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專錘爛片的打假鬥士〈小羊羅比〉,好久不見。
閑話不說,這次本羊就是專程來開錘院線片的。今天去看了導演姜文的新作《朗朗照常升起》。不多說了我現在得送自己去就醫。
作者:小羊羅比
注明: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公衆号立場

《你行!你上!》
先說結論吧:《戰狼》拍得還是保守了,甚至于我想起前些年我在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曾經覺得海倫·凱勒失明了好可憐,現在我很羨慕她。
如果有喜歡看人一路開挂凡人修仙的友友們趕快過來圍觀,因為中國總算也是有自己的超級英雄了——鋼琴俠。

全片能看出來是姜文導演作品的唯一線索就是永遠吵吵鬧鬧像菜市場一樣的快切鏡頭。全明星陣容是可以,但全明星臉譜化裝模作樣走過場就很令人難蚌。
就比方說王傳君在裡面演的藝考主持人,門簾一樣的長發上夾着兩隻天線一樣長的發卡好像兩根蟑螂觸角,招魂一般低沉的嗓音每句話還都故意押着韻。好好好今天又狠狠緻敬了一把貞子(詩人版),家人們動動發财的小手點波關注……

王傳君在片中的女鬼扮相,抽象這一塊兒含金量還在上升
我說藝術可以超越觀衆,但真的别超度觀衆。這味兒多少有點兒沖。夠了妹妹,夠辣。

猜猜我是誰?猜對了我拉二胡給你當氛圍音樂伴睡
再說裡面的那個朗朗第二任鋼琴老師:歐亞老師,之前不好好教鋼琴,上課反複自爆自己曾被迫害的黑曆史,繼而發癫問人老爸有沒有參加過“嚴打”,然後忽然之間朗朗拿了幼兒園獎杯後直接川劇變臉發神經說不教就不教了,再後來又是考場上突發惡疾暈倒擡走當場去世也不知道啥情況,滿眼隻看見王傳君扮演的女鬼報幕員又在學阿飄勾魂……
真的我就問你用這些爛活兒捏成的情節有一丁點兒可信度麼?設置這些情節對于A故事(主線任務打怪升級)就算有點作用吧,好歹展現了主人公求學的曲折經曆以及人類物種多樣性;但它對于B故事(人物弧光和内心成長)又有什麼意義呢?成天整這些獵奇玩意兒投暗網上公司總部都要被黑粉沖爛的你曉得伐?

妹寫标簽兒,就是怪核恐怖片兒(Weirdcore了解一下)
還有大概從影片中段開始,各種臉譜化臆想出來的所謂“外國反派”悉數登場排隊亮相。他們普遍中文十級,無論男女老少來自美帝俄帝甚至一口灣仔碼頭口味普通話的李屏賓飾演的這濃眉大眼的你也叛變革命了……
這些中文極好的“洋鬼子”同仇敵忾,組織内部好像有分配政委給他們做洗腦工作一樣可團結辣!一律旗幟鮮明地在我們主角的成仙之路上各種使絆子搞破壞。笑話,我們的鋼琴俠可是通天代,接下來自然是遇神殺神,照樣砍下各種冠軍耶稣都攔不住……
說到這兒有慧根的道友們已經可以看出來這其實是一個重生之鋼琴風雲版《戰狼》了(皮包公司,鋼琴元素作用跟包皮差不多,假殼子,心是中國心)。

哎呀放錯圖了,這是《沖出亞馬遜》(每日乳狼 1/1)


不好意思,嘴角壓不住了
你就很難想象,到2025年了都還有這種充滿上世紀對“西方列強”刻闆印象的“主旋律”傳記片。
主創唯恐自己還不夠根正苗紅,特意還在結尾來了個“冠軍來自沈陽、榮耀盡歸大東北、全國人民點贊集體膏潮”的防僞認證和免責聲明……
實在是典中典之典中典中典中典,原來是此次國服停服更新,版本改動回調至上世紀70年代,全面加強外籍玩家令其Buff疊滿,除少部分氪金大佬及天賦怪不受影響,不少老玩家抽卡爆率直接變負數集體破防紛紛宣布退遊。
小羊不才,在17年到18年跟過一個個人出資的紀錄片劇組。抛開質量不談吧,我隻能說隻要錢到位了,那藝娜我都能給你整一部紀錄片出來,題目我都想好了就叫《愛如穢土轉生》。

B站搜“張悅然線上寫作課”
華語小說家張悅然曾在線上寫作課裡談到真實事件素材和藝術加工之間的微妙關系:“……要警惕‘真實的力量’,真實的力量總是具有某種催眠作用,催眠掉了我們虛構的雄心。
張愛玲早年生活經驗非常蒼白,依然可以寫出《傾城之戀》、《金鎖記》這樣揭示複雜人性的作品。然而到了後期的《秧歌》,張愛玲卻在序言裡大聲呼喊:‘這個故事是真的!’因為它是真的,所以獲得了邏輯的底護,在挑剔真實的讀者那裡得到了赦免。可是為什麼真實的事件按照原樣安置在小說裡,就會顯得失真呢?
我們必須明自:小說有其内在邏輯。就像另外一個太陽系,它有自己的運行規律。這時小說的邏輯已經偏離了真實事件邏輯。它們不再是同心圓了。你甚至不能根據真實事件的公式,推導出适用于小說的公式。”

此橋段一出,就仿佛導演化身單依純在我鼻尖前用這IMAX激光廳幾百平方的巨幕給我循環洗腦播放:“如何呢?又能怎?”。

中間展現父親的老技術在女兒的新技術面前落敗而歸:

這些橋段顯而易見地削弱了上面這個問題可能帶來的反人性風險。
反觀《你行你上》:姜大導演一看,好家夥解決這問題還不簡單?我根本不涉及好吧!哎我直接回避、不讨論這個問題不就行了……

電影《長江圖》的導演、柏林銀熊獎得主楊超老師曾在線上電影課程裡反複強調:“電影是對物質現實的複原。”(當然我們知道這是來自于德國電影理論家齊格弗裡德·克拉考爾的《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複原 》)

Mario Vargas Llosa(略薩)
兩位老師都告訴我們應當絕對真誠地塑造人物和時空,把它當真而非空有意淫戲耍觀衆。文學藝術如此,電影藝術亦當如此。
楊健編寫的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編劇創作專業教材《拉片子——電影電視編劇講義》中有一句話我覺得值得所有影視從業人員謹記:“一樁可信而不可能的事,比一樁可能而不可信的事更為可取。”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