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中期伯格曼故事最为成熟的一部,令人惊讶他居然没用那么多的回忆桥段,相反平铺直叙,将自己舞台剧的手准发挥到了电影上令人叹为观止。
本来以为此片又让伯格曼爹性大发,如被强奸还有糟糕的女性刻画,可到了后半程才醒悟,这他妈是阉割性的。这与伯格曼早期所有作品拉开了距离,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男主对着镜子往自己头上开了一枪,成功地实现了象征界的死亡,而这一死也让他彻彻底底从这一幻梦中走了出来
早中期伯格曼故事最为成熟的一部,令人惊讶他居然没用那么多的回忆桥段,相反平铺直叙,将自己舞台剧的手准发挥到了电影上令人叹为观止。
本来以为此片又让伯格曼爹性大发,如被强奸还有糟糕的女性刻画,可到了后半程才醒悟,这他妈是阉割性的。这与伯格曼早期所有作品拉开了距离,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男主对着镜子往自己头上开了一枪,成功地实现了象征界的死亡,而这一死也让他彻彻底底从这一幻梦中走了出来
这其实是一个类似于《公民凯恩》(1941)的童话故事,被拔高到了也许过于神圣的位置,以至于被当作电影艺术的巅峰来代表。穆尔瑙最知名的作品《日出》(1927),正处于无声电影时代的尾声,也是他在美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这里我大致理解了 ...
这是穆尔瑙拍摄的第十部电影,同时也是在穆尔瑙的作品中获得主要批评界共识的一部。但我认为,如果没有那段使用表现主义技法的结尾场景——在楼梯上投下阴影并杀死艾伦的画面——那么《诺斯费拉图》(1922)很可能会沦为穆尔瑙电影生涯中的一部平 ...
摄影机动了,但从未以如此生动而美丽的方式动过。穆尔瑙的首次摄影机运动始于《幻影》(1922),其中坍塌的城堡也对应了本片中倒塌的建筑,但《幻影》更进一步,比如追逐的影子。《最后一笑》(1924)中的影子延续了穆尔瑙一贯的表现主义实践 ...
关于《荣光之墓》(Cemetery of Splendor, 2015),对我而言,它可能是阿彼察邦风格中节奏与叙事最为契合的一部,或者换个不那么好听的说法——这部电影的故事太轻了,轻到阿彼察邦可以轻松驾驭,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我能 ...
“手”是贯穿始终的母题,同时也是一个枯萎的母题。它出现在第一幕——那是一个亲密而动人的镜头,灯光处理得极其细腻。在接下来的叙事中,手逐渐退居边缘,成为特吕弗令人困惑的摄影语言的一部分,从镜头的摇移到最终落在手上的定格,它呈现出人类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