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部科幻剧《暗黑》,剧迷圈交口称赞,有神剧之称。今年原班人马又鼓捣了一部气质雷同的《1899》,拿汪洋上一艘巨型客轮造悬念,没想到评分却翻了车。
公平地讲,剧组确实有点不思进取,虚拟实境、时间循环等高概念,都是《暗黑》玩剩下的,没唱出新戏。老调重弹,故弄玄虚,口碑崩掉不奇怪。
但这剧也并非毫无看头,比如前三集有一条很现实的情节线:一个资历深厚的老船长昏招迭出,一步步把自己的权力搞丢。
这条情节概括如下:客轮收到疑似来自失踪船只普罗米修斯的信号,船长不顾乘客反对,坚持要偏离航向,登船调查,结果被该船上的异象搞得心神不定,之后屡屡出现决策失误,大失人心,权威迅速崩塌。最后手下带领一群乘客哗变,夺了他的权。
船长的遭遇是个悲剧故事,更悲剧的是尽管他不断做着力排众议、独断专行的决定,却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对后果后知后觉。
剧中船长有两次面对头等舱乘客的发布会,从这两次公开发言上,他的失势早就露出了端倪。我们来看看两次具体发生了什么。
第一次发布会的起因,是客轮收到普罗米修斯的信号,决定打断航程前去搜救,这样的重大决策当然要告知乘客。于是船长吩咐把头等舱召集起来,公开讲话。
他第一句是这么说的:“我们收到一条坐标消息,相信是来自普罗米修斯号的,几个月前失踪的那条船。”
这开场就很失水准,因为发言目的不明确。如果你已经做了决定,要是来宣布的,那就把决定先说出来,再一条条补充理由。如果是来讨论和征求意见的,那就把事实一口气讲完整,省得让人断章取义带了节奏。
听众不知道你想干嘛,会任意往自己想要的方向理解,沟通气氛就不好控制了。船长话说半截留个空档给人插,纯属给自己埋雷。
果然,立刻有乘客甲抓住马脚:“只是‘相信’?所以你们不确定消息是船发出的咯。”
船长很实诚地回答:“是的,我们不确定,但我们用的通讯器材很稀有,它可以覆盖比其他船远得多的位置,坐标位置所在的七小时航程里,没有公司的其他船。”
这话又说得超级扣分,犯了典型的专业人士通病,器材、覆盖、坐标、航程……船长估计以为这番论证很充分,却不知外行听众都会本能过滤术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乘客听到的其实只有那“不确定”三个字。
所以论证了半天,起的是反效果。直接说“概率很大”,“八成可以确定”都比这强多了。等有人询问具体理由,你可以再补充。
乘客乙追问:“信息上还说了什么?”
船长进一步陷入被动:“只有这个位置。”
乘客乙扩大质疑:“他们没有说自己是普罗米修斯号吗?他们也没有说需要援助?”
还来不及应付,乘客甲又来接力:“我们就为了一条不知谁发出的消息改变航向?对方也没有请求援助?”
