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打官司》是張藝謀作品序列中我最偏愛的一部,有故事的原因——時代中的變與不變;也有故事之外的原因——拍攝地是我的家鄉寶雞;所以,每當我觀賞這部坐落于1992的作品,總會在親切中尋到一絲裂痕。#夏日影評大賽#
故事的主人公,或者說是兩位力量的角逐者,都是俗話中常說的“犟人”,秋菊為了一個說法從鄉跑到市、從調解到庭審,與她的“犟”相對應的是村長不道歉的“犟”,秋菊的依憑是“打人就是不對”,村長的依仗是“你男人出口在先”,在經由鄉、縣、市三級調解後,秋菊沒有“讨”到想要的說法,村長更無意低頭給個說法,如果不是“法”,秋菊的故事恐怕要不了了之,但故事巧妙之處正在于,即便是有了“法”秋菊依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說法”,她無意讓村長因此事被抓,她讨要的說法在末端生出了岔路,而且還是在秋菊因為生産原諒村長,并且重歸于好的情況下,茫然站在路口的秋菊,臉上寫滿了不解與後悔,她口中的“說法”與“法律”終究不是一回事,鄉土中的情與理正在被更大的力量撬動着。
張藝謀的視野不僅僅局限于鄉土中的情理,他有更大的野心,秋菊打官司的過程,就是她的不斷出走與歸來的故事,而在此之間就是“公路”故事,張藝謀在影片中呈現出鄉、村、縣、市不同的景觀,從土路到蜿蜒的公路,從鄉村風貌到城市面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開放”中的西北城市的寫實,那些歐美和港台明星的海報,那些時髦新潮的發型與衣着,無一不在訴說着“變”,環境在變人心也在變,30元錢的三輪車、怕被騙而穿上城裡人的衣服,時代的變化被張藝謀放置于故事之下,與秋菊懷孕和分娩共同構成影片的隐喻。
張藝謀鏡頭下的鄉土社會,雖有家長裡短的情理之事,但暖流依舊是鄉土中的主流,這或是老謀子的一眼不舍的回望。
《秋菊打官司》:不舍的回望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我們與惡魔的距離~
《看見惡魔》這類題材的作品,大多數情況下會被處理成感官意義上的爽片,金知雲顯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時又有着更進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餘,還能重重的在觀衆腦後敲上一錘。故事的主線圍繞李秉憲飾演的金秀賢與崔岷植飾演的張京哲之間“獵人”與“獵物 ...
此心安處是屋家~
電影《此心安處》極罕見的一部作品中,從“物理空間”、“情感意義”以及“生命承載”三個緯度對“家”這一概念進行了探讨。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延續着《阿甘正傳》曆史厚重的滄桑與時光無情的陡轉,在影片中以Richard一家為主線,以固定地理 ...
【北上 ,群像樣闆】
什麼是群戲群像?什麼是老中青同台競技?電視劇《北上》給出了一個标準解!看到第16集,愈加發覺《北上》不同于那些以群像之名行擡人之實的假群像劇,它幾乎将老中戲骨和青年演員戲份均分,形成代際分明卻又纏繞生長的故事情感線,使得劇情向縱深發 ...
《濾鏡》:不愛時代的愛情宣言
身處當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尚且松動,遑論感情,何談愛情。在“愛自己”的雞湯滋補下,愈來愈多的人走向“隻愛自己”的極端,愛能力幾乎空槽,容顔形體、學曆收入、羅曼蒂克在偶像劇的加持下,成為阻絕常人勇敢尋愛的高牆。慶幸的是,在這個“不愛” ...
為什麼說《出走的決心》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如果說蘇敏阿姨為女性書寫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範例式的故事,那麼影片《出走的決心》則以冷靜、克制、客觀的創作觀,為觀衆呈現了決心背後的泥沼,這不是李紅一個人的故事,也許在你我左右就有李紅在發生,但她們終身未能出走,被長久地困在等待裡。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