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0
久仰的新浪潮名作,第三部特吕弗,略有失望。感触不多,没有太多惊喜,无法认定这是一部一流佳作,和《日以作夜》同样想打三星半。由于是刚拍出过《四百击》的特吕弗,手紧一点遂打三星。用戈达尔不太厚道的一句话来形容我的感受即是- “特吕弗从来不懂电影,《四百击》之后他不过是在讲故事罢了。”
虽不是典型的悬疑/黑色类型片,但采用了点倒叙解谜的手法,实际上仍是关于男女关系的核心问题。(特吕弗在访谈中正巧印证了这个观点:我不是要拍一部美国电影,我只想重现“黑色系列”小说的气氛、笔调、诗意,但影片的重点仍是呈现男女关系)
情节走向还是有些传统和狗血,能看到黑色电影和类型片的影子,如《击毙杰西》,但台词和表演则比较真实。
在连续的剧情中插入一些“画框”-如匪徒发誓后接着一个老太太倒地的镜头-实在滑稽搞怪,离戈达尔行云流水的的散文电影还差太多。(特吕弗果然也对此犹豫不决,他说他曾听凭他人的意见反复增删,最终抱着实验的心态保留)
画外音充当不善言辞的钢琴师的内心独白,尤其和女主走在一起时那种情欲在声画张力中呼之欲出。
影片讲述的不过一个好人如何被推向深渊,此种题材和主题的电影太多了,从最初的黑色电影到现代的种种存在主义作品。而本片重点既不在悬疑也不在对社会的反思,无意揭露根源是近墨者黑还是命运无情,甚至个人的悲剧都被淡化了。对人物及其遭遇的处理始终很克制,直至最后雪地上戏剧性的一幕,所有的冲突才被枪声了结。(再次和特吕弗所见略同:“有时一部电影只是为一个画面而拍)男主劫后余生,再次做起了钢琴师。
ps. 男主有点像特吕弗,女性角色脸盲,歌曲小草莓很棒。
pps.继续补特吕弗。
维度 ★(1-10)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6.8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6.7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6.8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6.8
25.8.12-13,投影仪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简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简评
评分:B7.3固定机位、几何学构图和蒙太奇短镜头形成机械般的精确性组合。交响乐的演奏,严谨活跃,风格和影像交相辉映-更多还是陪衬。其次,影像的制作方式也比较简单,仅仅记录、呈现而不带叙事性,没有内在的逻辑和推进,显得单调了许多。除去 ...
最后的电影-《不散》 -后迷影时代的经典
评分:B+7.7(暂定)不错的电影,细节有侘寂之美,有浪漫的余温,但整体没能太感动我—和观看方式、状态(不够投入)有关系。有以下两个原因-影片本身和主流电影以及蔡明亮自身电影内容、风格的差异。首先,由于对本片溢美之词颇多,以为是对迷 ...
爱在三部曲-重温札记/简评
评分:A- 重温“爱在三部曲”—札记/简评 - 微信公众平台综评:三部曲形成一个爱情故事的整体弧光,难以割舍单独谈论,必须要在彼此之间才能看到深刻的变迁痕迹。因此也不必论出高下。影片堪称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剧本精良结构完善,既有波折 ...
两次观感札记(水文)
C+6.8蛮失望的,有可能是心境不对吧。目前看到林奇最无感的一部,我对林奇的爱可能还是集中于《穆赫兰道》吧。可能没有《内陆帝国》难以理解,但确实没有感触,难以沉浸其中。在我看来就是喃喃自语、故弄玄虚的B级片,深邃程度未能get。很多 ...
七夕观看-关于爱情的永恒主题
评分:B-6.8七夕独自来看,以为会和《情书》、《四月物语》等日式恋爱小甜剧一样平淡光鲜又琐碎无味,加上top250,八成会不喜欢,不过比预期好些-尤其是后半段。简要批判:开场三分钟就定调了,大致知道是什么模子里刻出来的片,不对路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