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星河鹭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科斯在《變革中國》中寫道:197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二戰以後人類曆史上最為成功的經濟改革運動。中國用短短4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一兩百年的曆程,已是世所公認的事實。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作品。當春風趕走寒冷,艾青寫下了“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的詩句;而當中國已經坐穩全球第二大經濟體,BBC稱贊“中國崛起是21世紀最偉大的傳奇”,用影視劇來回望前輩們的筚路藍縷,頗有意義。

...

12月10日,由正午陽光出品,改編自阿耐小說的《大江大河》登陸北京衛視與東方衛視。正如出品人侯鴻亮所說:“向我們所經曆的偉大時代緻敬,是《大江大河》的核心表達。”試圖全景式展現中國改革開放前10年的社會圖景,《大江大河》正是要記錄剛剛發生、并未遠去的曆史。

帶着泥土芬芳的時代交響曲,《大江大河》貢獻年度群像戲

缺乏立得住的人物,是獻禮劇迄今為止的通病。人物立不住,觀衆就沒有代入感,所謂還原懷舊與年代感的制作,反倒将演員與角色的反差越來越大。而《大江大河》第一個讓人亮眼的,是人物立住了。

乍一看,《大江大河》還是“命題式作文”,宋運輝(王凱飾)、雷東寶(楊爍飾)、楊巡(董子健飾)為代表的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先行者,在改革浪潮中劈波斬浪,奮勇前行。套路的人物設定,讓不少人在開播前好奇——政策利好下獻禮劇雖然迎來紅利期,但它是否又是一部削足适履的作品?

...

第一個出場的王凱,讓觀衆眼前一亮。為角色減重并戴上眼鏡的王凱,不再是棱角分明的《琅琊榜》靖王。《大江大河》中,王凱飾演的宋運輝是一個試圖通過教育,來奮力改變自己命運的鄉野男孩。高考分數公布前,他是受姐姐寵溺的弟弟,有些呆滞、腼腆而木讷;當得知因家庭成分,而被卡在政審環節後,執拗的他竟然打算在革委會大門口背一千零一遍《人民日報》關于高考的社論;當大學夢瀕臨破滅,宋運輝情緒終于崩潰,向自己父親宣洩對出身的不滿;峰回路轉開啟大學生涯,他又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無法自拔……

挺拔而瘦削、木讷卻聰慧、執拗又勇敢,宋運輝是那個年代普通中國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

楊爍所飾演的雷東寶,畫風截然不同。軍旅生涯賦予他風風火火、殺伐決斷的“潑皮”作風。不滿于小雷村“光棍村”的現狀,他發誓要帶領全村人緻富。頗有農民式狡黠的“東寶書記”,用近似兒戲的“抓阄”來完成土地分産到組,又用“姐妹妯娌”、“父母子女”的方式把分産到組變成分産到戶;他還有一往無前的虎氣,是鄉野村莊生長的英雄人物,在國家政策風向尚未明晰之時,就敢于把封掉的磚窯再度重啟。在“東寶書記”的身上,有敢想敢幹的闖勁。

...

紅花還得綠葉襯,主角之外的配角,讓《大江大河》的人物層次豐富起來。宋運輝的姐姐宋運萍,在面對“姐弟隻有一個人能上大學”的限制時主動放棄機會,原因在于“弟弟把上高中的機會給了她”,人物動機與故事邏輯都立住了;宋運輝寝室的三個室友是“大叔二叔三叔”,符合恢複高考第一屆年齡層次差異巨大的事實,三人性格各異或話唠、或沉穩、或逗趣,被網友戲稱“中國好室友”;雷東寶的光棍農民兄弟,有好逸惡勞、短視膽小的先天缺陷,卻也有古道熱情、心地善良的質樸心腸。

算上尚未完全展開的楊巡故事線,《大江大河》已經做到了人物不尬,可謂難能可貴。

家國同構的平民化叙事,讓時代與普通人完成交彙

《你遲到的許多年》《創業時代》《正陽門下小女人》《風再起時》《你和我的傾城時光》《那座城這家人》《外灘鐘聲》《北部灣人家》《奔騰歲月》……在2018年蔚然成風的獻禮劇,共同組成了獨特的熒屏現象。帶有鮮明主旋律色彩,獻禮劇最大的難點是符合反映意義重大的曆史變革——它們難免會被貼上政策催生的标簽,不那麼讨喜。

高大全與偉光正的傳統革命叙事,依然殘留在2018年的獻禮劇裡。《你遲到的許多年》開播時,黃曉明所代表的工兵為完成工作進度,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價,讓部分觀衆萌生重看樣闆戲之感。

...

