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木

《橙紅年代》《你遲到的許多年》兩部現實主義題材劇集的熱播,和《創業時代》《正陽門下小女人》《大江大河》等現實主義劇集的定檔,奠定了第四季度劇集市場中現實主義題材井噴狀況出現的基礎。

現實主義題材多以創造性的手法來反映社會現實,試圖通過藝術方式打造反映社會的一扇窗。而故事發生在宏偉時代背景的前提,就決定劇情中常會使用小切口進入,即通過小人物的故事來反映社會群像。

...

偶像風盛行,一線衛視打造高大現實主義劇集

國慶假期結束後,各大衛視繼續劇集之争。一線衛視當中,北京衛視、江蘇衛視黃金檔繼續播放年代大戲《娘道》,上海東方衛視和浙江衛視黃金檔中熱血都市刑偵劇《橙紅年代》熱播,湖南衛視則主打都市情感劇《你遲到的許多年》,五大衛視開始轉向宏大背景劇和現實主義題材劇集。

《娘道》由“傳奇劇王”郭靖宇打造,該劇作為一部傳奇大戲,劇中瑛娘和她的五個孩子經曆了封建時代、民國時期,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沉浮,上演一場年代大戲。《娘道》在新舊觀念的沖突下突出母愛的主色調,刻畫偉大母親形象,呈現一位母親的傳奇一生。

...

《娘道》雖然以瑛娘為切入點,但是仍然在力圖呈現大時代背景下的人物與封建勢力的對抗和沉浮。其餘兩部劇則是以當代現實為背景,呈現現實生活背景下的人物群像。

《橙紅年代》和《你遲到的許多年》兩部劇中不乏青春熱血色彩。《橙紅年代》以江北市為故事發生背景,劉子光在劇中首次以見義勇為的青年形象出場後,引發女主胡蓉對其身份的懷疑,之後在劇中又屢屢陰差陽錯與胡蓉産生糾葛,兩人也在接觸中加深了解,不斷碰撞出感情火花。劇中劉子光與惡勢力的種種打鬥場景,使劇集充滿了熱血色彩。

...

《橙紅年代》中陳偉霆的滄桑外形和本身的偶像身份産生了極大反差,同時劇中的三觀正、重情義人設也成功俘獲大批電視劇粉絲。另外與馬思純的火熱感情戲份也為這部劇增添了諸多色彩。偶像小生轉變為滄桑男青年,人物外形的反轉和對于以往角色的突破是這部劇吸引衆多關注的重要因素。

而在《你遲到的許多年》中,演員年紀相對稍長,對于劇中人物情緒的展現也更有層次感,更為娴熟,劇中的感情呈現更為含蓄和内斂。男主沐建峰的奉獻型人格很好地符合了80年代的社會氛圍,突出了80年代軍人的特質。

...

除了對于當時年代情境、人物特質的表現,劇中仍然有着明顯的再創作痕迹,偶像言情風依然明顯。黃曉明扮演的沐建峰和殷桃扮演的莫莉,兩人由開始的暗生情愫,到後續劇情中感情迅速升溫,劇中種種戀愛過程和兩人之間的情感表現将觀衆拉回現代言情劇。

總體來看,一線衛視黃金檔主打現實主義題材,憑借雄厚的資金,購入獨家和更加優質的劇集,劇集内容都在刻畫激蕩時代背景下的典型人物,顯露出大制作和極高的質感。劇中雖然試圖以小的人物視角來切入,但是出于吸引更多的年輕觀衆的目的,使劇情設置更加符合國民審美,劇中的人物在小人物人設下,往往表現出各種過人的特質,所以人物常會帶有多種光環。

垂直性+小人物生活,黃金檔呈現人物生活百态

目前來看,相比于一線劇集主打“國民性”和大制作,憑借更時尚化的現實題材吸引更多年輕受衆,二三線衛視的黃金檔播放的劇集同樣在嘗試現實主義視角。

劇集總體以當代劇和年代劇居多,相比于一線衛視已經開啟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禮劇播放,聚焦大時代背景下的人物群像。二三線衛視中的劇集風格則更具有地方特色和垂直性,更多地去呈現質樸小人物的生活。

...

