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A-8.0
這次觀影不僅讓我重新認識了格林納威,也讓我重新認識了電影。中途還對這部電影的價值有些許猶疑,直到結尾一刹生出頓悟之感,想起立鼓掌。
作為藝術家傳記,本片不同于《梵高》、《卡蜜兒》将叙述重心放在生平履曆上,即便對私生活的刻畫也不是爆料性質的,而是直戳“建築師之心腹”。
形式方面,本片真正展現出了電影作為“綜合藝術”之美。依舊是格林納威強迫症般充滿設計的形式美感,繪畫式對稱構圖和嚴格的場面調度,但卻花内容嚴密地結合為一體,達到精确的幾何精度與微妙的情感體驗的完美融彙,全方位擊中人心。
相比前作,本片實驗性收斂許多,不那麼奔放,怪誕和戲谑的性質也較少,反倒有些古典和悲劇色彩。
情節更為傳統平實,以一個建築師的日記和内心獨白為線索貫穿,在叙事的線性推進同時,長鏡頭和運鏡被串聯與整合起來,情感的濃度也充沛了許多-盡管是以冷漠和疏離的方式呈現出的消極情緒。
有那麼一些時刻,我仿佛忘記了電影銀幕的媒介存在,真正走進人物的世界,走進了建築、身體和心靈。
我不想做任何符号和隐喻方面的分析,但主人公油膩的肚腩和古典建築的并置之間的确形成了一道張力。就像主人公雄壯、自信滿滿的外表,卻遭受了可笑的腹痛。
作為懷揣着對意大利的向往和對建築事業心懷壯志的美國人,卻遭遇在異鄉漂泊零落、被妻子抛棄之痛楚。那氤氲出銀幕可感的、鮮活的痛,從肉體到心靈的絞痛。
更深層的是來自癌症的死亡焦慮纏繞、籠罩着他,或許可以歸結為中年危機的投射症狀。就像《五至七時的克萊奧》在得知塔羅牌的噩訊後遊蕩于巴黎街頭的克萊奧,他似乎也從死去的羅馬君王和古城的墟土中窺到了死亡的宿命。(另外,這兩部影片都是典範的city guide。//而片中意大利建築師對主人公逐一介紹羅馬君王的雕像,這一段落讓人想到《遊覽意大利》中幾乎如出一轍的場景)
同樣地,我們也能夠感受到建築師的夢想與力量,或許其責任和成就感越大,其所負載的悲劇與宿命性也就越強。因此,他踏上的既是朝聖之旅和實現夢想的道路,也是一條殉道的不歸路。
最終,結尾以重力作用将一切凝聚在尖端。展覽正式揭開帷幕之時,妻子突然倒地生産,在嬰兒的哭泣聲降臨時,他獨自站在建築的頂端,墜落也就成了必然之數-正如最後一個鏡頭中陀螺旋轉直至倒下。
ps.建築設計課之後來看的,看完對建築又燃起一絲幾乎破滅的期冀。對于我這個建築系的建築白癡而言,有點想進一步了解Etienne-Louis Boullée未建成的“牛頓紀念堂”,理想的浩渺和現實的宿命。
沒想到開場時間寫錯了,錯過了頭二十分鐘。再加上語言的理解上有一點障礙,(英文部分為意大利語字幕,意大利語則直接無字幕)體驗打了點折扣。
25.10.8晚,與Arlecc
維度 ★(1-10)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8.0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7.9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7.7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8.5
選角/表演 8.2
我的影評合集:
Aleph-影評(泛選版)(泛選)
影評(遴選)(遴選)
建築師的使命與宿命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重溫《盜夢空間》 -管窺好萊塢電影的“造夢空間”和“歸家”母題
⭐️ 公衆号圖文版:重溫《盜夢空間》-管窺好萊塢電影的“造夢空間”和“歸家”母題 - 微信公衆平台評分:B-,6.5+(五星改為三星)前言:這部曾經喚起世界性的集體猜謎的諾蘭“科幻神片”距今已經十年了,作為經典似乎還不夠遠,但作為席 ...
張藝謀的雙料金獅:城鄉溝壑中的女性求索 ——《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的紀實美學和現實互文 公衆号圖文版:張藝謀的雙料金獅:城鄉溝壑中的女性求索 - 微信公衆平台1️⃣簡評與觀感《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90年代的兩部現實主義傑作,二者不僅在情節、風格上有高度相似性,而且都先後榮獲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
簡評-第五代發轫作
C 5-簡評:觀影體驗實在很一般,影像貧瘠不堪、情節一樣僵死無力,鏡頭毫無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鏡頭間也不具張力。播音腔的配音,樣闆戲的表演,攝影的确有新意,但總體上十分雞肋-節奏不穩、形式和内容的不協調,也隻有在這個特殊時段才會産生出 ...
劄記-随感-簡評
評分:B- 6.6/6.7前言:機緣巧合來看第二部該導演的電影,聽說是和《扒手》一樣地動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視聽更為程式化、絲滑的長鏡頭減少了,詩意和美感也有所喪失(或者說側重發生了變化)。簡評:有着《男人的争鬥》的開頭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為何中規中矩?
評分:B-6.8二刷觀感依舊非常一般,但已經完全将其把戲看透了。沒有見過如此自作聰明、匠氣與說教氣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圖作為系統性的影評,隻是将劄記分集整理。)前言:和《紅高粱》一樣,正好是九個月後在影院重溫。依舊是重估的目的。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