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papi酱的孩子随了父姓,我们又见证了一场网络闹剧。

而在这场大剧中,“婚驴”这个对女性的污名化称谓,更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主角是一位四十岁的女性。

再看她的生活,公公老年痴呆,婆婆去世,老公窝囊胆小,儿子青春期。

这要是给有些人一听,估计又得强行安上“婚驴”的名号。

这部电影来自香港导演许鞍华。

片名《女人,四十》,就已透着一种欲言又止的情绪。

...

作为香港新浪潮的主力之一,许鞍华曾六次拿过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尤为擅长塑造女性形象。

从《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到《半生缘》中的顾曼桢和顾曼璐姐妹。

...

从《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贵姐,到《玉观音》中的安心。

...

从《桃姐》里的桃姐,到《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姨妈叶如棠。

...

许鞍华电影中的这些女性身上,无一都充斥着一种人生的悲凉。

但她绝没有放大这种悲凉,而是细致描绘了一种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

镜头缓缓展现她们身上那种在岁月打磨下愈加坚韧的品质,哀而不伤。

这种特点在《女人,四十》中的阿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

阿娥,香港一家老式卫生纸公司的职员,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住在破旧的老楼里。

繁重的家庭重担,拮据的经济状况,使得阿娥必须保有一套独特的生活智慧以及一颗强大的心脏。

电影一开头,只见阿娥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摊上一条鱼,过一阵才跟老板说她要买。

老板麻利地上了秤,结果阿娥说他钱算多了。

怎么多了呢?阿娥算的是死鱼的价钱,老板算的是活鱼的价钱。

可问题是,这鱼的确还没死啊。

只见阿娥趁老板不注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个巴掌把鱼拍晕了:这不就死了吗?

这个情节设置很见导演和编剧的功力,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绝对写不出来。

...

接着,我们看到阿娥在自己生日这天还扣扣嗖嗖。

她手起刀落把鱼分成三截,把中间那块最大的收起来,放进了冰箱留着下次吃。

看到这个情节,是不是像极了很多人的麻麻——

靠着这样的“小诡计”,把紧紧巴巴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母亲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而是生活让母亲学会了这一切。

...

在准备饭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细节,阿娥的婆婆对她就像疼爱自己的闺女一样。

婆婆把做好的大虾偷偷塞进她的嘴里让她吃,让她不要忙活去休息。

而这种女性之间的互助和情谊,也是许鞍华电影的一个特色。

比如《天水围的日与夜》和《得闲炒饭》,这两部电影都是通过女性之间相似的命运来表达女性情谊。

但阿娥的公公看起来则像是一个旧式家庭中严厉的大家长,即使得了老年痴呆也不改“男权”作风。

...

比如从小卖店抢了一袋面包后,非要命令好不容易下班刚坐下来想开一局麻将的阿娥帮他撕开。

比如要换鞋的时候,阿娥儿子想帮忙他还不让,义正言辞地说:“要女人换鞋”,阿娥只好蹲下来帮他换。

再比如吃饭的时候,明明是阿娥生日,只有等公公坐下来了之后一家人才能开饭……

是不是光听起来就很令人窒息了?但生活从来都是一难接着一难。

最疼爱阿娥的婆婆,在某一天突然离世,阿娥主持着丧礼。

这个时候我们看不出阿娥的悲伤。

她雷厉风行地安排着各种事,招待着远道而来的亲友,精明果断地拒绝丧礼用品卖家的无良推销。

...

值得一提的是,许鞍华在这么一部充满悲剧意味的电影里安插了不少喜剧桥段,令人惊叹于她的巧思。

比如从台湾赶来的姑姑,一进门就冲着婆婆的遗体直冲过去,嚎啕大哭却未见落泪。

更有意思的是,阿娥在一旁拉着她,故意弄花了她精致的妆。

...

直到什么时候阿娥才表露出自己的悲伤呢?

在葬礼过去之后的某一天清晨,阿娥像往常一样在天台晾晒衣服。

她的耳边萦绕起阿婆生前唱过的歌:“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

...

这句唱词,就是整部电影的眼,是阿娥一生的写照,也是许许多多被骂作“婚驴”的女性的写照。

阿娥蹲在地上放声大哭:“阿婆,我好想你呀……我很累了,我受不了了。”

这个时候,阿娥正面临着家庭事业的双重压力。

工作上,刚满四十的她,却隐约感受到了下岗的危机。

讲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时髦大陆妹给公司带来了数字化,阿娥那种纯手工纯脑力的工作方式面临着淘汰。

...

