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家看過資源
現在趁着還沒下映又去影院補了一遍
觀感還是非常不同
雖然影廳不是比較普通
但視聽效果還是特别出色
氣氛時而極度死寂 時而緊張萬分
鮮花河流草地樹木這些意向也特别賞心悅目
還有死屍 傷口 其他生物 戰壕 污水 爛泥
複原了一個“爛透了的戰争”
這些都是隻有在電影院裡才能體驗到的
總之這部電影在觀衆體驗這方面做的相當出色
這是之前的評論:
8.0分;最佳攝影;始于樹,終于樹,隻是少了一個睡覺的戰友;“我的1917”在鏡頭下顯得茫然、混亂而無意義,對意義的消解是在質疑戰争本身,但還是少了點深度;非飽和式的救援合理性有待商榷,但希望是危險的,下一次送的也許就是進攻命令;複原了一個又髒又亂死屍遍地的前線,夜間的照明彈和着火的房子不要太cooooool,戰前詠唱太動人了;但劇情馬虎單薄硬傷不少,刻意設置的“關卡”很影響沉浸感,兩者并沒能達到很好的平衡(建議下次玩個大的,上第一人稱視角)
在完全地沉浸其中之後
劇情單薄這個點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硬傷也有一點 不過不是太大
一就是男主去救德國飛行員
其實男主雖然有點聖母心 一看就是沒咋打過仗
雖然有點聖母心 但單兵素質還是可以的
連刀都不繳械(那麼大一把在那晃蕩晃蕩連我都看得清清楚楚)
強行讓他領便當去推進劇情
二是男二獨自上路以後
從斷橋開始一路有驚無險
竟然【幾乎】一點事都沒有 就流了點血
你要是說德國人不想打仗&兵員素質下降之類的
也得稍微體現一下吧
這兩點以外劇情上沒有大的問題
故事和内核的單薄被觀影體驗彌補了絕大部分
我還是願意給更高一點的評價的 8.4 五顆星
除了上面的原因還有一點
從本片從夜場開始以後
陸陸續續出現了“地獄之門”“終戰之戰”“世界末日”“天國審判”和“贖罪”等意象
夜場那個照明效果 主角沿途走過的路
可不就是地獄之門嗎
而去救人也好 把這場戰争打赢也好 回家也好
就是一種想上天堂的贖罪之旅
這場戰争因為規模和烈度被人稱為終戰之戰
而其極大程度影響了歐洲人的世界觀
也可以說是世界末日和天國審判了
所以其實是有相當一部分宗教色彩在裡面的
而卷福飾演的上校說出“希望是危險的”
可以說是一盆冷水澆在這場戰争裡的所有人頭上
把他們從上天堂的幻想拉回在地獄無限循環的現實中
這是一個驚天反轉 一種矛盾的張力
可惜最後還是回到了“我的1917” 立足于個人的體驗
隻是上校說了一番話 點到為止
(也算升華了吧 聊勝于無)
而并沒有從這個角度去深挖
所以盡管這部電影還是相當不錯
我覺得離多點開花的神作還是有差距
如果本片稍微改一下
塑造出一種“人類在撒旦/阿瑞斯肆虐(人家連教堂都燒了)的大地上如希緒弗斯般痛苦掙紮”
從執行任務一開始的積極和滿懷希望到破滅後的頹喪和麻木
我覺得整片水平還是能更上一層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