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妙之旅》诞生了两年前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的最佳女主角获奖者。演员丽娜·雷诺如今已97岁高龄,这部电影对她来说应该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人生总结。可惜当时的观影计划中并没有这部片子,毕竟电影节观影,总得考虑时间规划,精打细算,于是这部电影在我内心一直搁浅至今。

这部电影的剧情十分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位脾气暴躁的出租车司机,在送一位健谈的九旬老人去养老院的路上,逐渐改变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这类“汽车叙事”在先前其实已经有过不少案例,最为出名的要数《为黛西小姐开车》和《绿皮书》,重点都放在叙事乘客与司机之间形成意外情感纽带,成为彼此人生中的一部分。
在汪民安的《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有提到,在乘客眼中,出租车司机其实只是汽车发动机的一部分。乘客在车中会将所有的秘密、隐私和阴谋和盘托出,进行各种任性的表达,而不顾及司机的存在。司机既是车的主人,也不是车的主人,既是驾驶者,同时又是局外人。不过,这些秘密最终都是整座城市的秘密之一,对于司机,这些秘密并不会长存于心,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新的秘密所掩埋。

或许可以这么说,出租车是一个流动的“非地点”(non-place)。它只是一个人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方式,乘客与出租车司机本就不会建立什么联系,有的彼此之间还会建立一层屏障互相隔绝。出租车的诞生就是出于实用目的,它是没有历史的,可随时替换,不会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乘客在其中不会有身份认同,任何人坐出租车都要给钱,而且乘客不会在其中留下痕迹,只是匆匆过客。影片开头第一幕便以此奠定基调,一个乘客在车内打电话聊工作,聊解雇,丝毫不顾及司机的存在。
也正因为如此,乘客才能在这种孤独当中感到安心感,试想若有任何一方打破这种“非地点”的特质,在社会上会产生多大的负面反响。
但这类“汽车叙事”电影反而会鼓励本不相干的两个人在汽车当中建立联系。影片的大部分情节发生在半天之内,跨越整个巴黎,两人不断经过Madeleine昔日生活过的旧区。乘客Madeleine主动为司机Charles分享私人史,从二战到越南战争,再到20世纪70年代的女性主义运动,她的人生仿佛是一面映照时代变迁的镜子。

从时间上来看,出租车司机会打表计价,规划每趟行程的路线,若这趟超时又会影响下一趟的收入。家庭经济负担也很重,看着生活成本上涨,自己也需要不断加速适应这个社会。汽车,就是Charles生活节奏的体现。汽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司机根本没有闲暇停下来观望经过的一切,目之所及只有眼前的那辆车,若前方太慢,便会对它鸣笛,对它竖中指,因为慢下来这件事是加速社会的罪过。

同时,汽车也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自给自足,呆在车内就如同在家中,内部的特殊性独立于整个社会。对于Charles来说,汽车给予他一定的自主性,不用听老板指挥,但也是牢笼,工作时间产生了生命一直在循环的错觉。他想离开,却迫于生活压力只能独自默默忍耐前行。
对于行将走到尽头的Madeleine来说,时间已经不再重要了。与其像《遗愿清单》那般,在生命的终点到来之前,尽可能体验人生的一切,倒不如就活在当下,望着眼前的城市,关上灯,而后沉沉睡去。

或许Madeleine曾经坐过十几年牢的经历,造就了她能够慢下来体会世界的能力。进养老院相当于进牢笼,她却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正身陷牢笼的Charles走出去,资助他让他与家人一起旅游。这种代际交接的仪式感,是十分感人的。
从空间上来看,出租车司机每天都在体会和观察城市的地理意义,可以说他们是城市地图的绘制者,感受着城市肌理的缓慢变迁,城市的速度与节奏。出租车司机目睹了变化的结果,目睹了变化本身。但对于城市人来说,他们只会突然惊讶地发现,一栋高大楼房不知什么时候在城市耸立,亦不知曾经熟知的某个标志性建筑,在何时早已销声匿迹。

Charles和Madeleine之间就属于这一层关系。Charles用记忆谱写城市地理,而Madeleine眼中的城市,只存在于自己眼中。这段出租车之行犹如走马灯,但所到之处皆已改头换面,记忆失去落脚点,这也是这个社会让许多人迷茫的原因之一。
正因为这种为记忆赋予了些许朦胧感的举措,导致对Madeleine往日的重现差强人意,把本有想象空间的画面都给具像化了,神秘感尽失。莫不如让丽娜·雷诺讲完全程,让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怀旧的形式,失去这个部分可能会削减整部影片的商业属性,但情感的饱满度绝对会更加动人。

不过巴黎的这些街道,并没有承载Madeleine任何美好的回忆,重现的皆是与爱人分别、被丈夫家暴、入狱、儿子在越南丧生等悲伤往事。有人会将过去浪漫化,视其为“失落的乐园”,但现实中的场所始终充满复杂性、矛盾与缺陷。
回顾她的一生,其实经历了一段女性线性进步的历史。曾经女性工作需要丈夫许可,投入女性主义工作后,如今女性已能够在社会上更多元化地立足。

那为什么还是会有点舍不得过去呢?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涌入生活的事情太多,我们已经丧失了对于进步的感知能力。(而非进步观堕落之类的结果)并且,尽管这些场所并不完美,但当它们因城市化、全球化或人口流动而消失时,人们却往往难以找到可以替代的归属之地,这股失望是很难被弥补的。
在这个加速社会,若想重新拾回一些对于生活的掌控力,公认的办法大概只有旅行了吧。
Go on a trip. Away. Very far.
Take a camera with you to make mem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