家庭中,老爷子的老年痴呆愈加严重。

他要么把肥皂放进嘴里,要么在大街上乱跑差点被车子撞到,随地大小便,一到半夜就开始上演各种战斗情形——他年轻时是海军领导。

但令人吃惊的是,老爷子忘记了自己的妻子、儿子、女儿、孙子,却唯独认得阿娥。

阿娥成了家里唯一有办法对付老爷子的人。

白天要工作,晚上要被公公吵醒,阿娥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只能把老爷子送到养老院里。

...

然而条件好的养老院拒收习惯性走失的老人,条件差的养老院会虐待老人。

阿娥来探望公公时,他脸上多了一块伤疤。

看见阿娥,他近乎恳求道:“带我回家好吗?我想回家。”

阿娥终究是心软的,她立马带着老爷子离开了。

在回家的路上,阳光倾泻下来,漫天飘落的杨絮洒落在两人的肩头。

老爷子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蹦蹦跳跳:“下雪啦,下雪啦!”

...

而影片的英文片正是Summer Snow。

夏天会下雪,纵使生活艰苦,我们依旧能逆水行舟,作乐其中。

好在,工作上阿娥也顺利地渡过了难关,让老板重新认识了她的价值,甚至给她放了一个月的假。

在这个假期里,阿娥整日细心照顾公公,观察着儿子甜蜜青涩的初恋,与老公重新体会了一把爱情的甜蜜。

在夏日的野餐中,老爷子为阿娥送上了一束他自己采摘的鲜花。

并在两人独处时回光返照似地突然说了一句:“你知不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吗?……人生是很有趣的。”

...

...

这是他留给阿娥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句话。

它像是人生总结,也像是对阿娥的教导。

人生是很有趣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或是一个词。

婚姻和家庭、男性和女性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影片的结尾,阿娥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等待着正在工作的丈夫下班。

而阿娥的丈夫看到妻子发的那条信息“以后我们多花一点时间在一起”,情不自禁地露出甜蜜的笑容。

...

只要我们勇敢无畏,拥有一颗强壮的心脏,人生一定会更好的。

如果没有变好,那一定是没有到最后。

这不是鸡汤,是人生在世所必需的信仰。

四十岁,对于女人来说是一个要面对“中年危机”的时刻,女性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身体的各种压力。

但阿娥用一种中国女性长久以来的坚韧抵御住了这种压力,并且挖掘出生命的美好和人性的温存。

如果这样坚强的女性要被称作“婚驴”,那我们真的需要认真去思索一个问题:

在同义反复与话语霸凌中,所谓的女权主义者是否建立起了一种健康的女性主义观点,以赋予女性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在同性之间造成分裂,在异性之间激起对立?

当一种值得赞颂的品质被污蔑,当一种流传千年的生活智慧被贬低。

我们为这个时代所贡献的,或许只是一团团无用的数据与流量。

如今被资本、数据与流量所裹挟的我们,似乎加重了拉康口中的“人的分裂”。

我们不仅是符号,更成为了资本家们可以随意支配的棋子。

你以为的自由言论只是你以为的,我们不仅没有成为“前浪们”所无法想象的后浪,更在各种阉割和自我阉割中无法喘息。

阿娥一家在中西交融、新旧交替、通货膨胀冲突中的90年代香港艰难生存。

简陋的棚屋,拥挤的电车,逼仄的楼梯间,肮脏的街角,过时的衣裙,讨价还价的菜市场……

...

这种生活远离繁华优雅,但这些琐碎的生活场景,在许鞍华的镜头下都透出温婉的暖意。

影片不断出现的笼罩在夕阳下老街的空镜头,让这些原本俗不可耐的市井烟火,散发出古拙醇厚的柔光。

带着喜感妙趣的叙述,将生活的艰辛表现得优柔不迫,让影片在辛酸中洋溢着诙谐。

我们需要适当地去感受这些琐碎,去感受真实的女性,去重新审视你的祖母、外祖母、母亲,姑姑、大姨……

从她们身上去体会女性的力量,而不是在自己的脑袋中幻想出一个从来不存在的虚无缥缈的女性。

请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生活,请尊敬任何一个在生活中用尽全力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