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荼蘼

2018,是影視行業最動蕩的一年,也是劇集變革最顯著的一年。

政策監管,讓古裝題材“上星難”,卻讓現實主義題材曆經“懸浮”之變後再回暖;政策扶持,讓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禮劇承包下半年台播劇的同時,卻讓網劇市場再添新藍圖。在這條改革路上,台網雙方都不約而同的觸發了2018年的“劇變”。

網劇的細分垂直特色,影響着現實主義題材走向“多元化”;古裝、都市劇的疲勞郁積,在“甜寵”的潤色下,重獲新生。政策之力讓越發僵持的“台網關系”正在走向緩和,“打亂又重組”的推力,更讓整個劇集市場開拓出新風口。

...

如果說劇集類型多樣是一個作品的“前半生”,那麼雙男主CP收割大量粉絲、黑蓮花戰勝瑪麗蘇、腹黑配角走紅、9000歲演員年輕态趨勢明顯等等“後半生”現象的風靡,便足以證明2018劇集市場的變幻多姿。

在這即将離去的2018最後時光裡,【鋒芒智庫】秉持着專業、觀察、瞭望的心态,以創作、行業、觀衆的視角,帶您再次回顧這2018年的戲劇人生。

上有政策紅利,下有創作素材,改革開放四十年讓當代題材貫穿全年

回顧2018所有劇集題材,上半年主呈多元化形态:有懸疑刑偵《莫斯科行動》、都市情感《好久不見》《老男孩》《南方有喬木》、現代情感勵志《歸去來》《合夥人》、年代諜戰《脫身》以及家庭情感《陪讀媽媽》等等。

...

到了下半年,劇集市場卻迎來“改革開放題材”組團來襲,尤其在Q4階段集中爆發。從《你遲到的許多年》《那些年,我們正年輕》《創業時代》《正陽門下小女人》,到《我們的四十年》《幸福一家人》《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北部灣人家》《外灘鐘聲》《大江大河》《奔騰歲月》等不下10部獻禮劇接連播出。

縱觀這一整年的台播劇,從年初的都市情感劇、到年中的諜戰勵志劇、再到年末的年代創業劇,這一部部緊扣“主旋律”的現實主義題材,或多或少都與“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這一重大節點相關。

今年11月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京召開全國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上聶辰席表示,“廣播電視文藝工作者要聚焦主題主線,真情讴歌偉大時代,圍繞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超前謀劃、精心組織、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打造好重點電視劇、網絡劇、紀錄片、動畫片、文藝節目,以對時代、對藝術高度負責的精神,推出一批能夠在曆史上打下烙印、在人民中留下口碑的精品力作。”

...

事實上,這并不是廣電總局第一次針對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提出的創作要求。早在3月22日,廣電總局就發出《關于做好2018-2022年重點電視劇選題規劃工作》的通知,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周年等黨和國家重大宣傳期和宣傳節點,對中央電視台、省級衛視及制作機構提出了具體要求,并于4月28日正式發布。

再則,改革開放40年的社會變革,對于影視創作而言無疑也是一座富礦,值得深入挖掘。那些白手起家的财富故事、都市商戰的波詭雲谲、激情四射的創業經曆、經濟轉軌的時代變遷,都賦予了獻禮劇充沛的影視素材。在“上有政策紅利,下有創作素材”的天時地利下,如今“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2018即将結束,期待“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2019獻禮劇到來。

現實主義題材走向裂變:類型多樣口碑回暖

都說今年是整個影視行業的“寒冬之年”,不是“上星難”就是“下架快”。隻是當我們都在為某件事的負面形态而擔憂時,卻也容易忽略它的“向陽一面”。在政策監管的嚴審下,現實主義題材憑借着“類型多樣”的網劇方式,正在讓口碑回暖。

自從去年《人民的名義》《歡樂頌2》《我的前半生》《雞毛飛上天》《白鹿原》等現實主義題材劇爆火後,2018年初的劇集市場便成為了這一紅利下的都市産物。一時間,《戀愛先生》《談判官》《美好生活》《下一站,别離》《好久不見》《老男孩》《南方有喬木》等都市情感劇,接連被觀衆吐槽為:在職場、中年危機、科技創業的外衣包裹之下,依舊是俗套内裡的“僞現實題材劇”、“現實懸浮劇”。

...

