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星河鹭
“正午出品,必屬精品。”從《大江大河》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再到《都挺好》,正午陽光已經連續四個月霸榜。
3月25日,《都挺好》在“作爹強力洗白”的紛擾聲中收官,讨論空間依然巨大。播出期間,久違的家庭倫理劇超過130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晚間收視率多次位居CSM55城省級衛視第一,微博話題#電視劇都挺好#閱讀量超40億,豆瓣評分最高達到8.5分——網友們“在熱搜中追完了整部劇”,足見《都挺好》的火爆。

“蘇大強要跟保姆結婚”、“吳非打小咪”、“郭京飛被蘇明成搞掉粉”、“蘇大強好嬌俏一男的”、“明玉樊勝美原生家庭”、“姚晨楊祐甯”“李念回應朱麗人設崩了”……層出不窮的話題讓《都挺好》已成出圈之勢,一邊恨不得掐死蘇家三個男性,一邊又坐等日更的觀衆,不在少數。
與以往的甜寵、虐戀、爽感等劇集不同,《都挺好》沒用輕松明快的節奏取悅觀衆,而是在連綿不絕的情緒表達、人設創新、高漲口碑中,對社會話題與流行心理進行了精準“投放”。《都挺好》的勝利,是影視爆款中的究極法則——就像《地球最後的夜晚》《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作品一樣,對社會痛點進行戲劇化呈現甚至“販賣”,最終營造出超越作品本身的情緒傳播。
徹底颠覆的男性形象,作爹才是《都挺好》的男一号
足夠在中國電視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不是背負原生家庭心理創傷的蘇明玉,也不是具有強烈戀母情結的巨嬰蘇明成,而是作天作地到40集的蘇大強。借用網友的玩笑話,“蘇、大、強都是形容男性的美好詞彙,可當這些形容詞融合到一起的時候,那就是一場災難了。”
膽小、自私、怯弱、蠻橫、胡攪蠻纏……用再惡劣的形容詞來描摹蘇大強都不為過,《都挺好》塑造了絕無僅有的父親乃至男性形象。他幾乎是中國男性缺點的究極體,吸引了網友最為集中的火力。
一輩子被強勢的老婆管着,攢下100塊錢需要半年時間,一旦頭頂上的約束力消失,他在老友老聶的影響下,成為了可着勁兒作,要把所有錢都花掉的父親。蘇大強有很強烈的補償心理,重獲人生支配權,他要把曾經屬于自己的都拿回來:

經濟自由了,能夠正大光明買彩票,還因視财如命墜入理财陷阱;有兒女贍養了,有手有腳卻不動手做飯,動辄對飯品評頭論足;賣了老房子置辦新家,不管不顧子女經濟能力,一定要買最大最好的;被小保姆迷得鬼迷心竅,為了追求“真愛”甚至賣房吟詩,一口一個“我的蔡根花寶貝”;被“愛情”傷了心,還大鬧投河,為立下所謂遺囑,還以絕食來要挾子女……
這是截然不同的男性乃至父親形象,這位善于挑撥子女關系的老父親,沒有慈愛、無私、正直等中國傳統父親的光輝特質,反倒把人性之惡發揮到了極緻——同樣是倪大紅主演,《都挺好》與《正陽門下小女人》《逆流而上的你》的父親形象就截然不同,《正陽門下小女人》的父親雖然沉默寡言,但頗有生活智慧;《逆流而上的你》也有父愛如山的正面描繪。

一門三父子皆是渣男,除了蘇父之外,《都挺好》對大兒子蘇明哲和二兒子蘇明成也進行了相當負面的刻畫,三位渣男的形象在觀衆心中根深蒂固。蘇明哲不僅是“愚孝”,也不能僅用“死要面子活受罪”來形容,嘴上念叨着“太失望了”的他,是好話與道理都給他占盡,背鍋卻又是蘇明玉來承擔的僞君子;蘇明成也不僅是“媽寶男”标簽這麼簡單,在逃避生活壓力、以啃老自居之外,他是心理還在保育期的成年巨嬰,僅對女性施暴一條就可以永久拉黑。
矮化的男性形象,是《都挺好》非常鮮明的藝術特征,也是劇集話題的來源之一。且不論是否要主動迎合女性觀衆,這樣集體矮化的男性形象,本身提供了大量可供讨論的空間,消解了父慈母愛、兄友弟恭的傳統形象,也解構了傳統家庭中的夫權與父權。
家庭倫理劇也有強情節設定,人物形象背後的社會映照
人物形象上的創新,是《都挺好》在藝術創作上最值得探讨的地方。除了男性形象的集體矮化(當然,暖男忠犬型的石天冬和職場線的老蒙、小蒙除外),還有打破常規的女性形象。
最大放異彩的自然是蘇明玉,她是《都挺好》中開挂般的存在。從小爹不親娘不愛的她,憑借雙手與貴人提攜,成為了機床集團公司總經理。在職場上,她呼風喚雨,能夠力挽狂瀾,幫助公司走出同業競争的困境,以中層聯盟擊敗“謀反”高層;她八面玲珑,不僅能為遠在美國的大哥安排工作,還能幫助積怨已久的二哥。

