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侯麦电影的细密,情感能量流动的隐蔽性,我一向难以欣赏到他电影的整体美感。我是说,固然侯麦电影中的精彩桥段会给人留下印象,甚至在一瞬间引起情感共振(犹如《绿光》中的片尾落日以及女主在草丛中穿行或如春天的故事里从衣柜顶掉落的项链)但我的观看经验是,侯麦电影的整体感并不很强,即使这些巧心单独摘成段落,似乎也并不损耗其本身的美感。犹如《慕德家一夜》中在房间中的大段辩论,《克莱尔的膝盖》中象征欲望达成的雨中触膝。一句话,他的电影更像是印花美丽的巴黎窗帘,轻松、怡人,俏皮和暧昧。这种轻飘的文学趣味,日记体式的电影,诚实地说,我还是比较抗拒的。

(作为铁直男,更毋宁说侯麦电影里对男女情欲的把玩和观察。)但侯麦本人真的没有自己的社会观察和某种宏观视角的思考吗?在“喜剧与谚语”系列的《飞行员妻子》中,片尾男主角尾随同事隐入夜色的一瞬,我奇怪地联想到安东尼奥尼,他的电影命题之一致力于对准人扭曲,疏离的情感状态。可安东尼奥尼是有“执”的,在他的电影中,如伯格曼所说,他总是太用力,太强调。所以总是游离于电影艺术的核心。反观侯麦将视角锁定在巴黎几对男女的情感把戏里(自欺以及欺人)却以小见大的折射出巴黎普通都市男女的孤独状态,情感的精妙让人玩味和流连。(可能有过度解读之嫌)陌生男女之间的话语试探,情侣之间的醋意,男女之间掌控力的来回滚动,这一切第一次如此鲜明立体的展现在我的眼前,多么迷人!影片悠闲甚至缓慢的叙事节奏里一步步将爱情里的悬疑情绪丝状描绘出来。而最后的10分钟是何等精彩,观众的情绪如同过山车般忽高忽低,左突右撞,同时感到被欺骗的愤怒和被宽恕的同情。这种恋爱中的情绪流动实在描摹的相当出色。这一切最后以男主角追踪引入夜幕人潮的一幕而延宕,灵动的结尾巧思。

我一向喜欢偷懒和轻易,爱嘲讽和怪奇胜过笨重和严肃,而如果这些偷懒和轻易能更能折射出一些广大的现实,那更是锦上添花。从《飞行员的妻子》这一部开始,我开始抓住侯麦一些细节的表达边缘。

PS:虽直但是,侯麦电影中的服装和配色真是太清新了!怎么做到又冷淡又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