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电影,是梦想与现实交织的产物,是情感与理智碰撞的火花。它让我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让我们在寂静中听见喧嚣。
今天晚上,我们汇聚于此,就是为了共享这场影像的盛宴。也希望我们能打开与电影对话的桥梁,表达我们的感受、分享见解。它不仅仅是对电影的评价,更是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尊重。下面我们就一起讨论一部电影——《海与毒药》
随波逐流李俊杰: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圆桌会谈的嘉宾之一 随波逐流李俊杰,能够参与到本次的讨论很荣幸。
随波逐流李俊杰: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圆桌会谈的嘉宾之一 随波逐流李俊杰,能够参与到本次的讨论很荣幸。Paprica:大家好,我是Paprica,一名普通影迷!银河映像的铁杆粉丝。对我来说,最近比较着迷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电影,比如霍华德-霍克斯的喜剧和西部片,道格拉斯-瑟克的家庭情节剧,并从中找到了很多乐趣,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电影的审美,最近打算看一些法国新浪潮电影,希望能跟大家多多交流。
主持人:欢迎新嘉宾
主持人:好的,那我们进入正题
主持人:首先,想先请问大家分别给《海与毒药》几星(满分五星制),以及自己的简短评价
Aimer:我给这部电影打三星 电影本身值四星 但是我个人不太喜欢战争主题的电影 所以给三星
Larissa:《海与毒药》5/5 命运是大海,麻木是毒药
随波逐流李俊杰:个人评价为3星
全片始终笼罩着极致残酷的阴云,近乎不参杂其他冗余的情感便将事件循序渐进带出,影片中的两场人体实验才是居于中心位置的锚,身临其境的手术道出一应俱全的冰冷与刺痛。在我看来,所有对话与心理建设都是对残忍兽行的映衬,影片始终都在维持着由单一事件推演人物复杂心态的简洁魄力。
Paprica:从类型上来讲,它是一部惊悚片(thriller),利用克制的固定镜头和大量使用的高调黑白画面(在某些时候,画面的暗部是能让人觉得安慰和舒缓的,然而这部几乎将一切细节都暴露在光线下,这显然可以加剧焦虑和紧张情绪)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精神冲击。
从希区柯克的观点来讲,惊悚片的核心不是让人恐惧,而是持续使人焦虑。这一点利用优秀的视听控制,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从主题上,它也非常复杂。不仅仅是再现和反思二战历史,也有若隐若现的很强烈的宗教主题(原作者远藤周作就是一个天主教作家,熊井启则将其很好地影像化了),同时,在现代意义上,也反映了医生这一职业的悖谬性:救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杀人。
综上所述,从类型的完成、主题、视听风格上来看,它都是一部综合水平极高的电影,我自己观影的过程也十分沉浸,之后回味良久,因此我给它五星
主持人:是的,影片在试听和主题上都做到了尽可能的极致化,是像惊悚片类型的一次迈进
Paprica:对,我更愿意将它跟诺兰的《敦刻尔克》《奥本海默》作比较,通过极端的视听风格再现处在历史中的人的感官体验,而不是用故事和人物来再现历史。它比《敦刻尔克》超前很多年。
主持人:可以共情,直逼心灵的影像是一场别有不同的独家感官体验
主持人:但就电影本体而论,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日本人对于自己二战所犯下罪行的一次自反,因为从影片中不仅能看到日本人冷酷无情的一面,更能看到其软弱的一面,那么大家是认为影片更多的是一种较为客观的表达,还是偏向某一主观倾向呢?
