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荼蘼
近日,占據了一個多月熱搜、朋友圈、媒體版面的《延禧攻略》終于大結局了。你問它爆了嗎?或許随意找一個身邊的人就可以跟你熱聊個幾分鐘,畢竟有網友說:“吃個粉都能聽見老闆娘和她女兒在聊爾晴”。一部無論男女老少皆在熱議的電視劇那便是爆款無疑,作為2018年第一部爆款劇,想來應該普天同慶一會,可筆者卻突然有點心疼《如懿傳》。

其實,無論是《延禧攻略》還是《如懿傳》,它們的本質都不過是古裝宮鬥劇罷了。隻是觀衆都容易有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再加上《延禧攻略》中的人物關系較接近史實的原因,更讓觀衆無法脫離先播者創造出的故事架構,快速進入到同一背景環境卻不同人物關系的故事中。畢竟想要“颠覆觀衆的先前認知觀念”本就是一件極具高難度的挑戰。

對于《如懿傳》或許觀衆可以将它當作《延禧攻略》中“娴妃”的番外篇來看也未嘗不可,隻是在“主角光環”下,此如懿卻已不是彼娴妃。倘若《如懿傳》中主角娴妃的人設,能夠與《延禧攻略》中娴妃的人設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或許能夠造成雙赢的局面也未知。好比近年來因母劇大火而出的部分番外劇般,雖然這些番外劇的成效好壞皆有,但它們若想成功還是有迹可循的。就像《如懿傳》就占有“番外劇”應該具備的必備要素,而這些要素或将成為創作者們創作劇本的又一新出口。
“番外劇”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
何為番外?就是故事主幹外的一些分枝故事,将故事中的人物另作處理開辟一個新的小故事,或是類似主體的故事但是由另一些人來講述或上演。還有一種就是講述主幹故事中提到的但是沒有細說的一些部分,将它們完全的在這裡展開。
近年來,番外劇逐漸在市場興起,而它們的存在大多是因母劇的走紅。針對這種現象,筆者對近年來已播的番外劇與母劇進行了部分統計和對比。

如上圖所示,從豆瓣評分上來看,将配角故事再創作的作品要比延續主角的故事更受歡迎。造成此狀态,一方面是将主角故事延續的番外劇,往往是借前作之勢獲取利益;其次母劇留在觀衆心中的地位不可動搖,想要延續經典已難,更何況是超越。然而創作新的故事線就不一樣了,首先觀衆可以把它當做全新的故事觀看,其次劇中主角在母劇中積攢的熱度還能為其造勢,這種既是新故事又與前作存在微妙關系的番外劇,自然更容易俘獲觀衆芳心。

從評分高的兩部番外劇《醉玲珑番外之玲珑醉夢》和《遠大前程·雙龍會》中,可以發現它們呈現出兩種不同模式:一是“已火配角再創作”的新劇模式,二是“已火主角跨劇客串”的關聯劇模式,而這兩種模式也是番外劇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
由此可見,《如懿傳》便具備“已火配角再創作”的新劇模式,隻是為何效果卻差強人意,還因它違反了這兩種模式共同的根基:原人設魅力不能發生創改。在《延禧攻略》中“娴妃”的人設前期溫良恭謙讓、三觀極正,後期受到家破人亡的刺激黑化變身終極大魔王,殺一人,滅一燈,讓人不寒而栗。

而《如懿傳》中的“娴妃”設定為有勇有謀、不屈服、真性情,雖不被皇帝理解,卻依然堅持本心守望愛情,然而最後卻不得善終的人物線。“人設”發生了360度轉變,便是觀衆現階段難以接受《如懿傳》的原因之一,也是它即使具備番外劇必備要素卻落敗的關鍵原因。
那麼具備“已火主角跨劇客串”和“已火配角再創作”兩種模式的番外劇就一定能成功嗎?筆者認為,不是百分百能夠成功但卻是百分百值得嘗試。
“已火主角跨劇客串”的關聯劇模式
首先,“已火主角跨劇客串”的關聯劇模式,就近幾年來看,便不得不說起顧漫成功翻拍成影視作品的兩部小說《微微一笑很傾城》和《杉杉來吃》。從影視作品的角度來看,2014年觀衆先看到了由《杉杉來吃》改編的《杉杉來了》後,2016年才看到的《微微一笑很傾城》。但看過兩部劇的觀衆都知道它們的關系不僅僅是出自同一個作者這麼簡單,劇中主角還進行了“跨劇客串”。

