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片名有話好好說可以看成是反義了,因為電影中的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沒有做到有話好好說甚至完全走向了反面。
導演張藝謀對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從《紅高粱》裡對民族血性的展現到《大紅燈籠高高挂》裡對封建大家長制的批判再到《活着》中對民族曆史的再現。張導給我的印象是更關注于民族曆史和傳統的導演,而在這部電影中張導展現了自己對時代的敏銳的觀察和對現代都市生活的思考。在張導的眼中都市人是多樣的,是矛盾的,他們有其安靜理智的一,也有其躁動癫狂的一面。都市人的多樣源于都市生活的複雜,源于現實生活的荒誕。
導演選取了兩個最主要的角色來展現這種荒誕,一個是溫文爾雅一開始忍氣吞聲的讀書人,一個是莽撞魯莽賣書卻從不看書的書販子。兩人因為一件街頭的暴力事件而結緣,之後上演了一場秀才遇上兵的鬧劇。從開頭到結尾兩人的形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開始畏畏縮縮的讀書人結尾拿着菜刀砍人,反而是一開始嚷嚷着要報仇的書販子成了勸架的一方。導演用精妙的叙事完成了這種角色的切換,讓人覺得合情合理的同時又感覺荒誕感十足。都市的生活就是有這樣一種魔力能夠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從而改變我們自己。這些改變源于都市生活的多樣,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每天都要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複雜變化的現實讓人摸不清頭腦,甚至沖擊我們原有認識體系,當這種沖擊過多以至于我們難以承受時就難免陷入癫狂。這種癫狂造成了現實的荒誕,而現實的荒誕更加劇了這種癫狂。所以現實的荒誕總是超出我們的想象。但是也有和諧的時候,影片最後讀書人和書販子的重逢讓人期待。他們都是經曆過癫狂的人,他們知道一味的沖動并沒什麼用,所以他們知道了面對這荒誕的現實應該做什麼,不要沖動,不要急躁,有話好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