要知道,这些受过精英教育的绅士淑女,打辩论就跟咱们中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样拿手。两人一唱一和,逻辑严密,步步紧逼,从一个小质疑撕开口子。
船长意识到局面越来越失控,赶忙强化观点:“普罗米修斯上有1423位乘客,也许有人还活着。”
乘客乙一针见血,指出他的论据经不起推敲:“这都过了四个月了。”此话激起人群一阵骚动。
船长估计是觉着场面收拾不住了,左右扫视一番,摆出了一个“我不跟你们争辩”的表情,竟然转身准备走了。
乘客甲又高声补上一刀:“我们花了大价钱来坐船,七天要到纽约,绕路就耽误了。”原本的骚动这时变成一番赞同之声。
船长什么也没说,就在这反对的声浪里灰溜溜地离开。
船长带着一行人登上普罗米修斯号,发现全体乘客不知所踪,只找回一个不说话的小男孩。小男孩又突然失踪,接着还收到船运公司的电报,把普罗米修斯号判断为沉船,事情越来越蹊跷。
于公于私,船长都想把普罗米修斯号拖走,查出事情真相,于是迟迟不返回航程。被手下船员一再提醒,说乘客都在催促,他这才主动召开第二次发布会。
到了大厅面对众人,船长先是低头沉默了半晌,等全场乘客不耐烦交的头接耳声越来越大,他才抬头开口。
对比前一次的隆重出场、立刻开讲,这一次观感差好多,遮遮掩掩,拖拖拉拉,可信度已经打了折扣。
“我已经决定返航,把普罗米修斯号拖回欧洲。”
听到这话大家都炸了,所有人的表情都像排了两小时核酸的队,眼看快轮到了却被通知今天到此关门。
船长立刻解释:“我们没有足够的燃料把它拖到目的地,折返的路程比向前的短,我们只能返航。”
这解释虚浮无力,继续给自己挖坑。上次是有人质疑才解释,这次还没等出头鸟,船长自己先底气不足,主动找补理由。
更要命的是,这所谓的解释根本只会火上浇油。“燃料不够只能返航”是建立在必须把鬼船拖上的前提上,应该先解释的难道不是为什么拖上船吗?
前一次,大家还勉强可以认同你是为了救那一船人,可如今船也找到了,唯一的幸存者也救回来了,还有啥必要非得拖上船,再耽误咱这一千多人的航程?这是乘客最关心的议题,他却避而不谈,形同诡辩。
立刻有个乘客丙厉声反对:“太荒谬了,我们决不能返航。”
又有乘客丁问发难,用了个辩论比赛的质询技巧:“我们船上有多少人?”
船长下意识回答:“乘客和船员总计1612人。”
乘客丁:“我要说这其中1611人都反对你的返航决定。”
这话力道也很强,因为船长前面说的是“我们没有燃料”,乘客丙直接戳破了他的话术——从来没有什么“我们”,只有你和其他人,你做的决定,别代表大家。
看船长哑口无言,乘客丁趁势追击:“你也许是船长,但你不能做出违背所有人利益的决定。”人群发出了空前响亮的赞同声,还可以听到有人高声喊:“说得对!”
船长再次招架不住,匆匆抛出一句“我已作出决定”,结束了这次发言。
别看这两次发布会,都以船长霸道总裁般的不屑置辩告终,其实两次他都近乎落荒而逃。也就是头等舱这群男女还注重体面,没上去为难他,要是换了下等舱,群情激愤,怕是当场上演手撕。
回头来看,船长的两次发布会走的都是同一套糟糕的流程——
起初是奔着宣布决议去的,可要么措辞不够明确,要么姿态不够坚定,几乎是勾引着听众去抓住软肋进行质疑。
而一被质疑,船长立刻乱了阵脚,忍不住解释和反驳,把单方面的告知变成了辩论,还是一场围观者立场对自己很不利的辩论。
这也罢了,偏偏他想解释缺乏依据,想反驳又缺少口才,结果就是激起更多的质疑,更强烈的反对声浪,把自己搞得越来越被动。
最后眼看解释不通,反驳不过,破罐子破摔,又回到无可奉告的姿态:别说了,以我为准。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给听众的感觉,要不就是你有龌龊理由不敢公开,要不就是你没把咱们当回事,耍无赖逗傻小子呢。
好比领导跟你说:小张请了假,提早两天回家过年,她这两天的活你辛苦接一下。你一听,这不对啊,她能请假我还想请假呢。
领导说:人家是女孩子,你就照顾下嘛。这下你更不乐意了:她是隔壁省的,高铁两小时就到,我老家在北边农村,回去要换三趟交通工具十几个小时,领导你咋不照顾我呢。
