平的回顾的同时插入其电影段落作为补充。(集中讲述两部叙事片)作为背景资料扩展了解有帮助,但干货不多。梅尔维尔任其副导演。其父作为政治犯死于监狱、这段早年经历对 ...
评分:B+7.8简评:越来越喜欢雷乃的风格了。文学性/艺术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浓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独裁统治为背景,由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开始尚有疑惑。毕竟不仅对我来说陌生,应当说政治行动、地下组织离现在的社会太遥远 ...
评分:B+7.9蔡明亮的电影序列有着微妙的连续性-于演员、风格、剧情均有体现-交错编织成孤独和情欲的奏鸣曲。(详见其他影评)《你那边几点》几乎是《广岛之恋》的现代版:短暂的邂逅和分别,从此爱上一个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爱上一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