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0
久仰的新浪潮名作,第三部特吕弗,略有失望。感触不多,没有太多惊喜,无法认定这是一部一流佳作,和《日以作夜》同样想打三星半。由于是刚拍出过《四百击》的特吕弗,手紧一点遂打三星。用戈达尔不太厚道的一句话来形容我的感受即是- “特吕弗从来不懂电影,《四百击》之后他不过是在讲故事罢了。”
虽不是典型的悬疑/黑色类型片,但采用了点倒叙解谜的手法,实际上仍是关于男女关系的核心问题。(特吕弗在访谈中正巧印证了这个观点:我不是要拍一部美国电影,我只想重现“黑色系列”小说的气氛、笔调、诗意,但影片的重点仍是呈现男女关系)
情节走向还是有些传统和狗血,能看到黑色电影和类型片的影子,如《击毙杰西》,但台词和表演则比较真实。
在连续的剧情中插入一些“画框”-如匪徒发誓后接着一个老太太倒地的镜头-实在滑稽搞怪,离戈达尔行云流水的的散文电影还差太多。(特吕弗果然也对此犹豫不决,他说他曾听凭他人的意见反复增删,最终抱着实验的心态保留)
画外音充当不善言辞的钢琴师的内心独白,尤其和女主走在一起时那种情欲在声画张力中呼之欲出。
影片讲述的不过一个好人如何被推向深渊,此种题材和主题的电影太多了,从最初的黑色电影到现代的种种存在主义作品。而本片重点既不在悬疑也不在对社会的反思,无意揭露根源是近墨者黑还是命运无情,甚至个人的悲剧都被淡化了。对人物及其遭遇的处理始终很克制,直至最后雪地上戏剧性的一幕,所有的冲突才被枪声了结。(再次和特吕弗所见略同:“有时一部电影只是为一个画面而拍)男主劫后余生,再次做起了钢琴师。
ps. 男主有点像特吕弗,女性角色脸盲,歌曲小草莓很棒。
pps.继续补特吕弗。
维度 ★(1-10)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6.8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6.7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6.8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6.8
25.8.12-13,投影仪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简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一双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评析《何处友家》与《小鞋子》
公众号图文版:“一双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佳片导赏《何处友家》与《小鞋子》 - 微信公众平台引言: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评析两部伊朗影史上的经典作品,一部是著名导演阿巴斯的成名作《何处友家》,另一部是十年后马基德的成名作。二者在 ...
观感-札记
简评:B-,6.5+第一次看了半截弃了,拖拖拉拉一个星期、零零散散看了四次才看完。没什么体会,只觉得形式过僵、故弄玄虚,实在空洞无趣。色彩、构图,画中画、框中框。极致的清晰和干净,(和作品中绘图师一样)每个画面都经过精心严格的控制, ...
建筑师的使命与宿命
评分:A-8.0这次观影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格林纳威,也让我重新认识了电影。中途还对这部电影的价值有些许犹疑,直到结尾一刹生出顿悟之感,想起立鼓掌。作为艺术家传记,本片不同于《梵高》、《卡蜜儿》将叙述重心放在生平履历上,即便对私生活的 ...
随性吐槽
C+来晚了半个小时。旁边的人咯咯大笑不止,这样的影片有大银幕和互动是正常的,不过还是无法忍受此二者。多次想离场,为何要花费五十块和三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投入在这样的娱乐消遣中?终于完全被淹没了,昏昏欲睡。从视听风格到内容完全无感,斯科塞 ...
《齐泽克》-简评和札记
A-正在读第一本他的书《斜目而视》,再来亲眼看看这位活生生的思想者,从不同的角度再度接近这位伟大的智者。依旧十分亲切的形象,然而今天也有因其伟人光环形成的遥远距离了,他在世却如同逝世。(容许我胡吹一段)他拥有举世无双的极端聪慧和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