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同性戀的電影已經不再是這個時代的稀缺物了,《喜宴》、《斷背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誰先愛上他的》等等,但此類電影的大多數似乎多關注故事中的兩個主人公如何突破心理的防線、如何沖破家庭的阻撓以及如何擺脫世俗的眼光,而在這一切都完成之後,便是主角炙熱濃烈的相愛,大概到這裡,電影也就接近了尾聲。
這種表達當然不難理解,普世觀念下,占社會少數的同性戀群體的相愛像是一場“革命”,或者說是一種自我的解放,推倒了阻礙在前的最高的山峰,以後的一切都不算是大問題,可真的是這樣嗎?“娜拉出走”之後又會怎麼樣,以後的生活真的可以毫無坎坷嗎?《阿黛爾的生活》給出了它的回答。

圖片來自豆瓣
影片一開始,主人公阿黛爾過着全世界高中生統一的生活,上學、吃飯、在朋友的起哄之下開始了一段戀情,在這個過程中,她遇到了藍發女孩艾瑪,僅僅是路上的一個短暫對視,就讓阿黛爾魂牽夢萦,也開始發現自己的性取向和大多數人不一樣,對男友托馬斯也并未有怦然心動的感覺,于是她選擇了分手。

圖片來自豆瓣
機緣巧合之下,她再一次在同性戀酒吧中看見了艾瑪,艾瑪也注意到了人群中格格不入的阿黛爾,此刻,她們的故事開始了。
互相見家長和極緻的性愛過程無一不在展示着這段愛情走向了穩固,經年之後,艾瑪的藍色頭發早已褪色,畫作也小有名氣,阿黛爾如願成為了一位教師,而兩人的感情在一場宴會上露出了枯萎的态勢,阿黛爾竭盡全力地招待着艾瑪的朋友,關心着他們是否吃好喝好,卻始終融入不了他們之間關于藝術的交談,眼神圍繞艾瑪轉的阿黛爾,分不來艾瑪的一丁目,感情的裂痕悄無聲息地出現。
阿黛爾無法進入那個與她相去甚遠的藝術世界,由荷爾蒙支撐的熱戀和由教育、文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支撐的日常生活是截然不同的,熱戀時,相愛大過天,共同生活時,階級差異無可避免,她們一起跨越了性别的阻礙、跨過了世俗的異樣眼光,卻輸給了階級。
縱觀整部電影,許多的亮點閃現,正是這些亮點,讓其獲得了金棕榈獎。
一、眼神表達的潛台詞

圖片來自豆瓣
導演似乎偏愛對于眼神的捕捉,眼神也是人物潛台詞的展示窗口,阿黛爾與幾個人物的親吻鏡頭,就将當下的潛台詞毫無保留的傾訴出來,面對托馬斯的親吻時的平靜,面對艾瑪親吻時的喜悅和激動,愛與不愛,一個眼神足以展現,宴會上阿黛爾看着艾瑪與另一女生相談甚歡,自卑和失落盈滿眼眶,這種用眼神代替語言的表達方式是一種克制而又巧妙的鏡頭語言,其抵達了人物對話所不能抵達的内心深處的暗流湧動,也擴大了電影的解讀空間。

圖片來自豆瓣
與語言的克制相反的是“怼臉拍”、“怼欲拍”的毫不節制,阿黛爾發現自己喜歡上了一個女生時的荒亂、不知所措流下的一滴淚,在被艾瑪發現出軌後道歉時的涕泗橫流,以及想要挽回這段感情卻被拒絕是時的痛哭流涕,都是在“怼臉拍”的鏡頭下完成的,演員的精湛演技讓人無法不對她的悲傷産生共情,這也正是很多評論說阿黛爾就是自己的原因之一,誰沒有不顧形象嚎啕大哭的經曆呢。
二、無節制的欲望表達
阿黛爾是個愛吃的姑娘,除了海鮮什麼都喜歡吃,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吃的鏡頭,兩人見父母時,阿黛爾家吃的是意面,而艾瑪家吃的是牡蛎,階級差别在此展現,這也暗含了兩人的愛情走向,這是導演鏡頭下展現的“食欲”。
而愛欲,更是毫不遮掩,“食色,性也。”既然人們的生活中有它的存在,那就去真實的表現它,情感的真實流露,食欲的真實展現,性欲的真實曝露,都使得這部電影無限接近她的名字——《阿黛爾的生活》,生活不就是吃喝拉撒、愛恨悲歡共同組成的嗎?
三、藍色是最溫暖的顔色

圖片來自豆瓣
影片中最常出現的顔色便是藍色,影片英文名為“藍色是最溫暖的顔色”,藍色的頭發、藍色的床單、藍色的衣服、藍色的躺椅,這一冷色調的顔色在阿黛爾眼中成為了最溫暖的顔色,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在有些人眼中被視為是一種病的同性戀,卻讓阿黛爾甘之如饴、深陷其中,以至于在電影結尾之處,阿黛爾穿上最愛的藍色衣服去見她最愛的人。
豆瓣上有一條高贊短評,如此說到:“假如把這部電影設定為異性戀,就不會有如此高的評分了。”異性戀中表現階級差異、門不當戶不對導緻的戀愛悲劇數不勝數,但《阿黛爾的生活》最大的進步就在于,它是真正在将同性戀看做“戀愛”來表達,不美化,不粉飾,直面愛情中的曲折,展現它的赤誠美好,也不避諱它的鋒利現實,告訴我們同性相愛之後,和任何一種愛情都沒有什麼不同,不是嗎?

圖片來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