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雪映窗
11月1日,《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淩傳》(以下簡稱《回明》)登陸視頻網站。《回明》改編自《回到明朝當王爺》,曾連載在起點中文網上的曆史架空小說,由月關所著。擁有468章節、370餘萬字、354個人物形象,原著小說無疑是大體量的網文小說。
《回到明朝當王爺》有多厲害?在中國作家協會對網絡文學的十年盤點中,它名列十強;被稱作“穿越曆史小說第一書”的它,在起點上還有近五百萬推薦票,以及高達3000萬的點擊率。

然而,這樣一部影響力巨大的頭部曆史IP,在首播後不僅反響寥寥,更因不尊重曆史而遭到如潮差評。網友們直斥《回明》以史實為兒戲,缺乏曆史常識。
同樣是月關作品,《回明》與《夜天子》無疑有天壤之别。聯系近年來走紅的曆史IP,如《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虎嘯龍吟》《天下糧田》《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大秦帝國》系列等,我們試圖探讨曆史元素在曆史IP中的使用——藝術真實與曆史真實該如何平衡與把握?
《回明》PK《夜天子》是藝術再現還是缺乏常識?
男頻标簽風行影視圈,在頻頻被關注之時,不如換一個角度來看待男頻劇。大男主的《回明》雖隸屬于架空小說,但曆史元素貫穿始終。在原著中,“九世善人”陰差陽錯穿越回到明朝正德年間,意外卷入了朝廷紛争,掃除了官場貪腐積弊,後又剿倭寇、驅鞑靼、大戰佛郎機——宏闊曆史與人物成長的完美融合,正是《回明》備受贊譽的地方。

虛實相間、張弛有度,是《回明》原著小說的加分項,甚至還因此刮起了一股“夢回大明”的風潮。影視化後,情節大幅縮減、故事七零八落、邏輯漏洞百出已讓原著粉頗為失望,更火上澆油的,則是《回明》在曆史改編上走向了虛無。
有明一朝,皆是“天子守國門”。在對待北方草原威脅時,明朝國力雖不及漢唐,但從未以“和親”的方式低頭。但在影視化後的《回明》裡,動辄要以“和親”來消弭鞑靼威脅的劇情,讓網友“想沖進砍人”。
封建集權政體下,儲君地位是否穩固,是關系國家命運的關鍵。儒家文官體系占主導地位的明王朝,更不會出現《回明》“皇帝隻有一個兒子,大臣們卻聯合起來要廢太子”的情況。

更有網友指出:“親王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任事,遂成國家定制。諸王非奉诏不得進京,不得交通外官朝士。”那麼,《回明》中分封的親王甯王如何在金殿上與太子相争?
反觀《夜天子》,從IP熱度來說與《回明》相差了數個維度,卻成為今年暑期檔小而美的口碑作品。于細節之處見曆史真相,正是《夜天子》的加分項。無論是對明朝“流官制”的生動展現,還是對少數民族“以夷制夷”羁縻政策的還原,《夜天子》都得到了網友的贊譽。

對于一部以曆史為賣點的IP劇來說,《回明》絲毫沒有尊重史實的誠意,反倒把其虛化成若有若無的背景,并加以毫無節制的藝術改編,最終隻落得受人唾棄的悲慘處境。由此可見,即便是藝術創作,最起碼也要遵循《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虎嘯龍吟》“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否則就會徹底變成幻想與臆測。
用懷疑眼光審視曆史,全靠曆史IP的自我修養
《回明》影視化的失敗,是把曆史當玩偶的失敗嘗試。對于一個有上下五千年璀璨曆史的民族來說,影視創作的豐富養料,絕非隻有“肆意打扮”一種加工方式。
事實上,自2017年以來,曆史類IP劇頻頻登上小熒屏,且多有口碑之作湧現,這個“古老”的劇集類型開始散發曆久彌新的魅力。如舊劇《大明王朝1566》在十年後意外爆火,《大秦帝國之崛起》備受關注,《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上下部皆好評如潮,《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表現也尚可。其中既有題材的創新,也有視角的獨特,倘若《回明》能得半點“真傳”,也不會喪失了基本的文學尊嚴。

