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婚姻中、家庭中还是社会中,总有人要做出妥协。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平衡,如果一定要纠结谁牺牲得更多,谁成就得更高,那么结果也必然是崩溃。

片中的男方活在自卑和对失败的恐惧中,活在对儿子的愧疚中,最根本的是活在牺牲自我而去照顾别人的矛盾中,最终导致了其自我的瓦解,他让我们看到了抑郁的合理性,并不是所有不敢继续生活下去的人都要被恶意地评判。但他也因为扭曲而录音、在争吵时强词夺理。女主有选择坚持走下去的勇气,活在自信和自立中,却也剽窃、出轨、在两人不同步时完全不照顾丈夫的感受,天真地觉得“他同意了,他自己选择这么做”。两人不是一个性格,也不处在一个世界。

婚姻和家庭是讲爱与奉献的,不是讲公平和法律的。如果像男主一开始没有想好有可能要抛弃自己的理想,或者像女主只想“i dont give a fuck about 互惠互利”,那么永远也不要步入新的家庭。

其实本质上来说,这也并不只是婚姻的问题,而是所有人际关系的问题。没有一个团体会一直同频前进,如果这个时候不互相理解,不互相鼓励,那么这个天平就会永远的失衡,而不是波动稳定。

所有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都是如此,所有人一开始都是一样直立行走的动物罢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分化、剥削压榨等社会矛盾就涌现了。如果每一种角色,农民、工人、知识分子、资产家都觉得自己贡献最大、同时牺牲也最大(并且事实上今天确实付出和回报完全不对等,各种角色的社会地位也完全不对等),那么就必然出现更大的不公乃至斗争。互惠互利,妥协让步,其实是人作为群居动物、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性质要求的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不管是追求事业还是照顾家人,不管是技工还是科学家,都要认识到妥协并不意味着耻辱,自信也并不意味着高高在上指手画脚。遇到任何不和先多讲一点关心和爱,理解到一定程度,没有回报,那么潇洒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乃至大国关系、不同体制之间的相处都应该是这样。少一点抽丝剥茧的“争吵”和骨血淋漓的“审判”,世界便会变得更美好了。

也许也确实像影片的最后,一个人活着真是很累啊,谁都不知道会不会有那么一根压垮婚姻、甚至生命的稻草,世事无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幸,可能是四岁的一场车祸,也可能从一出生就已决定了。也许像男主那样活着真不如一条狗,与其他人相处也真不如与一条狗作伴。但是生活,也真的还是要继续下去。人类文明的繁衍,也不可能没有阵痛。



想到的大概就是这些了,看完电影一看评论居然还有一堆又在搞男女对立的,果然除了影片中的审判,现实中隐形的审判也还是无处不在。不管自杀的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值得同情;不管被大众质疑的是男性还是女性,也都值得辩护和鼓励。怎么能冷酷到说出“这位男性只是承受了女性的家庭分工就破防自杀了”这种话?潜意识难道是“我觉得女性处境是不幸的”所以“男性处境更不幸我就开心”?这是什么扭曲的心理?大可以这么说:“影片中的男主真惨,跟现如今的很多女性一样,要是女主也能多体谅一下男主就好了,就像现实中希望更多男性主动去排解或者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就好了。”

另外,最后的最后,影片也还是有没处理好的地方。比如女主律师和儿子的形象,塑造太扁平,似乎着墨全在夫妻双方而忽视了这两个配角的故事。儿子最后竟然拿狗狗做实验,出庭作证时对父亲的话记得如此清楚,也实在是有点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