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灿烂的风和海》,“暧昧”再合适不过。
灿烂是光彩夺目的绽放,是献出所有的璀璨一刻;“暧昧”是将决未决的迟疑,是太阳将将落山时溢出的光晕。
一口气看完6集,只有一个感觉:《灿烂的风和海》太“暧昧”了。
李漠是极会用暖光的导演,在他的镜头下,一切都让人迷醉。李漠拍的是澳门,又不是澳门。是春日宴上多喝的威士忌,是猛灌一场夏夜出走,是秋天夕阳余晖下的晚会,是冬雪激暴时碰撞的玻璃杯。
还记得那个镜头吗?心烦意乱的韩俊豪(韩东君 饰)骑着机车外出兜风,袭着沿海公路一路骑行,偶遇同样机车出行的陈嘉慧(钟楚曦 饰)。两人前后脚到达山顶,陈嘉慧摘掉头盔,对着镜头微笑,风吹散了她的头发。
这是一抹打破了第四堵墙的微笑,触动了韩俊豪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也透过荧屏,让无数观众跟着陈嘉慧不自觉地露出傻笑。这一刻,两个人没有相识,也不曾打招呼。什么都没有发生,但只是一次回眸,已经足够美好。
《灿烂的风和海》不只写暧昧,更写连接。写都市红男绿女的“暧昧”连接。
近两年社会新闻中,有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结婚了。长辈在焦虑,专家也在焦虑。但焦虑解决不了问题。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本质原因,是对爱情的渴望战胜不了对生活的恐惧。他们不愿意被另外一个“陌生人”闯入自己自洽的舒适区,不愿意与新鲜的关系产生连接。
在这个后工业化时代,“连接”越来越难以实现。急躁、焦虑、愤怒,快节奏带来的压力,让人步履不停。但爱情,本就不应该急迫。爱情要拉扯、要抚慰、要和风细雨、要百转千回。
麦又歌(陈昊宇 饰)和徐君乐(孙阳 饰)的第一次约饭,就拍出了这种连接的暧昧。这是两个不同状态的人的首次近距离碰撞。一个匆匆奔波、每天恨不得把时间掰开论分用,一个悠哉游哉,坚信生活比工作重要。两个不同磁场的人的初印象,注定是互相吸引的。
有的都市剧是“饮鸩止渴”的催化剂,快刀斩乱麻先婚后爱;有的都市剧是“规规矩矩”的劝婚宝典,太祖长拳一板一眼;《灿烂的风和海》另辟蹊径。它不找解法,也不展示困境。
它只是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展示一种可能。人是由环境塑造的生物,很多时候,一旦来到了大城市,就意味着自愿驰入了名为“卷”的航道。麦又歌和徐君乐关于生活和金钱的讨论,道出的实则是近几年返乡剧最喜欢热议的议题:选择事业还是享受生活?
“善”与“善”的对决,怎么选都是对的。《灿烂的风和海》深谙此理。它没有“爹味”地规劝,也不轻易下结论,只是娓娓道来讲一个陌生人的故事。听者自辩分晓。哪怕前往陌生的城市,哪怕面对陌生的人群,只要你迈出一步,勇敢与他人产生连接,或许就能呼吸到不同以往的新鲜空气。
澳门为这种“暧昧”的连接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这是一座敢于慢下来的城市。
李漠镜头下的澳门,美到恍惚。麦又歌联系不上地陪,徐君乐主动请缨,领着她逛遍澳门的风景名胜,带着她吃遍澳门的特色风味。从大三巴牌坊到恋爱巷,从疯堂斜巷到葡式煮蚬,还有最浪漫的——看海。澳门的海,与内地的不同。哪怕生长在海边,但麦又歌仍然被那片湛蓝迷住了。
她在树下看海,徐君乐在身后看她。“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徐君乐对麦又歌说,你晚上走得比白天慢。真好。
澳门是一座小到恰到好处的城市。因为小,所以邻里街坊都是熟人。
因为小,所以偶遇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前段时间网上有个段子,说想找一个北京人很容易,只要你知道他在哪上初高中,问四五个人就能知道姓甚名谁。但在北京找一个人也很难,偌大的三里屯、国贸,拥挤的10号线,尤其到了冬天,扑面而来的黑色羽绒服,谁是谁根本分不清楚。
澳门不是这样。正是因为小,韩俊豪和陈嘉慧的三次偶遇才显得顺理成章。巧合是浪漫的开始。
“暧昧”的连接可以提供一种滋养。只要人活着,内疚和焦虑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它往往是一个笼罩性、碾压性的状态,在高压的环境中,我们很难有精力去思考自我的感受,总说等我忙过这阵就好了,但忙了一阵又一阵,只剩下疲惫与麻木。我们需要另外一种情感空间,需要一种跳出常规的自我苏醒。用“暧昧”的连接,与生活拉开一定的距离,产生一种滋养。
项飙说,你去爱一个人的时候,不是你在给予,而是你获得了力量,在那里看到了自己,放大了自己,或者是看到了你自己没有的。你所遇到的所有的人,其实都是你自己。
与新鲜关系相接触,发现“新的自己”,有新的精力和能量去面对那些很不容易面对的一切。
《灿烂的风和海》,“暧昧”的风和海。它拍出了澳门的光影和岁月,也拍出了澳门的舒缓与浪漫。
没有比这更好的澳门宣传片了, 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大城市焦虑成年人“抚慰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