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的伯顿最吸引人的是掩藏在男子汉外貌之下的脆弱感,被西方评论家认为最擅长诠释高智商的厌世者。
“不管理查德·伯顿是把他的情绪埋在痛苦的冷漠之下,还是让它们爆发出狂野的攻击,他的许多面具掩盖了一种不安和怀疑的精神。正是这种破碎的品质,加上他洪亮的嗓音和深邃的蓝眼睛,使他成为20世纪后期男性气质的典范。
他的吸引力因所有的丑闻和酗酒行为而增强,尤其是他与伊丽莎白·泰勒的婚姻风暴,他与她离婚后又再婚。
伯顿挥霍无度,挥霍自己的才能。他一生对金钱的兴趣可能与他贫穷的家庭背景有关。他于1925年出生在威尔士的一个矿区,13个孩子中排行第12。他的老师菲利普·伯顿鼓励了他,帮助他进入牛津大学。或许更重要的是,他为理查德·沃尔特·詹金斯提供了未来的艺名。
在伦敦颇具传奇色彩的老维克剧院,他曾有过几部大型莎士比亚作品的演出,但只拍了五部英国电影。在《埃及艳后》中饰演马克·安东尼取得突破后,他和丽兹·泰勒一起出演了几部电影,包括迈克·尼科尔斯的《灵欲春宵》,《驯悍记》,由弗朗哥·泽菲雷利执导。
他与泰勒的关系的戏剧性经常掩盖了他的巨大的存在和才能,这使得许多平庸的电影值得一看。
尽管他由1952年的电影《断肠花》开始,一共获得了7项奥斯卡提名,《圣袍千秋》(1953),《雄霸天下》(1963),《柏林谍影》(1965),《灵欲春宵》(1966),《安妮的一千日》(1969)和《恋马狂》(1977)——他实际上并没有获得该奖。
在他去世前不久,他在迈克尔·雷德福的奥威尔作品改编的《1984》(1984)中表现出色。”
关于利马斯
“他巧妙而全面地扭转了局面,最终却发现自己也被老板陷害了。
在对对手产生了某种近乎于友好的尊重之后,他最终被迫牺牲了对手。更糟糕的是:真正的恶棍,一个完全不道德的操纵者,竟然是他必须感谢的那个救了他一命的人——尽管他已经自由了,但他自己却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一个人道的同情姿态导致了一次延误,而这让他付出了最终的代价。”
《世界报》
来看看彩照里的《柏林谍影》,这里还有利马斯被枪杀时的远景镜头,把杀手入镜,这是电影里剪掉的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