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0,于北影
對作品本身沒有惡意,隻是和純粹個人喜好不一緻而已,人各有所好嘛。(勿噴)
本來就抱着随性看看的心态,結果失望透頂。少有的在影院如坐針氈,怒打三星。(其實猶豫要不要打兩星)
ps最開心的一刻是黑屏後立馬走出電影院的一刻。當然,現場的同學們看得還是蠻帶勁的,不時有譏笑和咂舌。
技法上,電影性、藝術性較弱,反而是電視劇和文學味濃,這也是通俗文學加商業改編的通病。充斥着旁白、對話,音樂和剪輯嚴重帶亂節奏。演員年齡和角色嚴重不符。
内容上,大家庭那些瑣事,恩怨和小确幸,完全無法代入,更無法接受整體。複雜的人物關系雜亂不堪。(對我而言《女友的男友》已經是極限了)
給我的經驗教訓是,如無必要,勿增人物/情節!
實在受不了這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的家庭情感片,簡直考驗我的耐受力極限,言之無物、食之無味。此外,對片中大多數人物以及禮俗都難以接受。
說下可取之處和改進空間吧,人物隻喜歡喬,在理想和世俗間的掙紮,如果深入這條線能好些。可惜還是妥協的大團圓結局,好在似乎沒結婚。要不是這個人物和尚可的結局還要再減一分。
情節大可以精簡,前面鋪墊的東西太冗長,後半段稍微有點轉折。當然,拍成電視劇也未嘗不可。
當然,要拍這種家庭情感劇還是比較難的,要麼過度空泛和美化導緻失真,要麼瑣碎無趣,而人物往往不深入。(個體被家族所掩蓋)
此外,還要處理文學改編和時代還原的問題。
前方拉踩警告:
相似的情節可謂高下立判,《呼喊與細語》實在難得。淡化背景和叙事結構突出情感表現,淡化旁白強調影像的沖擊力。
本以為本片能拍出《大紅燈籠高高挂》的效果,在後半段來個反轉那也不錯。可惜宮鬥和沖突都被大團圓結局沖散了,妥協勝過了反抗,毫無深刻内涵可言。
ps不知道今後應該避雷美劇還是女性/家庭愛情。或許應當按類型而非分數進行參考。
很難想象如果先前看的都是這種肥皂電影,我會對電影多麼失望。
2025.3.24
《小婦人》觀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大銀幕二刷《薄荷糖》-簡評
A一刷8.5/8.6,二刷基本維持。上次看很有感觸,但緣于不了解曆史背景不明就裡,中途不夠專注,這次一樣中途犯困。初看已經是四個多月前了,當初隻看了個皮毛就開始六經注我長篇大論。本次抱着朝聖也是重估的态度而來,大銀幕重溫沒想到更為震 ...
觀感
B第一部戈達爾後期作品。暫且打三星,無法理解隻能感受。(說出來的都是nothing)無法感受那就不分析了。整體上比較清奇,很有實驗性。論文電影a study。黑幕和分屏,内在和外在聲音的交織,(回音)多聲軌的運用是最大特點。畫外音究 ...
觀感
A-8.3後半程略困,整體觀感好過于《日月無光》。文思泉湧,散文電影堪稱思想和情感的雙重盛宴。沒有《日月無光》那麼零散與飄逸,更能代入其中去感受,而非将畫面作為客觀對象看待。低劣簡易的動畫和特效成為輔佐性的,插入反身性的自嘲,以及鍊 ...
簡評
B+8.0/8.1久仰,第一部吳宇森。香港警匪片的一個成功範本,模闆出來的東西上限在那,畢竟本片還是做到了上乘。實際上也是美國黑幫片、西部片……種種好萊塢模式的本土化移植。多少被感動了,選擇相信這場夢-好萊塢的神話。要承認作為現實之 ...
觀感
B7.8新浪潮低成本實景拍攝的短片,雖然風格各異但都很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意義。1(讓杜歇) 經典而平淡的法國情人故事 7.42(讓魯什)北站 精煉的短片,從愛到恨沖突燃燒,城市的黑暗傳說。 8.3了解後更愛還是無感 情感計謀更可氣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