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導演埃裡克·侯麥的《夏天的故事》,布列塔尼的海風、沙灘上淩亂的腳印、咖啡館裡飄散的香煙,關于愛情選擇的寓言劇場。
帶着吉他來到海邊的數學系男生,在三個性格迥異的女孩間搖擺不定,最終成為侯麥筆下那個"一夜暴富的乞丐",突然擁有太多選擇,卻不知如何珍惜任何一份情感,其實他在我眼裡,也許配不上三位中的任何一位女生。

蘇蓮的野性外表下藏着令人驚訝的原則性。這位活潑女友看似最容易得手,卻在關鍵時刻劃下明确的界限:"我不是那種可以随便和人上床的女孩。"侯麥通過這個角色解構了人們對"開放女孩"的刻闆印象,外表奔放不等于沒有原則。蘇蓮最終憤怒離去的身影,是對賈斯伯情感輕浮的最有力控訴。而蕾娜,這個始終如海上霧氣般飄忽不定的女孩,則成為賈斯伯永遠抓不住的幻影。她的反複無常與賈斯伯的猶豫不決形成奇妙共振,兩人之間的推拉遊戲仿佛一場精心編排的探戈。

影片中那些看似随意的對話,咖啡館裡的閑聊、沙灘上的漫步私語、旅館房間的深夜交談,構成了侯麥式的愛情辯證法。沒有驚天動地的誓言,沒有戲劇化的沖突,隻有普通人在普通夏日裡的情感。賈斯伯不斷計算着與每個女孩的"可能性",卻忘了愛情從來不是一道可解的數學題。

夏天随着輪船離開港口結束時,賈斯伯依然沒有寫完那首歌。這個未完成的旋律,或許就是他這段夏日戀曲的最佳隐喻,充滿可能性,卻終究缺少一個明确的結尾。而我們這些觀衆,則在侯麥的嘲諷中,看到了自己曾經或将來可能的情感困境。一個夏天談一場戀愛還是太短了,一個青春來感受戀愛也依然太短了。畢竟,誰沒有過那樣一個夏天,陽光太美,青春太短,而心又太容易動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