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三角》摘得金棕榈,远不及《方形》带来的文化震撼与社会冲击,缺失的严肃批判,无法在电影本体上找到答案,于是引介西方现代思潮加以解读成为必要。

1.男性与女性权力地位游移的换位,最开始的一群男模,裸露上衣接受采访,卡尔以被凝视的身份,女性化了其歇斯底里的情感诉求,他的悲情三角是一种观看与把玩的部件。而女模特雅雅占据话语上风,在两性关系里极具主动性。我们往往相信男人可以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然而游艇上干练的女船员,远比大谈政治笑料的船长,更有魄力。最后在孤岛,也是女清洁工挑大梁,甚至让卡尔以男性身体进行交易,这一点是疯狂且反常的。

2.对自由主义的非严肃批判,对于世界的资源分配法则,在流落荒岛的异托邦里,成为重塑的对象,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或按资分配,成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永恒的矛盾。也就是自由、平等、多元,这三个对立统一的命题,在电影里给予了影像思考。这一点首先在人物上,比如卖屎的俄罗斯富豪,没有苏联传统,反而以利求物,嘲笑马列,他机其具备左翼民粹主义修为,甚至拔落妻子尸体上的首饰,他是那样荒诞不经,对流落的事件不予置评,他知道在这个阶级固化的世界里,他的财不会就此消失。在原始的洞穴隐喻里,流落的四男四女不免回到力量统治的母性社会。

3.个人最喜欢《游艇》,唯美且极具几何切割感的广角构图,碧海蓝天,阳光美食,游艇一度成为资产阶级挥霍享受的代言,他们依托游艇这一移动的度假酒店,尽情享受生活。一种贵族精神的破碎,同样是发生在晚宴,《方形》里回归原始的“兽人”(姑且)冲入宴会,对着有钱人一顿挑衅与殴打,在本片里,则是让承载着资本力比多的游艇,颠簸在海面上,这是对《泰坦尼克号》的补充,是将那些晕船呕吐无助的贵人,解构得支离破碎。他们吃着上等食物,喝着香槟,却在马桶里苟且,这样的对比讽刺,是充满娱乐性生活化的,然而也就失去的设计的巧妙。

船长和俄罗斯商人的聊天是点睛情节,充斥着的政治笑话,引经据典,最后疯狂饮酒,在船舱里大放厥词,说着社会主义种种恶名,实际上这个的冲击不甚得力,原因是船长这个角色的塑造,缺少了变化,而卡尔全程没有参与,所以有些叙事上的断裂。

生产手榴弹的老夫妻被手榴弹炸死,酷爱和平的伪财阀,没有给他们殉情的机会。

4.叙事上,一开始的男模与走秀算是引子,第一章可以说是对,两人情感关系的考察与消解,最直接的危机是买单的问题,雅雅与卡尔在电梯口大吵,最后是卡尔的妥协,这个非理性的后现代情感关系,是摆脱不了男女的羁绊,卡尔提出的另一种友情,是不值得被他们肯定的。

第二章是一个颠倒的过程,是一种破碎的阶级与群体分割,俄罗斯女人要求水手下海游泳,这是打破身份地位的虚伪游戏,就像皇后赏赐宫女沐浴华清池一样伪善。

第三章上了荒岛,一出好戏式的荒野求生,最后发现了通往外部世界的电梯,而那块举起的石头,是否砸下,成为开放式的谜题。

最后的最后,卡尔狂奔在密林,树枝森森,划破皮肤,刺伤他的悲情三角,他去往何方,不得而知……在这里的叙事,是反高潮的呈现。

5.对比《一出好戏》。黄渤导演的《一出好戏》也是一群不同阶层身份的人,由于世界末日,不幸围困荒岛,在曲折反复的权力游移动,与人性游戏下,以游轮作为命运骰子,最后以回到精神病院的多元结局作结。

最直接的是世界末日这一大前提,在这个情况下,更能够激发人性,一出好戏是在挖掘人性矛盾与真实,强调偶发的戏剧性,而三角,更多的是以客观展现,不强求戏剧性。

不过各有各的味道,没必要强行比较,至于荒岛题材或者故事原型,有迹可循,不必去追根溯源找是否借鉴抄袭。

总之,金棕榈的质量没有下降,鲁本斯的技术也依旧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