Paprica:我认为没有真正客观的表达,任何表达都是基于特定意识形态的。本片显然没有将日本人作为一个整体民族来观察,从而进行战争反思。但实际上,熊井启将战时的日本人明显地区分成了三类:底层贫民,医生,军官。在桥本教授视察一楼病房时,通过画面的构图与表演,就能够明显区分出医生与普通病人冷酷的阶级差异。在二层高级病房,则用中景、近景制造出一种亲近感。
从被摄对象来区分(颜色、光照、构图位置),军官属于邪恶的象征,他们制造了邪恶和混乱,而医生是普通人,也就是说任何人放在当时这些医生的位置,都会做同样的事情,所以他们其实无可指摘(这是影片结尾户田的台词),而被轰炸的底层贫民则是值得同情的对象。从纯粹进步的立场来看,这样的视角是有问题的,但也是当时日本的某种常见表达。比如在今村昌平1989年的电影《黑雨》,就深刻地刻画了核爆与轰炸给日本普通人造成的苦难。
对于外界来说,容易把二战之日本帝国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仇恨,这部电影或多或少地在反对这一点。它提出了一种视角,任何人在那个位置上其实都没有选择,还有很多无奈的日本人(像胜吕那样)被逼迫着目睹惨剧,而没有任何办法。
Larissa:《海与毒药》这部电影一点有着强烈的作者倾向,很显然他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一台手术救人失败,第二台手术杀人成功。还有圣母的形象做正确的事却被当做是个麻烦制造者。这部电影不仅仅是战后自我反思,即便现在看来也有现实意义,西方医学和宗教是绑定的,到了东方失去了信仰的背书,就会变得麻木,他们不害怕世俗的惩罚,“上帝”可不一样,上帝什么都知道。这部电影有着很强的说教意味
Aimer:我认为偏主观 手术失败导致病人死亡却想隐瞒家属,撕开了无良医生的丑恶,照顾老婆婆的医生是全片不多的有良知的人 但是又好像在告诉观众战争时期对战俘所做一切都是被军方胁迫,有洗白之嫌。
随波逐流李俊杰:是较为客观的表达,影片中所刻画的人物观点和立场不一,展现的近乎是日本人几种最为主要的对于“人体实验”的态度,是较为全面的。不过我看完影片之后,对于这种客观的表达的态度比较复杂。
Paprica:同意Larissa的观点 影片引入了那个德国女人,桥本的太太,也说明了这一点,在日本眼里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她看来是不可想象的,这表明了宗教的力量
从对美军的描述来说:这部电影对于审问的美国军官和围观「手术」的日本军官,刻画得一样丑陋、蛮横,漫画化。日本的罪行被导演暴露在过曝的自然光下,而美军的审问却是在照度很低的阴暗牢房里。他们做的任何坏事都因为是胜利者而不必揭露。结尾的旁白告诉我们,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后,这些被审判过的医生立即被释放。这佐证了这种美军并非正义化身(只有上帝才是)的观点,他们也只是忠于自己的地缘利益,而且未必不残忍。美军也并不比参与这些手术的医生更正义。
Paprica:Aimer说的这一点我也同意,导演的看法应该是,很多日本普通人都和那个软弱的医生一样,是被胁迫的
Aimer:我认为全片真正正义的只有那位老婆婆,知道自己坚持不下去了不强求医生的治疗,愿意贡献自己的身体让人试药,或许老婆婆在这部片子里有上帝的作用,她也能算的上是那位有良知的医生的信仰和目标了
主持人:所以大家更多还是倾向于偏主观的客观态度,导演熊井启虽然没有做到绝对的客观,但至少用一个较为冷静的视角审视那一段历史,而不是选择逃避或者美化
随波逐流李俊杰:对
主持人:其实看完大家的想法,也更让我觉得影片中的三种人,平民、医生和军人(两种军人,日本军人和美国军人)代表着不仅是不同的阶级群体,更是不同的形象化身
当然,影片也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长刻画了这三种阶级群体之间的关系和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
那么对于结尾的戛然而止,大家是怎么看待的,你们认为这是一种好的处理方式,还是一种反倒将前两个小时的铺垫付之一炬的处理呢?
Aimer:我认为是较好的处理方式 如果在结尾升华反而会给人用力过猛的感觉
随波逐流李俊杰:个人更倾向于是相对来讲比较好的表述,之所以会有种推到重来的观感是因为本片的的叙事是极为完整的——影片中的每位主要人物都有笔墨加以刻画,难免缺乏一定生动和颇具深意的留白,这便是上一个问题中表达太过全面(对于电影涉及到的场景应该出现的人物来说)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Paprica:我觉得在表达主题方面刚刚好,和李俊杰不同,我认为结尾的表达不是留白,而是比较充分的观点阐述。
结尾分为三个部分,(1)胜吕和户田的对话(俩年轻实习医生)(2)一串多重曝光蒙太奇(海与手术画面的叠加,一句旁白:医生被审判,随后因朝鲜战争被释放)(3)海边逆光镜头下的牢笼的空镜。
我补充一下,这三个部分恰到好处地阐释了主题,
(1)战争中的两个普通人的互相诘难与自我辩解(普通人是无罪的,任何人在那个环境下都会做同样的选择)
(2)人类的残忍与罪恶像海水一样不可能被清除(对于邪恶的揭示和绝望)
(3)这个笼子正是在黑牢中美军审问医生护士的笼子,如今被搬到海边的阳光下,里边空无一人,我认为这是在呼应结尾的反讽:人间的审判和监禁是无力且虚伪的,罪恶就像大海一样清除不净。
随波逐流李俊杰:我的意思也是没有留白,很充分
Paprica: 哦,对不起 ,我看错了
主持人:最后一组镜头的解读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么说是有一种强烈的讽刺意味在里面的
Paprica:那个讯问囚禁医生护士的笼子被拆毁了,里面的人逃了出来,那么他们在哪里呢,我觉得就是在大海里 无处不在
主持人:感觉是可以理解为在笼子里面的人逃了出来,混入了人海之中,和无罪的芸芸众生一样
主持人:那让我们接下来聊一聊影片的呈现方式
主持人:在呈现形式上,导演熊井启力求运用黑白影像追求一种最不经修饰的真实感,也是这种黑白的影像,让其中通过正反打镜头呈现的做手术的“真实场面”不那么血腥逼人。除去这一点之外,大家对于这种黑白影像还有没有其他的解读,以及大家认为相较彩色影像,黑白影像在《海与毒药》中是一种好的表现形式吗?
