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在一月末完成的剧评,硬生生拖到了三月末.....

1.前言

毫无疑问,在电影宇宙的蓬勃发展下,超级英雄电影获得了呼声正高的粉丝追捧,以及前所未有的资源支撑。在此条件下,我们也能看见该类型正试图摆脱以往“传统”而“单调”的模样,从各种电影类型汲取养分,并创造更多(票房)可能。

甚至因版权原因而分割的商业IP也因“多元宇宙”概念的引入而不再成为一种困扰。恰恰相反,他们即将化作这场商业狂欢的一部分,顺理成章地作为一个/多个影视系列的延伸。观众对角色与故事的好感似乎也能移植到另一场影院派对之上,多么美妙的构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居然化作了得天独厚的宣传噱头,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同样能看见该类型的僵化:大事件的联动,超英顶流的对决,人气形象的回归。似乎制片厂也能意识到自身的腐朽乏味,于是噱头至上,让话题性成为成为观众的期望,走进影院制造短暂的爆米花体验,然后才发现不过如此。

而创作者也愈发黔驴技穷,随着角色引入,世界观一步步扩展,补丁也越打越多,故事自身的逻辑体系也早已混乱不堪。随之而来的残酷事实,便是愈加空洞的二元对抗,反派角色的轻浮与敷衍也被应允,在插科打诨/故作深沉的基调中尝试掩盖下述尴尬事实:该类型似乎难以继续产出足够信服,且能让观众自愿沉浸其中的对决场景。

哪怕是本篇影评的主角——《夜魔侠》也未能逃脱这一窘境。作为网飞旗下的街头英雄,初见的惊艳在第二季中变作臃肿,承载着剧集联动和续作铺垫的KPI指标,自然也无法兼顾剧作的完整。而在《捍卫者联盟》里,邪恶组织“手和会”更是败坏一切好感。反派组织的强大只能在台词中成立,而到了实际表现中,又是各种充斥刻板印象的忍者形象,廉价的肉搏场面,以及毫无设计的死亡场景。「设定」与「表现力」的割裂让人难以忍受,也注定了他们的毁灭是可被轻易预测的必然走向。

...

或许在超英题材中,属于反派的「压迫感」本身便是一种伪命题:它们往往是基于虚构幻想而存在,在标准的三幕剧中走向必然的胜负判定。反派甚至都不一定是饱满的、具有完整塑造的“角色”,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她只是一个任务,一种符号,一层毫无意义的空壳。那么英雄与反派的战斗结果哪有悬念可言?连“压迫感”都从未存在,只能沦为双方互摆造型的嬉闹舞会,一遍遍辜负观众最初的期待。

...

好在第三季吸取教训,抛弃怪力乱神的“手和会”,从糟糕的联动事件中抽离而出,回归最初黑色罪案与政治惊悚的类型交融。而剧作层面也化繁为简,罔顾过去的种种发展野心,重心落回夜魔侠与金并的对决,群像剧的描绘都围绕这一主轴而展开,最后也更加顺理成章地产生多线交汇。

以及最重要的:让反派重新获得其应有的「压迫感」。

2.电子感官

在超级英雄类型走向商业巅峰,并逐步显露出衰颓之势的当下,让我们问一个问题:如何在该类型中重新呼唤起属于反派角色的「压迫感」?

首先,金并在漫画设定中超乎想象的力量注定无法在真人影视改编中完全呈现,于是只能通过谋略水平来呈现他的反派魅力。回顾第一季我们会发现,有关金并的权力刻画大部分都近似于一种“硬性设定”而存在,其一手打造的犯罪帝国以完全体的形态展现于观众眼前。直截了当,却又生硬做作。而第三季围绕金并的故事主轴可以看作是个人设定的补丁:探究金是凭借何种手段一步步打造自己的犯罪帝国。

...

身为纽约地下犯罪帝国的统治者,金并在第三季的回归或许算是占尽天时地利:前两季里各种“名不副实”的黑恶势力皆已退场,这也为他提供了可尽情发挥且不受干扰的舞台。但在本季中他却并未以高姿态登场,而是通过监狱遇刺、车队遇袭和保护性监禁等一系列事件来削弱他的威严。其目的是为了向观众灌输“他已失去权势”的假象。当这一假象被塑造时,就注定要将其推翻,回应假象背后的悬念与阴谋,从而顺理成章地营造出「压迫感」的存在。

...

有趣的是,金并的智谋水准却是通过另一位关键反派“靶眼”来进行侧面塑造。由一个角色的脑补推测来讲述另一个角色的背景故事,也同时贡献了本季最具创造性的视觉段落:在金并的顶层公寓内,通过各种资料录音来推理出靶眼的过往。画面褪去色彩,舞台就地搭建,演员无视其他格格不入的视觉要素进行表演,从而勾勒出过往的样貌。

...

...

