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文藝片在這兩年又重新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上受到全球關注。今年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TIFF)展映了賈樟柯導演的新作《風流一代》,這是該片今年在戛納首次亮相後,在北美的首映。
此外,賈樟柯的妻子女演員趙濤也收到了TIFF頒發的緻敬獎。但在國内上映同時也存在着一系列潛在的問題——沒有足夠多滿足放映規格的影廳、高昂的影片制作和宣發費用、觀衆的觀影習慣。
文字/編輯:陸钰婷
責編:劉小黛 1900
策劃:抛開書本編輯部
中國不缺影院,全國12,000家影院有超過86,000塊銀幕。但是卻缺少專門進行藝術放映的影廳。對于一件影像作品而言,向更廣泛的受衆傳播是尤為重要的。全國藝術電影聯盟(NAAC)——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于2016年發起——如今已經在311座城市擁有超過2600家影院3100塊銀幕。但這些還是以商業影院為主。
盡管如此,近年來仍然有國産藝術電影以獨特的票房脫穎而出。
由賈樟柯監制,王晶導演的《不止不休》票房收入為790萬美元(5640萬元人民币)于2020年在威尼斯和TIFF首映;然而孔大山導演的《宇宙探索編輯部》票房收入為940萬美元(6720萬元人民币)2021年在平遙國際電影節首映。這兩部處女作藝術片票房被認為是特例——考慮到它們在電影節首映和院線上映之間具有時間差。
《河邊的錯誤》(魏書鈞導演四年内在戛納首映的第三部影片)在2023年10月上映後,在國産藝術片中創下曆史新高——票房收入4330萬美元(3.09億人民币),并收獲超過700萬觀衆。
國産藝術片面臨市場高風險
在像中國這樣地域廣袤的國家,分銷投資具有極高的風險。《河邊的錯誤》出品人、杭州當當影業的CEO唐虓珲說:“藝術片和商業片之間的制作和宣發成本差異可能沒那麼大,但票房差距卻很大。對于發行商和影院運營商來說,将資源分配給商業片以獲得更高票房的回報是必然。”
抛開院線,流媒體平台提供了替代發行。顧曉剛導演的《春江水暖》在2019年戛納電影節閉幕後,跳過院線窗口,2020年在愛奇藝推出。2023年顧曉剛導演三部曲的第二部《草木人間》在東京國際電影節展映。與第一部不同,《草木人間》4月在院線上映并收獲票房1680萬美元(1.2億人民币),維持了國産藝術片在市場上的地位。
《人海同遊》2023年在釜山國際電影節獲得新浪潮獎提名并且在今年六月份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開幕式上展映。江南資料館是中國電影資料館在北京以外第一家分支機構。
《人海同遊》的制片人莫晶晶說:“發行電影比制作電影要難得多。直到如今我們才發現很多發行公司是不願意承擔藝術片的發行費用的,這對于制片方而言又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莫晶晶能夠從廣東地區獲得發行資金是因為影片主要取景地位于廣東并且影片以宣傳粵語和地域文化為主。
2020年開始麥特影業每年都頒發10萬人民币獎金的創投獎項。自2018年來制作發行了許多院線項目。包括龍飛今年四月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三個獎項的影片《走走停停》等一系列影片。
麥特影業的聯合創始人兼制片人說:“年輕觀衆的參與度将改變市場需求和電影放映安排。擁有藝術影院固然會為藝術片提供支持,但講述好一個故事仍然是藝術片進入商業市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