有的則在細碎的生活中描摹人性的堅強,《正陽門下小女人》與《北部灣人家》都是從磕磕碰碰的家庭瑣事出發,生活質感與共通情感是其強項,但卻因視角狹窄,難以窺探社會變革全貌。

還有穿上獻禮劇外衣的時裝劇與偶像劇,國産劇談情說愛的流弊積重難返,對流量藝人與IP的崇拜依然未消退,最終讓《創業時代》和《你和我的傾城時光》變成了四不像。

...

描摹時代巨變的獻禮劇,看似最簡單、實則最難的,正是把時代巨變與個人命運相連。正午陽光在《大江大河》中做的是——家國同構+平民化叙事。

家國同構并非新鮮事,早年《大宅門》《喬家大院》《中國往事》《闖關東》等年代劇,就用家族傳奇故事為主線,來展現廣闊深沉的社會畫卷與曆史變遷。《大江大河》的特點在于,讓每個時代巨變的節點不再是故事的懷舊點綴,而成為推動故事情節的關鍵線索——

...

在一線衛視播出的《大江大河》,大尺度地呈現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的激烈鬥争。在農村,十年動亂的荼毒仍在,“造反派”還以出身論英雄。正是因為出身備受歧視,宋運輝和宋運萍隻能在上大學“二選一”,由此爆發了與父母、革委會的一系列沖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大讨論,讓“兩個凡是”作古,平反工作随之到來,宋運輝在大學努力成為優秀團員,并做兼職教師,就是希望評優讓家庭早日平反,姐姐重獲上大學的機會;安徽小崗村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變革,催生了“東寶書記”在小雷村的土地改革,他四處向人取經,并從宋運輝口中得到了“讓村民私下置換土地”的啟發,由此打破了吃大鍋飯的曆史包袱。

...

在風雲突變的大時代,《大江大河》中的人物不是冷漠的旁觀者,也不是蝴蝶效應的受影響者,而是真真切切的參與者。這些為改變自我命運奮力一搏的普通人,是《大江大河》的平民化叙事特點。它土味、實在、接地氣,用紮紮實實的農村紀實來描摹中國這艘巨輪的轟隆轉軌;它不為英雄寫史詩,不為傳奇寫注腳,其描摹的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等,都是父輩們的真實寫照。

播出至今,《大江大河》最讓人動容的一幕,大抵是大學宿舍裡,右派家庭出身的“大叔”得到平反消息,激動得語無倫次,四人合唱“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其背後的委屈、心酸、狂喜、激動等情緒,足夠讓人動容。

一往無前的勇敢闖勁,獻禮劇需要精神價值感召

用波瀾壯闊來形容傳統中國的現代巨變,似乎還不夠恰當。數千年薪火不斷的古老文明,自1978年突然加速了邁向“四個現代化”的步伐。體制變革、機構轉軌、商品大潮、中西碰撞……日新月異的變化,滲透到普通中國人的每一個毛孔中。如何記錄時代風雲,看似是重大節點的“獻禮”需要,實則是藝術創作所需要的藝術自覺——有了儒墨道法、詩騷并峙、魏晉風骨與唐詩宋詞,重新站回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也需要記錄下這一時刻的标志性影像。

...

燃燒着激情、夢想、情懷、機會的改革開放初期,呈現在獻禮劇中的,不僅需要解放鞋與搪瓷杯、村口的标語與口号以及時代符号的點綴,還需要銳意進取、一往無前的價值感召——如果說家國同構、平民化叙事是《大江大河》塑造改革開放群像的故事骨架,那麼蘊藏着破土而出的生機活力,掀開時代前進序章的果敢、堅毅、善良、正直,則是它感動人心的内在精神。

對命運的不屈抗争,為宋運輝赢來了寶貴的上大學機會。對當下年輕人來說,這樣的故事是震撼的,彈幕評論稱,“那個年代的人為了上學這麼拼命,而我卻總在逃避學習”,足見年輕觀衆受到的價值感召。

...

痞裡痞氣卻有擔當敢作為的雷東寶,在觀念陳舊、封閉保守的小雷村,活生生闖出一條創富路,開辦磚廠,他能夠以低2厘價格打入市場,并以計件工資激發勞動積極性。孤膽英雄與改革旗手的熱血故事,能夠喚醒所有人沉睡的沸騰熱血。

至今故事線尚未展開的楊巡,将呈現曆經市場經濟浪潮,多次跌倒又多次爬起的起伏人生。極具韌性的人生背後,有“整條電器街上不賣假貨”的誠信堅守,也有改變自身命運的迫切願望。

...

正能量并非一句空話,《大江大河》以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影視内涵,在新時代激勵年輕人努力實現人生價值。截至目前,《大江大河》在豆瓣上收獲8.8的高分,位居2018劇集市場的NO.1。年末送出“王炸”的《大江大河》,有望随着高漲的口碑,最終成為真正的2018“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