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0
由于看前对此片毫无了解,只是抱着朝圣的心态来看,始终以为是创新的炫技之作或美国式的。开始对于快节奏、高密度的内容难以消化,非线性多层级叙事下情节理解都很困难,设计感十足的形式主义视听语言更是云里雾里了。
此外,因为该死的网络卡顿、投影仪延迟和字幕的问题,观感极差!前半段就在凌乱的状态下度过。
好在看到一半后,解决了设备问题,立马就入戏了,仿佛穿过了迷雾。
突然理解了一个人如何在中途迷失,在死前孤独无助,走马灯地回首过往的欲望、自私冷漠…扒开那些绚烂的粉尘,废墟下的rosebud。
追溯一个逝者的谱系,就像在盛大的废墟中寻找吉光片羽。这种拼图式的记忆考古让人联想起《野草莓》、《薄荷糖》…一层层揭开面纱,走近人物的内心。
关于主题又大可以分析,只点出个人的零星感触:
个体活生生的真实经历和冷冰冰的生平简历的张力-生命体验的不可化约。
人格和人设的张力-在媒体时代更为加剧
不可靠叙事-罗生门式的记忆考古
空间-犹如盗梦空间中的空旷囚牢
创伤-精神分析的电影化
现代性结构中,无论是《燃烧》或《薄荷糖》这样的小人物还是本片中的名贵,都免不了孤独寂寞,愤怒无处发泄。
此外还有一些符号可以分析,rosebud是核心一例。可以是童年创伤,可以是童年记忆的物质印记,可以是母爱的替代品,可以是沦丧的童真…
如塔可夫斯基所说,“象征只有在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意义上,通过隐秘的(祭神与巫术)言说,表达出暗示与语词表层无法传达的内涵时,才是真正的象征。它有多个面孔、多重意义,永远潜藏在最深处。它有如晶体,构造有序。它甚至如同某种单细胞生物,有别于复合的,可隐喻、讽喻、比喻……象征无法言说,不可解释,面对它的整体感,我们只会觉得无助。”
简直是翻版的《史高治》-我的童年回忆,马上去重温。
围绕着悬疑和谜:某个地点和单词,穆赫兰道
真的是母题式的经典,如同无穷的矿藏,也能看到后来者源源不断的影子。《迷魂记》中的欲望操控,,《盗梦空间》里被自己构建的庞大城市所困的夫妻,《穆赫兰道》中真幻交织和谜题(单词,地点),《罗生门》式的多视角不可靠叙事,《抛掉书本》结尾的演员自述,视听语言有更多模仿者…
好的电影犹如一块晶体,一定是可以多层次感受、理解和解读的,因此看多少遍都会有新的想法。(拉一部好片强于看百部烂片)
这次初看几乎没有关注到视听语言,再加上对电影史所知无几,仅仅被那股情感力量所感染。在知悉了情节后,马上准备二刷,再次走入凯恩的人生一探废墟。
2025.3.28
《公民凯恩》初看观感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大银幕二刷《薄荷糖》-简评
A一刷8.5/8.6,二刷基本维持。上次看很有感触,但缘于不了解历史背景不明就里,中途不够专注,这次一样中途犯困。初看已经是四个多月前了,当初只看了个皮毛就开始六经注我长篇大论。本次抱着朝圣也是重估的态度而来,大银幕重温没想到更为震 ...
观感
B第一部戈达尔后期作品。暂且打三星,无法理解只能感受。(说出来的都是nothing)无法感受那就不分析了。整体上比较清奇,很有实验性。论文电影a study。黑幕和分屏,内在和外在声音的交织,(回音)多声轨的运用是最大特点。画外音究 ...
观感
A-8.3后半程略困,整体观感好过于《日月无光》。文思泉涌,散文电影堪称思想和情感的双重盛宴。没有《日月无光》那么零散与飘逸,更能代入其中去感受,而非将画面作为客观对象看待。低劣简易的动画和特效成为辅佐性的,插入反身性的自嘲,以及链 ...
简评
B+8.0/8.1久仰,第一部吴宇森。香港警匪片的一个成功范本,模板出来的东西上限在那,毕竟本片还是做到了上乘。实际上也是美国黑帮片、西部片……种种好莱坞模式的本土化移植。多少被感动了,选择相信这场梦-好莱坞的神话。要承认作为现实之 ...
观感
B7.8新浪潮低成本实景拍摄的短片,虽然风格各异但都很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意义。1(让杜歇) 经典而平淡的法国情人故事 7.42(让鲁什)北站 精炼的短片,从爱到恨冲突燃烧,城市的黑暗传说。 8.3了解后更爱还是无感 情感计谋更可气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