随着這些跟風之作被批判的聲音越來越大,在經曆了觀衆、行業以及政策的“懸浮之變”後,現實主義題材從“清一色”的都市情感劇,裂變成“多元化”的類型劇。其中包括:鏡像話題類的《北京女子圖鑒》《上海女子圖鑒》、職場創業類的《合夥人》《創業時代》、青春群像類的《歸去來》《泡沫之夏》、年代情感類的《愛情的邊疆》《正陽門下小女人》,以及家庭情感類的《陪讀媽媽》《幸福一家人》等等。

相比年初那些豆瓣評分皆在及格線以下的都市情感劇來說,下半年這些呈現差異化的現實主義題材劇的口碑卻真是提高了不少。其中《愛情的邊疆》《正陽門下小女人》最終獲得7.4和7.8的高分,而《陪讀媽媽》《幸福一家人》以及兩部女子圖鑒系列劇,都達到了及格線以上。可見,現實主義題材細分類型化,将成為未來改革路上的必然趨勢。

翻拍成風,失望依舊,新時代解讀竟讓“老劇翻紅”

2018既是“獻禮年”,亦是“翻拍元年”。已有《新笑傲江湖》《尋秦記》《深夜食堂》《柒個我》《北京女子圖鑒》《泡沫之夏》《流星花園》《天乩之白蛇傳說》等相繼播出,又有《倚天屠龍記》《鹿鼎記》《金粉世家》《半生緣》《放羊的星星》《絕代雙驕》《神雕俠侶》《天國的嫁衣》等作品正在襲來的路上。

在原創劇本匮乏的年代,這些涵蓋台灣偶像、内地言情、古裝神話、經典武俠等諸多類型的翻拍劇,對影視創作而言無疑是最好的福利。隻是制片方們想從IP熱潮中賺得一杯羹,觀衆們也執意要從老劇新編中,找到童年熟悉的味道。随着“複制粘貼”式的翻拍與時代化改編的失敗,2018的翻拍劇依舊還是讓觀衆失望了。

...

《尋秦記》名列2018年度爛劇,《新笑傲江湖》成為觀衆心中“毀經典”的代表,至于《柒個我》《北京女子圖鑒》等,由于IP國民度相較前者略為遜色,但不及原作的批評聲依然不絕于耳,最終隻剩新版《流星花園》捧紅了四位“平均身高185”的鮮肉F4。回想那些被稱之為經典的作品,2018的翻拍劇到底缺少了什麼?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成為了時代的影視注腳。曆經了4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早已不再是當年播出《新白娘子傳奇》和《流星花園》的中國了。社會背景的錯位,賦予了經典劇重新解讀的魅力,也給故事新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構經典,在經典問世的多年後,表情包、鬼畜視頻、網絡段子等互聯網亞文化發展壯大,一直在與經典的重構同時進行着。好比網友們對那些經典作品的自發性解讀:《還珠格格》“終極大Boss原來是令妃娘娘”、《新白娘子傳奇》裡“那些令人沒羞沒臊的情歌對話”、《情深深雨蒙蒙》中“何書桓是渣男教父”、《流星花園》裡“穿越17年而來的土味情話大全”等,這些“新式解讀”片段在不經意間卻讓“老劇翻紅”。

...