...
注意这段黑白复古段落中柔光所发挥的作用:强化情境、分离角色与背景,并在色彩回归时自动褪去以强调金并接下来的选择

区别于传统的客观叙述视角回忆,这一段背景补充更像是一场推理,以金并的智谋为基础完成对靶眼本人的角色侧写。尽管它是主观的、臆想的,却像是某种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而这场推演也在后续剧情中得到呼应。

靶眼黑化的心路历程是本季的一大亮点,但这一尝试本身便无法圆满,光是解释其角色背景设定就已经足够费劲(一个受过精神创伤的反社会分子是如何通过审查成为FBI特工的?又为何能如此理所应当地接受金并的说教,心甘情愿为其杀人?),身份两极反转所带来的逻辑通病似乎也无法完全消解。既然如此,干脆从形式下手,借由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来掩盖剧作内容的瑕疵,格调与姿态或许是让观众进入“非常态语境”的必要手段,忽视其他要素,重视创作者所要导向的目标本身。

反派的智谋已经体现,反派的权势又该如何塑造?就像前几季一样往返于阴谋算计和牺牲小弟的套路之中。但显然到了第三季,主创团队们必须给出一些更加成熟,更加细腻的设计,而不是一昧地将角色套进空有噱头和口号的陷阱之中。

于是观众终于注意到本季对监控系统的重视,在前几集里它们共同参与到了假象的营造之中,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与屏幕看似剥夺了金并作恶的可能,却在第七集里将“监视者”与“被监视者”的处境彻底调转。

...

同样的,在第八集中,靶眼重新修复了与倾慕对象朱莉的关系。就在他的生活即将走向好转时,仅需一个监控画面便能打消所有可能。随后便是冰冷的凶杀执行,仅通过监控屏幕的媒介呈现,无需任何多余的台词表演,简洁即是残暴特质的最佳体现。

...

...

为何非要等到现在才重视监控?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呼应数字时代属于媒体的力量,但本集结尾的设计带来了另一种可能:马律师的母亲在教堂祷告真相,而她明知对方的能力是超强感官,却有意选择轻视,甚至忽视。

...

或许这才是用意所在:电子媒介为反派开拓了全新的感官,可以跨越空间隔阂获取信息,通过科技让视觉进入他人无法察觉的隐秘角落,甚至比夜魔侠的能力氛围更加广阔,也更加致命。

...
手和会那些高调的自我吹捧,在这几块监控屏幕前是如此不堪一击

3.蛰伏于浅焦的恶魔

既然说到感官,就不得不提及夜魔侠本人的超能力设定:牺牲视觉换来其他四种感官的大幅增强,让自身成为行走的“人体雷达”。而这种能力也让他的感知范围可以无视距离/屏障/伪装,从而轻易洞察事物背后的真相。

正如前几季里,每当马律师利用他的能力获取信息时,都会出现恰到好处的裂焦镜头。在这类镜头里,前景与后景的画面同样清晰,是违背人眼视觉本能的一种拍摄手法。将两者置于同一视觉平面的做法,通常是为了强调从远及近/从近即远的窥视感,又或者暗示危机的到来。但在此剧中,裂焦镜头或许是最契合夜魔侠能力的视觉转译:纵使角色背对后景,也依旧能将信息捕捉,二者在视觉平面上也同样清晰。观众也能通过此种主观镜头去知晓马律师“看见”这个世界的方式。

...

但在第三季的开头,这种感官优势随着马律师的重伤回归被一同埋葬。取而代之的是致命的浅焦,在诸多主观镜头中甚至连自身也被模糊,角色与背景被相互割裂,彻底的孤立。即使在后续剧情里感官最终恢复正常,浅焦也同样发挥着作用。只不过困扰他的不只是肉体伤痛,还有信仰动摇。金并的形象成为蛰伏于浅焦的恶魔,身居无法触及的影像地带,在马律师的想象中反复低语,刺向他的愤怒、偏见、与自我怀疑。

...

...

于是夜魔侠所对抗的敌人不再只有金并,也包括他自己。在现实世界中靶眼伪装成他的模样四处作恶,毁坏他的名声;而在精神世界里,金并又变成了无法逃脱的梦魇,一步步引诱他践踏自己的底线。在这场信仰与道德的双重危机中,上帝无法回应,正义无法伸张,唯有恶魔窃窃私语,一步步将他推向堕落边缘。

而在第九集里,当马特终于知晓自己母亲的身份后,再度出现在浅焦里的恶魔也换了面目,以父亲的形象和他对话。在这场戏里马特不断质问、挖苦“父亲”当年的鲁莽选择,称其所作所为是一种懦弱的自我欺骗,宁可选择骄傲也不愿让自己儿子的成长过程有父亲的陪伴。在具象化的心理活动中,他隐隐否定了自己的起源故事。

...