随波逐流李俊杰:黑白和彩色理论上讲是各有自己的功效。黑白影像就个人理解有一层含义是创作者将这段尘封的过往翻开,并产生阵痛引起反思,而后将这些残忍的兽行所覆灭,只让他成为存在于“黑白色”记忆里的一段错误的往事。彩色则会有翻新的感觉,在心理上距离我们所处的当下更靠近一些。
Paprica:我认为黑白影像的使用是合理的,这部电影的用光很讲究,光照和宗教主题的表达、惊悚氛围都联系在一起,使用色彩,会降低观众对光的敏感与觉察,因此会削弱这一层主题。
Aimer:我认为黑白画面很适合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基调就是阴暗冰冷的 手术时若采取彩色会使这部电影变成血浆片 同时手术时镜头的暂停会给电影带来一种荒诞感
Paprica:这一点我也很同意! 感官刺激会让这部电影变low
Paprica:导演在用光线暗喻上帝的目光,人间的一切都在上帝的观察之下。因此在拍摄那些邪恶行径时,导演使用的是大量的偏白的过度曝光的高调影像,整个画面几乎没有暗部,让人觉得不安。尤其是最后一场手术,导演用手术刀反射的高光,来进行宗教表达,使那个场景又让人被上帝监视的心惊肉跳的感觉
主持人:这其实也是一种非常好,但也比较常规的一种解读,就像斯科塞斯《愤怒的公牛》的黑白影像,以及最近王宝强的《八角笼中》拳击段落采取的黑白手法处理
Paprica:这部电影后景通常是亮的,只有做手术的时候,后景才变成全黑。如此风格,很适合黑白影像。
主持人:嗯嗯,这样说在打光运用上其实是非常符合黑白电影的打光风格
Paprica:嗯, 可以看到这个镜头,日本军官穿的黑色军服代替了光线,形成黑色的后景 更适合用来呈现强烈的反差和对比
主持人:但其实用记忆来阐释黑白影像的运用,其实也让我觉得给影片蒙上了一层偏文艺风格的解读
主持人:在叙事方式上,两段时间线的交叉并行构成了整部电影的叙事脉络,但有人认为这种回忆式的闪回叙事只是事件的打开而并非对原历史的补全或重演,大家对此怎么看?
Larissa:剪辑很棒
Paprica:同意 ,剪辑非常好
Paprica:我认为双线叙事,还可以让观众意识到某一段情节是谁的视角,不至于混淆。因为不同人的视点是不一样的,如此影响,在调度和主题上都有一定区别。直到最后一场手术戏。
Aimer:几个独立的故事又互相接,像枝干一样构成故事整体
随波逐流李俊杰:既是事件的打开也是事件的补全,本片其实是创作观颇为老道的作品,影片的段落可形成对应与互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片用以小见大的手术打开事件全貌的叙述方式是不如宏观视角的抒发能将历史事件的沟壑表达得更加全面的。
Paprica:但从某种角度来说,本片目的也不在于呈现历史全景,而是呈现普通人的视角
Larissa:做第一台手术,剪辑出来的压迫感,跟《爆裂鼓手》一样窒息
Paprica:是的,而且全都是很克制的镜头
主持人:大家就电影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Paprica:没有了
随波逐流李俊杰:我也没有了
主持人:那我们就准备结束今天的圆桌
主持人:当然,战争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希望发生的,然而,导演熊井启却通过这样一种巧妙的方式,在最朴实影像的呈现下,通过审讯室中回忆闪回的形式,将那一场场惨无人道的实验完全且真实地呈现在我们观众眼前,其中透露着导演熊井启对战争的憎恨并表达着自己的反战情绪
到现在为止,今天的圆桌对谈就告一段落了,希望大家从这次对谈中都能收获到对《海与毒药》这部电影不一样的认识,我们下期圆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