全能型的蘇明玉,強化了此前都市情感劇、家庭倫理劇中獨立、自由的職業女性形象。她不僅是能擁有獨立人生、不依附男性存在的“大女主”,甚至還能為缺乏“脊梁”的男性遮風擋雨。盡管背負了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心理創傷,但她身上有不計前嫌的大度,劇終畫面裡蘇明玉想象母親光輝偉岸的形象,不僅實現了自我和解,也成功洗白了母親。
作為配角的大嫂吳非和二嫂朱麗,一反此前影視作品中刁蠻任性、不孝敬公婆公爹的媳婦形象,反倒是知書達理、擁有良好教育背景和性格脾性的好媳婦。在丈夫丢工作、為老人買房等關鍵家庭決策中,吳非拎得清大是大非;而在得知丈夫啃老之後,朱麗主動提出給老人還錢,還想方設法為老人做菜等舉動,被觀衆稱贊是三觀正的中國好媳婦。

從人物塑造出發,《都挺好》所聚焦的家庭問題,不再是老舊的婆媳争鬥、小三出軌等常規題材,而是在贍養老人、兄妹關系、啃老與巨嬰等話題上開拓出較為新穎的表達空間。
中國已經進入老年社會,老有所養是牽動社會敏感神經的核心話題,《都挺好》反其道而行之,不再聚焦被抛棄的老人,而把老人放置在“作妖不斷”的位置上,耳目一新也緊扣現實,這樣自私自利的老人,在現實生活并不在少數。被翻來覆去炒了無數年冷飯的婆媳關系,在《都挺好》中蹤迹全無,重男輕女等原生家庭的影響,在《歡樂頌》後持續引爆話題。對原生家庭的控訴,在《都挺好》中的體現無處不在,從明玉的心理陰影到明成的心理未斷奶,都有呈現。

不可否認的是,與以往家庭倫理劇截然不同的《都挺好》,雖構築出反套路、非常規的媒介形象,但卻存在性格極化的形象,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真實感——生活中真的有蘇大強那樣的作爹嗎?有24孝毫無怨言的媳婦朱麗嗎?還有被原生家庭痛擊到傷痕累累,卻又輕松和解的蘇明玉嗎?觀衆在追劇過程中,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與大行其道的甜虐取向不同,《都挺好》展示沉重而紮心的家庭難題,有現實主義劇作的意義所在,也有過度劇情化、戲劇化來凸顯人物的嫌疑。最大的槽點,莫過于作了40集卻突然在最後2集中強力洗白的蘇大強。
一直處在激烈的戲劇沖突之中,是《都挺好》在家庭倫理劇上強情節的創新,卻也在過度編排人物與情節上遭到觀衆的質疑。其豆瓣評分,也從最高的8.5分一路下滑到了收官的7.9分。
讓所有争議轉化為話題,痛點與口碑精準命中觀衆情緒
屢試不爽的口碑營銷,切中當下痛點的話題營造,都是《都挺好》能夠走紅的關鍵。自3月1日播出以來,《都挺好》的收視率從最初的0.42一路飙漲到了2.28,其全網播放量也呈現出逐漸攀升的向好态勢。
來自播出衛視平台的數據顯示,在播出期間《都挺好》共有130多次登上微博熱搜,#電視劇都挺好#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40億,不少網友甚至并沒有看過全集,而是通過短視頻、熱搜等方式追完全劇。
盡管有過于情節化的争議,但《都挺好》宣發立足每個人物的特點,圍繞社會議題進行展示。如原生家庭的影響,在以往的電視劇作品中往往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都挺好》強化了父母對子女人生軌迹與心理性格的影響,并通過戲劇沖突激烈的劇情來衍生話題,并加以輿論引導。

從藝恩咨詢的數據來看,全劇中兩個關鍵情節,就與播放量保持一緻。播出4天後,朱麗決定贍養蘇大強、蘇明哲夫婦與蘇大強起争執,圍繞劇情進行的人物解讀與背後花絮,創造了播出後首周的第一個播放量高點;蘇明玉被蘇明成打成重傷,有關郭京飛求生欲的話題熱度居高不下,也助推全網點播量的持續走高。
圍繞劇情走向與人物形象,《都挺好》的話題營造多指向了具有社會影響和廣泛普适性的家庭關系,試圖以此來完成觀衆與劇情的共振與共情,有更強的投射感與代入感。如登上熱搜話題的《都挺好》,其關鍵詞句為“蘇大強要跟保姆結婚”、“吳非打小咪”、“郭京飛被蘇明成搞掉粉”、“蘇大強好嬌俏一男的”、“明玉樊勝美原生家庭”、“姚晨楊祐甯”“李念回應朱麗人設崩了”、“可惜現實沒有老蒙”、“楊祐甯暖”等,都有嘗試從劇情出發,拓展衍生到附有大量社會情緒的社會痛點上來。

與話題營銷相同步,《都挺好》還通過研發系列人物表情包、讓主演下場“自黑”等方式與觀衆網友互動,放大劇集本身的話題量級,達到劇集與主創的好評共振。以艾漫數據的媒體曝光來看,《都挺好》的主演姚晨、倪大紅、郭京飛齊齊跻身TOP 10榜單,與趙麗穎、楊幂、迪麗熱巴、楊穎等當紅炸子雞并列。
無法忽視的,還有口碑時代的質量保障。有正午陽光保駕護航的《都挺好》,在劇集開播之時正是以高質量著稱,其對倪大紅、姚晨、郭京飛等主演的演技贊賞,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真切反映,成為《都挺好》在影評類網站上的高贊回答。
正如《湄公河行動》《戰狼》契合了正在崛起中的民族心理,《我不是藥神》呼應了看病貴看病難的現實困境,《地球最後的夜晚》有年輕人對儀式感的追求,《都挺好》也是影視作品迎合社會情緒後的勝利——在這個老齡社會裡,為老不尊的老年人太多了,受原生家庭所拖累的子女也不在少數。
《都挺好》證明了一個道理,所謂的影視爆款,應當做現實生活的鏡像反映,換句話說,就是要做社會情緒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