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注定将载入戛纳历史,日前通过无记名投票,德国人艾丽丝·诺布洛赫将在2022年7月1日接替皮埃尔·莱斯库尔成为戛纳电影节下一任主席,任期3年。

从而戛纳将迎来第一位女性主席。

...

现年76岁的皮埃尔·莱斯库尔是在2015年接替吉尔·雅各布成为戛纳电影节主席的。艾丽丝·诺布洛赫曾掌舵华纳欧洲分部。

随着电影节女主席的诞生,人们更关注本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人选了,此前有消息称福茂希望是一位女主席。

玛丽亚·歌迪昂和佩内洛普·克罗兹被提及过。

...

除了评委会主席,影迷们更关注的是主竞赛单元,戛纳主竞赛片单几乎是每个狂热影迷每年的选片指南。

因为这两年的疫情在世界各地的影响不同,各地导演的拍片进度也受此影响程度也不同。

可能会出现一些传说中的片子迟迟不见踪影,也可能会出现多位去年刚有作品入围的导演今年又有新作加入竞争。

...

也因为这个原因,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片单让外界有了更大的预测空间,而随着公布片单日期的临近,外界的预测也似乎愈加……

戛纳电影节将于5月18日-5月28日在法国戛纳线下举行。明天4月14日公布最终入围片单。

在名单出炉之前,我们来回顾去年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新片,来自韩国导演郭共达。

...

影片改编自短篇小说《向杨说再见》,讲述一对美国夫妻找来了一个机器人助手“杨”,照顾收养的华裔女儿Mika。

豆瓣评分7.3分。

...

继《寄生虫》在奥斯卡艳惊四座、《米纳里》斩获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之后,《鱿鱼游戏》成为爆款,《弹子球游戏》亦在近期受到广泛关注。

近些年来,一股不同于以往偶像剧的韩式力量正在向外输出,席卷全球。

而去年戛纳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的《杨之后》中,导演郭共达通过搭建一种突破国族界限的架构,展现了细腻绵密的软科幻叙事能力。

...

电影中的家庭设定极其特别,经营着中国茶铺的白人丈夫杰克和黑人妻子凯拉领养了华裔女儿美香,还有一个机器人杨组成了四口之家。

性质介乎混杂与微妙的平衡间,无法给每位成员轻易归类。

一次家庭舞蹈大赛之后,杨发生了宕机。在为了填补职责空缺,或是为了女儿依旧有个熟悉的情感依靠和家庭无力负担新的机器人等众多原因驱使下,父亲试图寻找修理帮助,但频频碰壁,故事由此开始。

...

这个机器人是官方认证的二手产品,使用年代久远,发生故障似乎也情有可原。如果送到指定点Brothers&Sisters修理大概率“死路一条”。

日久陪伴自然不会让主人轻易放弃,因为杨不单是形似的载体。

...

所幸,另辟蹊径行之有效,有赖于机器内存,父亲得以戴上类似谷歌眼镜的设备读取杨的记忆。

在杨“消逝”之后,杰克以观众的身份去看杨的主观回忆片段。以往家庭的弟弟,神秘友人艾达浮现在杰克眼前时,他在重新认识这位熟悉的“陌生人”。

当哈内克式的媒介控制以温情的目的展开来时,“暂停”、“播放”变成了流逝的挽回与未知的解读。

...

诚然,二手产品的预设昭示了你并不是我的唯一,美香不过是他的众多前世的组成部分。

我是你人生的过客,你于我亦是如此。

杨拿树木嫁接举例,来回应妹妹美香关于自己和养父母、生父母关系的疑虑,不自觉已将“嫁接”在不同家庭的自己涵括进去。

...

如此看来,正是使用者自认的唯一性被打破,让杨的存在感空前强烈——不在场的在场。

他的“前世”有如浩瀚星辰,回忆底色之深仿佛不可捉摸,当以一种宏大宇宙的视觉风格切入时,生之渺小的感慨自然而然生发出来。

可以看到,人员之间的差异不仅是跨族裔肤色的直接显现,更有人和非人的巨大区别。

...

不同于常规机器人的冰冷外壳,日常生活中的杨带有了温度。

但形似终究不是等同,他仅仅是获得了个如代号般的姓氏称呼,被当成物,而非人类。

至少外观上,这种人与机器界限的消弭,使得肤色衍生的身份认同问题愈加明显。

...

茶叶无序地漂浮在水中迷离游荡,树木空镜集锦成列的场景,以及和“父子”二人借品茶神谈哲思的种种时刻无不动人至深。

比起根源之木同茶叶这两种最具中国特色的代表性事物的巧妙自然融入,郭共达对非土生性文化的熟稔简直令人惊叹不已。

与之而来的还有他突破传统表达圈层的勇气,由此生成了有别于表现朝韩纠葛的《太极旗飘扬》和反映日据时代的《词典》的身份新解:全球化框架下的漂泊不定。

《杨之后》里无依的茶叶,《米纳里》中异国土地上生长的水芹菜,或隐或显,无根性状态无处不在。

核是不变的,导演换了个更大的外在,国族的界限被淡化,转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

回头看来,从开篇美香邀请他加入家庭合影,亲昵地称呼他为哥哥;到父亲在记忆探寻时称呼他为“我的儿子”,家人们亦是把他视为一条鲜活且真实的生命,为他“寻医问药”。

自始至终,杨收获到的是平等的尊重。

从失去的恐惧到接受“终有离别时”的既定事实时,再见之后,美香一家学会的是如平静波澜般的坦然面对。

...

一切均可物化的时代下,《杨之后》反其道而行之,将物人化的行为由此显得弥足珍贵。

社会高速发展中,人的情感缺失可见一斑。

曾经,《黑镜》表现了对技术的担忧;那么我们更希望,未来拥有《杨之后》般的阳光触感,技术与人共情的和声。

...

文:史飞特

公众号:抛开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