领导支支吾吾圆不上,最后来句:这事就这么决定了,你委屈一下吧。更糟的是,整个对话还是公开进行,全办公室的人都听到了,你说这领导是不是一点都不会管人。
其实船长完全不必这么狼狈。他可以索性更强硬一点,把我说了算的权威态度摆到底,用专业性来回避讨论细节:
“经过船员专家组的讨论,有足够把握认定那是本公司失踪的普罗米修斯号,我们决定必须立刻调转航向,前往救援,有必要时将拖船返回英国进行事故调查,这是基于安全、道义、气象、燃料等多方面因素研判后确定的最优方案,给航程带来延误,敬请诸位谅解。”
或者,真要跟那些口才不错的乘客打辩论,争取广大群众的认同,也不是没的说,比如可以适当上个价值:
“你说得对,我们无法保证信号一定来自普罗米修斯号,也无法确定过了四个月船上到底还有多少生还者,可是请容许我提醒大家,普罗米修斯号上有1423位乘客,那是曾经活生生的1423条人命,其中许多都是在场各位本国本民族的同胞。极大的可能是,在苦熬四个月之后,他们终于把信号传出来,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忍心剥夺这九死一生的希望吗?要是今天我继续原定航程,对这份希望弃之不顾,我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相信诸位也是。”
又或者,把真正的理由包装一下,点出自己跟乘客共同的利益,也能触动到不少人。
“我理解大家旅途心切,把大家准时地送达目的地,也是我身为船长的责任。但在这个责任之上,我更要确保每一位乘客的安全。如今普罗米修斯穿上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异象,而同样的失踪和死亡正在我们这里上演,为了各位的人身安全,也为了各位远在纽约的亲人朋友的安全着想,我们不能带着这样巨大未知的隐患继续原本的旅程,我决定拖普罗米修斯号返程进行详细调查,请大家相信,我和我的船员会竭尽全力保护大家。”
当然,不能保证上述说法一定能百分百争取到拥护,但不论哪一种,至少都承认了听众是有感受有想法的活人,对他们有合乎情理的考虑和照顾。再看船长两次选择的沟通方式,都透着一股鸡贼、敷衍、傲慢和回避,一丝起码的诚恳都看不到。其结果就是让人愤怒、猜疑,对他的能力信任大打折扣。
其实我们看完整季剧知道,这个船长不是什么刁钻奸诈之辈,大体上是个正直的人。他固然有私心,但也不是居高临下不把别人当回事。可是公共发言的水平实在太差,把一手有的玩的牌硬生生打烂了。
客观来看,乘客的舆情没控制好,对船长的失势是再次要不过的因素。哗变主要还是手下积疑积怨已久。上船前大伙就嘀咕过:这家伙刚遭遇家破人亡,会不会精神还没恢复,够不够资格当船长?
接着看他一而再再而三一意孤行,有话都憋在肚子里,人心进一步分离。等他第二趟去普罗米修斯号,已经没有手下愿意跟随,甚至前脚刚走,二三把手就开始商量,我们得采取行动了。
但说来说去,没有什么比在公众场合的失态失言、让公关危机濒临失控,更能暴露一个领导的能力低下。两次发言,我们能看出船长在失去权力的边缘挣扎。本来完全能编排得很像样的官样文章,都被他做得这么凿空立论、被动挨打,那么他的地位受到挑战,只是个时间问题。
后来,看着狂奔来给他警告的人,船长还一头雾水,完全反应不过来,直到手下和下等舱乘客端着枪冲进来,他这才恍然大悟发生了什么。注意他那时候的眼神,困惑不解远远多于惊慌。
船长是常年搏斗惊涛骇浪的硬汉,枪口不会让他有太多情绪波动,但他是真的完全没料到——事情竟然到这个地步了吗?我这个领导竟然当得这么烂吗?
两千年前有一个著名领导也是这么自我感觉太好。据说凯撒大帝遇刺时,看到刺客中还有自己十分信任的布鲁图斯,满怀绝望地说了一句:“我的孩子,还有你啊。”估计被哗变的船长看着自己的处境,内心也有一句独白:“不合格的领导,原来也有我一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