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爾伯格,從最開始的純商業大片《大白鲨》,到後面的反戰電影《辛格勒的名單》——我認為是神作,再到動畫電影《頭号玩家》,他都在将自己塑造成“好萊塢裡的頭号玩家”的形象。
所有即将或已經步入電影之路的人,都會想要了解這位電影大師的生平,說是學習,其實更多地是說渴望從中看到自己與大師的共同之處,從中汲取堅持的力量。于是《造夢之家》,誕生了。
很難講,《造夢之家》是怎麼通過好萊塢劇本審核體制的,因為這是一部很老派的電影,從畫面色調、剪輯風格、美術基調、故事結構等等,都帶有新好萊塢之初的味道,像《練習生》《教父2》。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傳統的,守舊的,老派的,複古的,不合時的電影。除卻前幾年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電影界已經蠻少出現過這種懷舊電影了。
一方面是對于電影大師的期待,一方面是對一部好電影的渴望,也可能是對于影迷們對于大師生平的好奇,這部電影誕生了。
故事是不新穎的,為出軌尋求感性的合理性,以及其與婚姻的沖突的題材,已經在許多電影表現過了,如《出軌》、《45周年》、《廊橋遺夢》,于是在此不多闡述。
電影的亮點是什麼呢?歸根結底,是對影像的熱愛,與對影像的執着,引起了電影愛好者的共鳴。
兒時的Sammy,試圖去掌控玩具火車撞毀玩具小車的全過程,此時影像還不是最重要的,位于重心的是他掌控一切時,内心的滿足感。這是導演的心理癖好,也是所有認為自己應該成為導演的人,的心理癖好。
後來,Sammy開始拍故事,但常規記錄下的表演鏡頭,不能達到他對于真實性觀看的要求,于是他開始在電影表現形式上做功夫,他在膠片上用針戳出一個一個的小孔,放映機的光透過孔,會有閃光的效果,于是,槍戰戲,在每次扳下闆機的同時出現閃光,在熒幕上塑造出真實開槍時人眼的視覺效果,在一聲聲驚歎下,Sammy對于電影形式,有了新的理解。
成功放映後面,是觀衆的喝彩,與家人的驕傲。想成為導演的人,是不可以否認自己渴望得到認可的功利心的。這種反饋是積極性的,是對自己更向前邁出一步的驅動力,也是邁出每一步的渴望點,觀衆的喝彩與家人的自豪,會讓一個人産生依賴性,簡而言之,就是會上瘾。
藝術家是危險的,他要付出一切,使自己永遠處于不穩定狀态,仿佛随時會崩塌一地,堕入深淵。尋求穩定的藝術家,不能稱為藝術家,頂多算是靠藝術吃飯的從業者。
玩藝術像是走鋼絲,必須付出一切。舅舅講:你要把頭放在獅子口中,并且保證頭不被獅子咬掉,這是藝術家應該做的事情。
這句話也給了影迷們一種勇氣,一種從影迷轉變為電影人的勇氣。
當Sammy看到影像裡的媽媽,跟Bennie眉來眼去,他意識到了影像的潛力所在,現實裡十幾年難以察覺的某種東西,在影像裡,變得如此的清晰可見,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現實裡一晃而過,可能誰都不會留意,在影像裡可以一遍遍重放,一次次放大,這是影像神奇的力量,但在這部電影裡,這種力量變得恐怖起來,像黑洞,令人好奇,卻令人望而卻步。
于是Sammy第一次放棄了電影,你們放棄過麼,很多人放棄過吧,放棄自己認為是一生所愛的東西,輕輕松松把機器賣掉,雲淡風輕,一切照常,像什麼都沒有改變,唯獨少了電影。
隻有愛電影的人,才能看懂,看懂這雲淡風輕背後,藏匿過極其悲痛的心理掙紮。
好像有點過了,說回來。
為什麼最後的花心金毛帥哥會哭,估計很多人看不懂。為什麼Sammy把影像中的他塑造成完美金童的形象,他會禁不住痛哭流涕。我也有點不能理解,逃學季是一部紀錄片,可能是大家對金毛帥哥的認知就定格在影像裡了,之後他做任何事情,都會讓大家失望,我猜可能是這個原因吧,這也在另外的角度說明了電影的魅力。
這不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但能給影迷們一點點溫暖,還有一點點勇氣,這就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