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地而坐-我的華語電影top of
8.9/10目前看過華語電影的頂流,大陸電影no1,堪稱大陸的牯嶺街少年殺人日記。
這才是這個時代這個地方應該拍出來的電影!然而卻隻是零星個例,甚至成了禁片。面對相似的環境,取而代之的是竟然是高了一分的好東西。當然,與其吹噓或貶斥,不如品鑒和探讨。
生猛有力,瑕不掩瑜,幾乎沒有一部電影能離我的生活這麼近。這當然不是完美之作,正因如此它才能和我的生活貫通。電影可以不是避難所,而是雙刃刀-解剖刀。既然生活不完美,又何必虛構完美呢?真正偉大的作品應當留下缺口向現實敞開-作者的死和被封禁也自然構成了作品生命的一部分。這裡稍作延伸不多展開(可以引出關于作品的衆多理論),一部作品的好壞在殺青之時便決定了,而它的鮮活生命卻剛剛呱呱墜地。若是在作品完成後擔憂其命運,就像是垂死之人擔憂死後的名聲一樣可笑(想想那樣過度營銷吧)。有趣的是,如果按照“作者之死”的理論來看,作者之死則是無足輕重的,然而卻然影響了對于作品的理解。另外,獎項并不能改變作品的成敗分毫,好的作品自足獎項隻是錦上添花,而對差的作品來說獎項反倒成了不相稱的王冠。獎項唯一的價值大概在于讓人們有機會接觸到好的作品,當然卻常常并不有效。
如果稱這部電影就是慢刀殺人,如何能忍受生活呢?四個小時相比于人生簡直太過短促。不需要設想一個過去的都靈、日本的沙漠,生活的暗淡就在我們身邊。
技法上,沉重慢節奏和生活共振,力道卻不減,長鏡頭凸顯窒息感。取景真實不做美化。制作粗劣,低成本,情節拖沓松散,留白刻意,黑色濾鏡沉湎于生活的陰暗面,這些都可以成為批評指責的理由,但當融入這個故事中時卻完全被接納了。把戲劇性和看似偶然的沖突整合在一起卻不顯得突兀,把非連貫的多線叙事整合為一自圓其說,從碎片化的故事中折射出扭曲淩亂的生活,從而形成形散神不散的渾然氣象。(不過還是可以挑刺的,彭的表演、個别台詞的說教味。)
當然,關于作品的客觀争議和成見還是不能避而不談的。首先,以現實生活為背景拍出真實更難,因為離人們太近了,一點差錯都不能原諒。但同時隻要有一點足夠深刻引起共鳴就能超越其他缺憾了。其次,本片和大多藝術片甚至(這個蹩腳的詞)甚至所有作品一樣有目标指向,可以不理解但要包容差異。不同的節奏和風格必然隻會迎合部分人群的胃口(還包括文化等多要素),但觸及核心情感的律動卻能引發廣泛的共鳴。真心建議那些看不懂的人,不必打分也不必強求,去找和自己合拍的即可。(沒有任何優越的意味)不過相比之下這部電影比塔科夫斯基應該更能在我國接受吧,如果不禁我想或許應當大受推崇,但評價無足輕重,不合時宜反倒證明了其偉大,正如塔可夫斯基所說,詩人對危險壁壘的敏感度高于同時代的人。本以為是冗長的冷門文藝/實驗悶片,卻如此真實生動,毫不枯燥。當然,我也理解觀影的門檻-需要有适當的經曆和心境。若在電影剛上映之時我作為一個小學生無論如何不會有這麼複雜深刻的感受,電影不過是一根引線或一面鏡子,不同的人從中看到自己。正如塔可夫斯基所說,藝術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通過個人理解的三棱鏡折射生活,因此能看到現實不同角度的縮影。無論什麼作品都不能強迫所有人接受,同樣也不能要求導演放下自己的濾鏡按照别人的想法行事,我們怎能想象一個每天深陷痛苦的烈獄之中的人寫出好萊塢式冠冕堂皇的童話故事呢?(因此我強烈譴責某些人聲稱“生活已經很苦了,電影為什麼不能來點樂呢?)再往下又要引起對立了…(實證主義者:這個世界就是黑暗的。理念論者:這個世界應當光明。)
相比下,本片适當保留了牯嶺街的戲劇性又不至于陷入宏大叙事,保留了小武的真實生活氣又不至于情節完全散亂,保留了一一的衆生相又不至于陷入對生活瑣碎的冷眼旁觀之中。
關于主題:家和社會,大小不一的牢籠罷了。每個人都是石堆中的一塊,沒有人不承受重負,也沒有人不造成負擔,一切都是重力所緻。(開槍往往隻是因一點風吹草動)現實是個荒謬的黑洞,沒有人對你的遭遇擔憂,你若不用力隻會越陷越深。世界那麼大,你卻無處可逃。不必等待大象,每個人都是大象。
還有很多亘古的主題,其中最尖銳的無疑是現實和理想的碰撞。正如托馬斯·曼所寫:“隻有冷漠的人才會自由。個性強的都不自由,他已經被自身的模具沖壓、限制、禁锢……”
關于作者:很遺憾之前不了解導演,以為是新興的導演卻已經去世了-居然才活了不到三十歲。死前能拍出這樣的作品,也算有所作為了。
胡遷-不斷地遷徙,這怎麼不是我的旨趣呢?
知道作者的生平後幾乎感到近乎我的人生。隻是我沒有選擇複讀,現在正在大一準備跳到電影系。要惜命啊,也要盡力把時間花在刀刃上。這樣的電影,能拍一部是一部。快去行動吧!
作為作者的處女作質量實在可嘉,但我相信這是我能拍出的電影,而我應當拍得更好。這也是我當前活着的理由。若一日我連這份激情都喪失殆盡了,我也就不必為世界增添二氧化碳了。
ps應當去院線二刷(如果有機會的話),電腦的畫質實在糟心。連貫看完,隻上了一次廁所,期間受到長輩的催促和打斷,但這也是影片的一記助攻。
2025.2.21
我的華語電影top1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我的國産電影top1
8.9/10目前看過華語電影的頂流,大陸電影no1,堪稱大陸的牯嶺街少年殺人日記。這才是這個時代這個地方應該拍出來的電影!然而卻隻是零星個例,甚至成了禁片。面對相似的環境,取而代之的是竟然是高了一分的好東西。當然,與其吹噓或貶斥,不 ...
東京塔
8.4/10于資料館和想象中相近,不錯的觀影體驗,應該叫上我媽來看。美且真實,從畫面到結構都無可挑剔。幹淨純粹典型的故事,呈現出生活質感,又仿佛濃縮了一生。相比飲食男女、一一、破地獄和東京物語少了點戲劇化的震撼,但同類片子做到這樣幾 ...
雨月物語
可以說是第一次看志怪電影,出奇好看。美且有趣,自然不失深刻。既有堂吉诃德又有尤利西斯的影子。技法上,配樂是核心 尤其是打擊樂,步步亦趨節奏緊湊,結構完整和小津的低角度定點不同,緩慢遊動的視角,緩緩叙事,時間如流水貫穿。講故事這樣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