對于那些正在翻拍與即将翻拍的作品而言,故事新編與時代同軌,對經典文本的重新編碼、轉碼,應當成為翻拍劇改編的重要舉措。

奇幻風勁刮影視圈,網劇類型再添新藍海

繼懸疑探險、青春校園之後,都市奇幻成為國産網劇類型的新藍海。從《親愛的活祖宗》到《同學兩億歲》,從《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到《鎮魂》,混搭了都市、愛情、奇幻、推理、喜劇等多元素的都市奇幻題材,在2018年集中湧現,并且在流量與口碑上,皆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其中《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獲得豆瓣7.2的高分,而《鎮魂》在“鎮魂女孩”們制作的表情包、同人文本、網絡段子、視頻剪輯等病毒式的傳播下,竟“轟炸”了飯圈。

自網劇市場走向成熟以來,打破類型邊界、題材細分垂直便成為了創作的基本定律。在現實題材審美疲勞郁積、古裝劇叙事套路的當下,頗具獵奇色彩、腦洞大開的都市奇幻劇憑借其跨越種族、時空、性别的奇幻設定,以及多元素融合的特色,成為了網劇類型的新風口。

...

不過這股勁刮影視圈的奇幻風,并非偶然性的走紅。縱觀近年來火遍整個内地的爆款韓劇,比如《聽見你的聲音》《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當你沉睡時》《藍色大海的傳說》《内在美》等等,皆是“腦洞大開”類的奇幻愛情劇。在韓劇的累積下,喜歡該類題材的受衆基數越發龐大,并且年輕女性受衆占比最多,而這類受衆群恰好與視頻網站用戶群不謀而合。

事實上,都市奇幻劇早在2016年《别那麼驕傲》《半妖傾城》等網劇中便有試水之意;緊接着2017年《我與你的光年距離》《那片星空那片海》《無法擁抱的你》等作品小露鋒芒;直到2018年《同學兩億歲》《一千零一夜》《鎮魂》《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等劇集的集中爆發。所以,自帶先天題材優勢又占據了年輕受衆群體的都市奇幻題材,在2018年已經打開市場,未來力量不容小觑。

甜寵當道,多元混搭,既是“萬金油”更是“救世主”

能強吻,就絕不說話;能圓房,就絕不蓋被子講話!自2017年《雙世寵妃》問世後,直至今日“甜寵”已然成為2018網劇中頻率最高的詞彙。

...

隻“撒糖”不“插刀”,隻“高甜”不“虐戀”,無時無刻不在撩撥女性網友少女心的甜寵劇,讓觀衆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愛情呈現方式。原來愛情可以不再是仙俠劇中背負天下蒼生的宏大叙事,而是完成對甜蜜本質的回歸;堕胎、撕X、燒腦、推理等等可以統統不要,隻要對着360°無死角的顔值舔屏、享受蘇到炸的“羞恥”台詞就好。

那些頻頻讓網友直呼“老夫的少女心要炸了”的高糖劇集,加之節奏明快、劇情簡單的特質,不僅讓甜寵劇成為流量的重要保障,高頻率産出高質作品的成效還讓它成為了2018網劇口碑的代名詞。

從《忽而今夏》到《快把我哥帶走》,從《芸汐傳》到《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從《萌妻食神》到《雙世寵妃Ⅱ》……涵蓋了青春、古裝、穿越、奇幻、都市、美食等諸多元素的甜寵劇,在網文原著與平台細分受衆的雙重推動下,走向了多元化。并且在成為百搭“萬金油”的同時,還拯救了徘徊在危險邊緣的“暗日題材”,比如不被觀衆需求的青春疼痛劇,以及被禁多年的穿越劇。

...

先是放棄了堕胎、撕X、群毆的青春網劇,在純愛的鏡頭下顯得楚楚動人。無論是2017年的《你好,舊時光》《緻我們單純的小美好》,還是2018年的《忽而今夏》《人不彪悍枉少年》,青春年少時的心靈悸動皆被描摹得纖毫畢現;再到《雙世寵妃》系列、《我在大理寺當寵物》《萌妻食神》《唐磚》等穿越劇在甜寵的外衣下重獲新生。可見,走向多元發展的甜寵劇,已經在市場細分的道路上越走越開闊,更成為網劇世界裡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