这样的尝试足够大胆,也足够有效。唯有认清自身起源的幻灭,才能使得角色的挣扎不是言之无物。也正是因此,当马特最终决定对脑内臆想恶魔痛下杀手时,他自身终于离恶魔只剩一步之遥。好在此前不断推进的群戏塑造终于汇聚,凯伦对过往的赎罪尝试,福吉对法律的理智坚守,以及纳迪姆探员身为父亲作出的赴死选择。马特在苦难中的质问最终在他人身上得到了回应,也将他从堕入深渊的边缘拉回。

...
全季最后一次使用心理活动具象化的手法

也正因如此,第三季是属于马特·默多克的受难记:正如马特口中被贬低成怂包的“圣人约伯”,唯有经受非凡磨难,才能换来重生。对自身信仰的动摇,对司法体系的失望,以及对身份认知的迷失,都共同作用于角色弧光的构建上。

于是角色终于成为推进叙事的中心,不再被各种联动事件所绑架,故事最终回归到了原点。几乎完全抹平了第二季与《捍卫者联盟》所带来的阴影,类型剧里做到了「深度」与「纯粹」共有,也成功实现了对作品的一次惊人救赎。

4.夸赞,还有遗憾

就像绝大多数的优质美剧一样,《夜魔侠》同样在第三季达到了系列顶峰,技术与内涵取得了全面胜利。但也必须承认,仍然有肉眼可见的遗憾之处。

某种程度上,「电视剧」这种载体的容量优势允许创作者们把更多的笔墨倾注于单一角色的成长轨迹之上,也能够以更加细腻、沉稳的节奏去呈现一个犯罪帝国的运行体系。虽说篇幅的多与少和质量并非密切相关,但对于优秀的创作者和饥渴的观众而言,“量大管饱”是一种诱人的、高风险的、且同样带有高回报的选择。

在创作自由、经费升级和网络传播的三重加持下,上述的“高回报”似乎更容易被理解。。但“高风险”仍旧无法忽视,篇幅容量的优势很可能在一集集的播放中转化为劣势:精彩时刻极易被时长稀释殆尽。拍摄周期和投资规模共同决定了这一点,而观众也对剧集的注水现象习以为常,似乎极难避免。

让我们首先看看本季的动作戏:在夜魔侠重伤未愈的前提下,各种无意义的空翻动作不再出现,转向朴实的拳击风格。观众很容易便将其联想至他父亲作为拳击手的身份,算是一次与个人起源呼应的返璞归真。

...

而在该系列的优良传统上——持续、炫目且拍摄难度高的长镜头打戏,第三季又一次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相较于s1在单一场景让摄影机往返数次的走廊长镜头,还是s2垂直空间调度下剪切痕迹明显的楼梯间长镜头,s3的监狱长镜头实现了更加难以想象的空间跨度。

...

...

...

...

...

...

但最值得肯定的部分是对“技巧”的隐藏:在运镜风格上,不再像是以往那般强调炫技意图,而是更加直白、写实。摄影机跟随角色的方式以略带晃动的手持为主,追求身临其境的代入感,用以贴合角色的心境。也正是因此,观众可以完全沉浸在这场持续了10分43秒的监狱逃亡,成熟技巧服务于叙事却又难以觉察,正如动作替身交换来为演员补妆的时机,以及更加顺畅的转场遮挡剪辑点,这些反复多刷才能发现的要素对观感的提升是显著的。

...
演员与替身交换

...
注意替身遮挡脸部的不自然动作

...
补妆完成后再度交接

只可惜,这份惊艳未能持续到最后。在本季结尾的三方混战中,观感又一次落回平庸。无论是动作设计、空间利用还是戏剧冲突,都未能匹配此前替观众所积累的期待。具有仪式感的对决本该是这一季达成圆满收尾的先决条件,只可惜在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下,最终仍未跨过真正的神作门槛,倍感可惜。

...

...

...
完全没有混战的模样,更像是轮换的一对一单挑,动作上的拙劣呈现也愈加明显

再从形式出发,第三季普遍被称作返璞归真的一季,无论是反派设置(重回夜魔侠与金并的较量),类型风格(写实黑暗且拒绝过多玄幻要素),都像是第一季的复刻。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就连重要配角退场(尤里克与纳迪姆都在倒数第二集领了便当),渲染绝望氛围和绝境翻盘的手段都如此一致,这也导致本季结局并未给出更多惊喜,反倒略微凸显了创作者的“不思进取”。

...

当然,纵使这般挑刺,也必须承认上述部分对《夜魔侠》第三季而言是瑕不掩瑜。而当这一系列正式“回归”至迪士尼与漫威影业的怀抱之中,观众对续作的期待才能转化为真正的遗憾。

毕竟观众早已见识到了达斯·米奇作践IP的实力,消费高人气角色几乎成了一种企业文化。金并在《鹰眼》里的回归便是最佳论证,角色形象的营销至上,而以往创作者所费尽心思为其填补的内在早已被远远抛下。

...
在PG-13分级下被异化成合家欢模样的金并

于是夜魔侠“回归”MCU后的下场是可被轻易预测的,哪怕Disney+真的能允许以限制级尺度来制作该剧,又该如何保证它不被漫威宇宙所消费?

纵使超级英雄是经过层层粉饰的虚构幻想,仍需要有创作者将其庄严对待,虽然在MCU的桎梏之下这种庄重早已成为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