總體來看,二三線衛視中小部分仍然在播放都市言情劇,如山東衛視播放的都市情感劇《最好的遇見》,深圳衛視播放的時裝商戰《金牌投資人》,廣東衛視的青春偶像劇《甜蜜暴擊》,仍然在聚焦都市青年情感領域。

部分省級衛視則進入了年代劇題材,聚焦抗戰時期或民國激蕩背景下的個人和家族生活。安徽衛視黃金檔熱播的《喋血長江》講述長江沿岸兩個家族,三代人之間創業、發家以及商戰的故事,該劇力圖展現民國時期中國實業發展的曆程。天津衛視和吉林衛視播放的《戰地槍王》,聚焦抗戰時期東北地區醫藥世家大少爺陸英豪與中共抗聯組織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譜寫抗日戰歌。而湖北衛視的《面具》則展現了潛伏國名黨特工李春秋棄暗投明,重新與家人團聚的故事。

...

省級衛視除年代劇題材外,大部分繼續集中于當代題材,着眼于生活中質樸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也将更多觀衆吸引到小人物的家庭生活中,其中不乏從女性視角來切入。

黑龍江衛視熱播的《和媽媽一起談戀愛》,聚焦生育話題,講述了無法生育的晨曦脫離破裂的婚姻生活,領養三個女兒組成新家庭,沒有血緣關系的一家三口共同經曆生活苦樂的故事。河北衛視播出的《養母的花樣年華》則聚焦養母話題,展現了七、八十年代背景下,養母二十年來含辛茹苦養育三個非親生孩子的故事。而江西衛視《家庭秘密》則突出了中年女性的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中夫妻的猜疑與理解。遼甯衛視《愛情的邊疆》也展現了女學生文藝秋與同學、同事以及蘇聯功勳播音員維卡之間的愛情故事。

...

除了以人物個體作為切入點,還有以群體為切口,塑造時代背景下的群體生活。重慶衛視的《棒棒的幸福生活》和廣東衛視的《七十二家房客》,都塑造出了當地百姓的生活百态。

二三線衛視黃金劇場,質樸小人物再次回歸

一線衛視黃金檔的熱播,一方面反映出電視台為了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推出現實主義題材的獻禮劇與觀衆見面,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經曆前期密集的古裝劇排播後,急需推出新鮮的題材去除觀衆的審美疲勞,重新喚醒觀衆的觀看欲。

不同于一線衛視可以重金購買第一手優質劇集,不被資本青睐的二三線衛視隻能淪為重播劇的陣地。在二三線衛視黃金檔熱播的劇集中,絕大多數都是對于經典劇集的重播,而為了緊跟現在熱門的現實主義潮流,一些衛視也相應的使播放的劇集題材突破以往的苦情戲、抗戰劇或者單純的家庭倫理劇,而是向偏現實主義題材或是更輕松的喜劇類型轉變,試圖維持自己的目标受衆。

...

《和媽媽一起談戀愛》

現實主義的生命力來自現實生活,對于現實的藝術化再創作更是現實主義劇集的重中之重。但是現在有許多觀衆表示,許多現實主義題材的劇集有脫離現實的趨勢。或是劇中主角光環過強、或是劇情設置仿佛開挂,熒屏中的主角仿佛都陷入了“高知”與“精英”的臉譜化。期間也有主流媒體發問“熒屏中親切的小人物都去哪了”。

可以看出,在精英視角叙事過多的情況下,觀衆對于更貼近生活的人物群體的關注度在逐步提升。除了欣賞具有各種優秀特質的“典型人物”,偶爾觀看平凡人物的瑣碎生活也成為了一種樂趣。這時二三線衛視打造的接地氣、垂直化的劇集内容就會顯得十分獨特。如果能克服以往的俗套劇情,為觀衆提供更豐富的人物和劇情設置,也可能會收獲更多的受衆。

二三線衛視限于資金和資源困境,使得劇集題材有所局限,難以像一線衛視中明星滿屏。但若是堅持發展垂直性、地域性内容,聚焦生活化題材,而不是禁锢于固有視角和俗套劇情,從平凡的小人物小橋流水般的生活入手,做到不低俗且鮮活接地氣,也能為二三線衛視帶去更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