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荼蘼

8月再見,9月你好!

一句朋友圈再常見不過的打卡式問候語,在此刻卻暗含着不同的寓意。9月的到來,便意味着暑期即将結束,那麼缺少了年輕群體的電視平台在劇集排播上是否也有了新的動作?

...

從近期五大衛視在播的電視劇中,可見的是它們排播的劇集題材正在從青春、古裝題材轉為都市、年代題材。看來,随着暑期檔的離去,古裝熱也将消散。為此,【深壹】在統計一二線省級衛視的劇集排播狀況時,發現都市題材或将迎來第二春?

20家省級衛視,黃金檔劇集排播特點

從去年到今年一季度,電視平台幾乎都被都市題材占據了,直到二季度才開始出現諜戰、刑偵懸疑劇的分流。随着暑期檔的到來,6-8月劇集市場又被青春、都市、古裝題材給霸屏。從上半年電視平台的劇集排播來看,似乎存在着一定的排播規律般,而這與受衆、政策、市場的趨勢密切相關。

...

上圖是【深壹】統計的20家一二線省級衛視接替暑期檔的黃金檔劇集排播狀況。從這20家省級衛視中可以發現以下現象:在播劇裡,都市題材占最多有8部、年代題材5部;已知接檔劇中,各省級衛視分别被都市、年代題材占據;二線衛視無一古裝題材,皆以都市、年代、抗戰、刑偵懸疑題材為主,且大多都是二輪劇。

由此可見,接下來都市題材劇将成為電視平台拉攏觀衆的主要輸出力量。從一季度的都市,二季度的諜戰、刑偵懸疑,暑期檔的青春、古裝,再到如今的都市題材。筆者認為,造成這番“風水輪流轉”之象,主要是因為受衆人群的變遷以及同類型題材紮堆,使觀衆審美疲勞所緻。

就近來說,6、7、8長達三個月的暑期檔裡,除了都市題材依舊占據電視平台的部分市場外,熱度高的電視劇大多以青春、古裝題材為主,其中緣由還是因年輕群體在暑期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開學季的到來,學生們也即将離開“客廳區域”,在經曆了青春、古裝題材轟炸整個暑期的父母受衆面前,為了滿足這些固定人群的需求,改變劇集題材的排播勢在必行。

其次,從去年乃至當下,都市題材劇就從未離開過觀衆的視線。即使“懸浮劇”紮堆亂象,都市題材依舊能夠在電視平台留有一席之地,隻因它有一群“死忠粉”——家庭婦女固定受衆群,而這也是為何二線省級衛視大多以都市題材劇為主的原因。

...

根據圖中顯示,從山東、安徽、天津、深圳等4個排名靠前的二線省級衛視來看:《我們的千阙歌》《桃花依舊笑春風》《遠大前程》《泡沫之夏》《暖男記》《生于70年代》《啊,父老鄉親》《愛情築夢師》共8部在播與接檔的劇集中,二輪劇占5部,首播劇占3部。其中都市情感劇占4部,有3部都是首播劇,并且由山東衛視首播的《我們的千阙歌》的收視率還時常排在排行榜前十名。由此可見,都市題材劇對二線省級衛視的影響之大,既有市場還能提升關注度。

...

所以,在二線衛視擁護,一線衛視回暖之下,都市題材劇成為接替暑期檔的最熱題材是大勢所趨。然而在具備受衆、市場與政策支持的“天時地利人和”之下,都市題材劇又能否迎來第二春呢?

新規再現——劇集30集封頂,都市題材劇迎來“第二春”?

一直以來判定某類題材劇在市場的成功與否,都是以五大衛視播出的效果為準。作為一線衛視,這是它們的優勢,更是它們身為“領頭羊”的責任。下圖是關于五大衛視(9-10月)的劇集排播:

...

如圖所示,五大衛視的黃金檔日播劇分别呈三類題材:古裝、都市與年代;而周播劇如今隻剩湖南、東方、浙江三大衛視仍在堅守,并且以古裝題材為主。從當下的影視市場趨勢來看,今年下半年電視平台将呈都市與年代兩大題材對壘之狀。

雖然目前湖南衛視的在播劇仍是古裝權謀劇《天盛長歌》,如若按時間推算還需再播一個月之久。但就在8月30日,網上多方平台爆出關于“電視劇改革新方向”的消息:劇集30集封頂,除審查外不得随意變更集數。

...

造成此次新規的快速曝光,主要導火索還是因網友大範圍吐槽電視劇《香蜜沉沉燼如霜》後期劇情注水,以及編劇背鍋之戰。縱觀近年來的古裝劇,大多數劇集都是以60集為基數往上走。尤其在今年暑期檔,古裝劇更是集中紮堆,動辄70集,最長的莫過于《如懿傳》的87集。

所謂“無風不起浪”,在如此快速的傳播之下,想來該新規即使沒有100%的準确率,但劇集的集數受限在未來也是必定的了。并且在新規曝光的同一天上午,《如懿傳》官微便發出“加更公告”,相比之前會員可以再多看兩集。此舉或許是因觀衆的訴求想要快速看後期劇情,但也不能否認與“新規”無關,畢竟長達87集的《如懿傳》可能等電視平台的《月嫂先生》播完了都還沒進入大結局。如此看來,湖南衛視的《天盛長歌》還能否順利播完都是未知數。

...

不過即使古裝熱離去,都市題材劇能否一家獨大還得看9、10月上線的幾檔電視劇表現:《月嫂先生》《娘道》《欲望之城》《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等。從8月播出的劇集收視率排名來看,古裝玄幻劇《香蜜沉沉燼如霜》蟬聯登頂、年代劇《那些年,我們正年輕》平均收視率0.5%,常排在都市劇《愛情進化論》之後。自8月23日《月嫂先生》播出後,便一直居于電視劇收視率排行榜第二名。

當代都市生活劇《月嫂先生》的收視率,能夠高于其它古裝玄幻、青春、年代劇,除了觀衆對同類題材産生了審美疲勞外,最主要在于該劇具備的“話題性”。該劇講述了海歸回國卻攤上麻煩的沈心唯,機緣巧合下與決心做單親媽媽的那娜結識,沈心唯迫于生計做了那娜的男月嫂,二人從針鋒相對到最終相愛、攜手生活的過程。

...

“男月嫂”這對現實生活中的觀衆而言,颠覆了他們對月嫂的傳統觀念。一般情況下,從事月嫂工作的人大多為女性,因為服務的對象為産婦和新生兒,屬于高級家政人員。該劇男女主人設進行調換,“男内女外”的搭配不僅觸及了現實生活中部分家庭的敏感話題,也将男女地位平等與工作性别歧視等話題聚焦于觀衆的熱議中。

正如導演徐宗政表示的:《月嫂先生》中會有一些輕喜氛圍的呈現,這樣能使劇的質感更加立體和豐富,但它絕對不是一部輕喜劇。他們對《月嫂先生》是有明确定位的,這是一部都市溫暖話題劇。劇中展現了社會的多個層面,探讨了多個百姓生活貼近的社會話題,力求在精神緯度和影響力上能直指人心,給觀衆帶來養分、溫暖和美好。

...

“話題性”可以說是都市題材劇的“殺手锏”,因為它貼合現實,所以比年代劇更受歡迎,自然收視率就會更高。不過都市題材劇能否迎來“第二春”,還得待《香蜜沉沉燼如霜》播完,衛視黃金檔全面進入都市題材與年代題材的戰争時,方能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