觀衆耳熟能詳的曆史如何改編?改換叙事角度,用懷疑眼光重新審視曆史,是近年來曆史IP的反套路。名列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的故事已經了無新意,但把視角轉向曹魏陣營内部紛争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虎嘯龍吟》,以司馬懿跌宕起伏的一生為主線,既展現三國時代的風雲詭谲,也蘊含了對曆史的别樣解讀。
同樣是三國題材,《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跳出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視角,用搖搖欲墜的漢室來切入講述。觀衆才發現,曆史上的漢獻帝不僅僅是個傀儡皇帝那麼簡單。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這位青年皇帝也能在軍閥割據勢力之間來回周旋,心懷重振漢室的美夢。

除了切入角度不同,隻要能重新審視曆史,甚至用藝術手段“重構”曆史、符合基本邏輯,也并不招緻反感,觀衆還能獲得耳目一新的感受。如改編自小說IP的電影《妖貓傳》,把楊玉環的死歸結于唐玄宗的自私自利;晚年哭瞎雙眼的唐玄宗,也絕非思念楊貴妃,而是因為“妖貓”的報複——這些大膽的改編,并不觸及史實硬傷,而是把雲遮霧繞的曆史傳說重新編排,反倒有“曆史新編”的意趣。
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回明》原著小說中便有對曆史傳奇的别樣書寫,但影視化後就隻剩下談情說愛的種馬情節。且不論“開墾西伯利亞”、“擊退佛郎機”等後續劇情是否會上演,僅從已經更新的劇情來看,朝廷政争、兩軍對壘本應被大書特書,卻全被虛化。而那座中國古代史上最完備的雞鳴驿,還破落得無法入眼,更沒有展現冷兵器時代的精彩對決。
曆史照進現實,讓今人對古人進行“重構”
作為一部洋溢着熱血與情懷的曆史IP,《回明》原著對封建制度下的黑暗官場猛烈抨擊,并通過主角楊淩之手實現了吏治清明;由于穿越者的身份,在民族國家的時代中成長的楊淩,還是一個“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愛國者。這些頗具有現代思維的元素,讓原著小說能夠映襯現實,迎合當代讀者的心理需求。
然而,影視化後的《回明》,竟然神奇地把這些都一一剔除,反倒用古裝小言的方式,來着重描摹楊淩與多位女主之間的感情糾葛。楊淩與原配夫人韓幼娘的感情,既沒有前情鋪墊,更沒有由表及裡的深化。一心想要做楊家媳婦的韓幼娘,仿佛是三從四德的熒屏回魂,要對毫無感情基礎的夫君付出一切。不打不相識的驿丞之女馬憐兒,也在劇中莫名其妙對楊淩傾倒,甚至甘願伏低做小。等到江南名妓成绮韻登場,風月場有萬般變幻的女子,也是對楊淩死心塌地……

架空曆史類小說主角往往能享受“齊人之福”,但影視化作品因受政策限制,往往會把多位女性角色進行“壓縮”,并集中到少數2-3個角色身上。但詭異的《回明》卻足足塑造了6位女性,滿屏的妻妾成群,自然讓接受了平權意識的現代女性無法認同。

讓曆史照進現實,才是曆史IP改編時的金科玉律。《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虎嘯龍吟》吸引觀衆的重要一點,便是呈現了張春華對理想夫妻關系的追求。從現代女性視角出發,在“夫為妻綱”的古代社會中,張春華要求“兩心不移、從一而終”,不僅是呼喚忠貞的愛情,而且還隐約觸及到兩性平等的議題。對夫權社會的某種颠覆,正是《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虎嘯龍吟》值得稱道的地方,也值得《回明》反躬自省。

一言難盡的《回明》并非終點。從曆史IP改編劇的儲備來看,未來《大宋北鬥司》《曹操》《少年錦衣衛》《新宋》《竊明》等都将與觀衆見面,能否用今人的視角“重構”古人的生活,才是成功與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