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26于小西天
8.5/10
又挖到宝了,超出预期,尤其结尾有触动。
ps. 中途打盹了一会,很遗憾。
就影片本身:
选角和表演很出色,剧本,角色,表演十分融洽。阮玲玉如残玉引人怜惜,远看哀婉忧伤近看精巧玲珑,的确让人心生同情和敬意。
此外,默片别有一番魅力,沉默的影像、压抑的力量。本片虽非喜剧,却有基顿和卓别林的风范,还另有一重根植于亚洲现代底层社会的现实主义色彩。像《切腹》一样,底层人依旧是祸患临头时绝路一条,男人去切腹、女人去卖淫…
如果说神女是标杆式的杰作,这部在此基础上还多了一分神韵。比神女的传统现实主义路线更精彩,视听语言上也有先进、创新之处,打破了常规戏剧叙事的传统:回忆和想象的蒙太奇插叙,画面并置,平行蒙太奇。
不得不提,给默片配音的确是鸡肋之举、画蛇添足,声画不同步显得很割裂,更何况口音又和原版不同,令人出戏。另外默片的对话以字幕方式呈现,本身就不甚自然,再将文字转化为对白或画外独白说教气就更重了。
略有瑕疵的是,最后还是上价值说教了,人物由悲观到积极的弧光在画外音的阐释中都消失了。但我认为结尾的处理还是比较合理的,作为旧时代的牺牲品,没有理想化的出路才是最真实的。无论如何,影像本身仍有一股不可化解的浓烈力量,愤怒和痛苦隔空可感。基本上被故事和阮玲玉的精神打动了,瑕不掩瑜。
ps.富有戏剧性的是,她生前最后的话是-我要活啊,结尾的经典镜头深印于心。
电影之外:
该电影和现实的互文关系颇有意味。电影本身兼具时代和演员的双重烙印,情节又带有传记性的悲剧色彩,这是翻拍的传记片无法比拟的。
就现实角度而言,那时的女性面临经济、道德、媒体的三重绑架,今天也不能完全规避。那时候的媒体炒作很有一套,今天依旧。
运动也罢宣言也罢,宏大叙事都会掩盖真实的压迫。女性是占半数人口的一个个鲜活个体,怎能说解放就解放了呢?每个人都要觉醒和自救。(此处不再展开)
ps.和出版社负责人一样,我也希望她在生前多留下些作品啊。
2025.3.26
《新女性》-百年前的女性主义杰作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观感和影评
25.4.9于北影8.4/10,超出预期。四星肯定是低了,打五星可能略有过誉,遂延续传统还是不打星了。絮叨:本片拉宽了我对评分的限制,再次说明了人的口味各异,不能轻信大数据评分。最好是不看评分也不想评分,先入之见会绑架人。电影不仅不 ...
观感
8.5/10,挖到宝了,预期不高但观感良好。第一部锡兰,质感很舒适,合胃口,因此破例打五星。沉浸式看完后重新获得了视听的能力,仿佛经历了洗涤-耳清目明,周围的世界再度苏醒起来。技法上,多视点和多线叙事、声画分离打开立体化空间,总在不 ...
《随风而逝》—答案在风中飘扬
8.2/10待重温第五部阿巴斯,曾在约两年前看过一半,这次依旧是两次看完的,但观感舒适。阿巴斯的诗意抹去了超现实和现实的边界,是设计感和自然的完美结合,既不像塔可夫斯基的长镜头空镜那么枯燥,也不像侯麦那样完全由对话推进,而是在公路式 ...
《胭脂扣》-观感
7.8/10于小西天依旧是五星太多,三星太少,四星过誉。情感渲染和视听引导过多而内容铺陈过少,导致形式大于实质,难以完全共鸣。 设定很有传奇悲剧色彩,几乎是母题性的穿越和人鬼恋。 叙事方式很新颖,但有利有弊。由于 ...
《因果报应》观感
8.45/10超出预期得精彩,而且是循序渐进的、不断反转的,很久没有这么强冲击力的片子了。本身对动作片和喜剧就比较抵触,开始视听语言也很不适应,感官刺激和音乐的引导渲染性极强,剪辑节奏快,后面信息量又慢慢加上来略有一丝烧脑。本来就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