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0,于北影
对作品本身没有恶意,只是和纯粹个人喜好不一致而已,人各有所好嘛。(勿喷)
本来就抱着随性看看的心态,结果失望透顶。少有的在影院如坐针毡,怒打三星。(其实犹豫要不要打两星)
ps最开心的一刻是黑屏后立马走出电影院的一刻。当然,现场的同学们看得还是蛮带劲的,不时有讥笑和咂舌。
技法上,电影性、艺术性较弱,反而是电视剧和文学味浓,这也是通俗文学加商业改编的通病。充斥着旁白、对话,音乐和剪辑严重带乱节奏。演员年龄和角色严重不符。
内容上,大家庭那些琐事,恩怨和小确幸,完全无法代入,更无法接受整体。复杂的人物关系杂乱不堪。(对我而言《女友的男友》已经是极限了)
给我的经验教训是,如无必要,勿增人物/情节!
实在受不了这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的家庭情感片,简直考验我的耐受力极限,言之无物、食之无味。此外,对片中大多数人物以及礼俗都难以接受。
说下可取之处和改进空间吧,人物只喜欢乔,在理想和世俗间的挣扎,如果深入这条线能好些。可惜还是妥协的大团圆结局,好在似乎没结婚。要不是这个人物和尚可的结局还要再减一分。
情节大可以精简,前面铺垫的东西太冗长,后半段稍微有点转折。当然,拍成电视剧也未尝不可。
当然,要拍这种家庭情感剧还是比较难的,要么过度空泛和美化导致失真,要么琐碎无趣,而人物往往不深入。(个体被家族所掩盖)
此外,还要处理文学改编和时代还原的问题。
前方拉踩警告:
相似的情节可谓高下立判,《呼喊与细语》实在难得。淡化背景和叙事结构突出情感表现,淡化旁白强调影像的冲击力。
本以为本片能拍出《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效果,在后半段来个反转那也不错。可惜宫斗和冲突都被大团圆结局冲散了,妥协胜过了反抗,毫无深刻内涵可言。
ps不知道今后应该避雷美剧还是女性/家庭爱情。或许应当按类型而非分数进行参考。
很难想象如果先前看的都是这种肥皂电影,我会对电影多么失望。
2025.3.24
《小妇人》观感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随记
原初影像:大卫林奇没想到处女作长片《橡皮头》对林奇如此重要,立马接着看了,也算是小震撼。观感:五年心力拍一部可能无人问津的电影,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啊。想来我这五年若能拍出一部好的作品也值了,至少没有浑噩度日。其实伟大的导演面临的 ...
影评-海边电影院
25.4.20英嘉北影节A8.5/10(从B一路上升到A)短评:应该是北影节迄今最震撼最惊喜的一部。如果能略微精练一点、少一点说教和美化会更好,最好再加点纪录片影像。可以改名为“扔掉武器上街去”。一部伟大的反战电影,有宣传性但不止于 ...
吐槽
25.4.19北影节day2,英嘉B-7.4/10第一部奥特曼,没想到是黑色悬疑电影,不过依旧未达到预期。(不如去资料馆看民警故事…算是失策了)其实开始设定和剧情还不错,一直勾着我,人物和节奏都很自然,但越来越迷惑、不明所以,草草而 ...
观感
A-8.4/10作为纪录片足够忠实和完整,简练地串联起塔的一生,既不落入琐碎又不过度神化,对于不同层次的观众都可以接受。音乐基调和《莫斯科挽歌》相仿,本片的结构与雕刻时光(书)大体类似,文本素材几乎都是从雕刻时光(书和电影)以及访谈 ...
观感-党同伐异
A-:8.4开篇惊人的一句:所有故事都是同一个主题- intolerance,太阳之下无新事。瞩目的是开创性地对情节和剪辑的运用。借由缀连的摇篮,四个故事横跨时空平行交织。超越其间的亘古寓言,悲剧的神力。在技法上已然十分成熟,大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