在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中與男主角肖奈最後合作的大公司老闆便是電視劇《杉杉來了》裡的男主角封騰。作為沒看過兩本原著的觀衆,在知道這一真相後的心情簡直是欣喜若狂,如此驚喜讓一波《杉杉來了》的劇迷粉瘋狂再現刷屏。事實上,與兩部影視劇拍攝順序不同的是,小說《微微一笑很傾城》是先于《杉杉來吃》出版的,這也就能說通為何後來有了“塘主的故事”。不過類似這種“跨劇客串”成功的關聯劇先河,最經典的還應屬“仙劍系列劇”。
在《仙劍奇俠傳三》的最後,景天面臨劇中最大困惑時《仙劍奇俠傳》中的李逍遙現身為其指點迷津,雖然隻有短短幾分鐘的鏡頭,但獨屬于李逍遙的人格魅力一出場,可謂是讓仙劍迷們炸開了鍋。該橋段的設計不僅滿足了觀衆對《仙劍奇俠傳》的懷舊之情,意外地回憶殺更是讓兩部劇的“血脈關系”變得更親近,如此彩蛋也算是對“仙劍系列”有個圓滿的交代了。

再看近幾年,除了《微微一笑很傾城》和《杉杉來了》外,“女子圖鑒系列劇”便是今年唯一的“跨劇客串”關聯劇。《上海女子圖鑒》中的女主王真兒,先是在《北京女子圖鑒》中作為被搶客戶的競争對手客串了幾分鐘,一個月後再出現在自己的主場《上海女子圖鑒》中。兩部劇,本就有着聯動宣傳的作用,加上主角客串就更将後者的提前造勢做到最大化。
不過“女子圖鑒系列劇”卻沒能造成前兩種“跨劇客串”般的大反響,最根本還是因“客串人物”沒有先火。無論是李逍遙還是塘主封騰等人物角色客串新劇,它們的共通點便是“自身先火”,唯有這樣對新劇才能起到提升熱度的作用,而王真兒客串《北京女子圖鑒》便隻有宣傳的作用。
“已火配角再創作”的新劇模式
再是,“已火配角再創作”的新劇模式。“大樹底下好乘涼”撿現成的成功配角人設,将其故事進行創作拍攝是目前市場最便捷的方式。除了播出成功的《醉玲珑番外之玲珑醉夢》,接下來還有因《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走紅而大受歡迎的“帝鳳CP”,東華帝君與白鳳九的三生虐戀癡纏故事。不僅引得觀衆心疼不已,還紛紛表示:“希望拍攝一部專屬于他們的愛情故事”。

于是同樣出自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枕上書》在前作的大火之下,也趁熱被翻拍成影視劇。當然該劇備受追捧的原因除了人設故事極具吸引力外,還離不開兩位原班主演迪麗熱巴和高偉光的精湛表現。
不過所有支線故事能夠得以再延續,都離不開母劇中對該配角的成功塑造,所以母劇是優質劇的前提對新劇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當然最核心的還是人設本身的成功與否。針對“配角人設再創作”,筆者有一個新想法: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思維來創作配角番外劇,将母劇當作試水皿,嘗試着在母劇中培養配角人設,通過觀衆對配角的受歡迎程度,在人設成功的基礎上再将該角色的故事單獨展開創作。
這樣既能補充母劇中支線故事的完整度,還能彌補觀衆在母劇中對配角的遺憾,而母劇中配角人設的培養對新劇來說更是一種積攢熱度的自帶資源。如此,從意外蹿火到有意捧紅的“以母劇來培養配角”的創新模式,也算是給創作者們找到了一個新創作出口。

未來,不僅“已火主角跨劇客串”的關聯劇模式成為番外劇提高熱度與口碑的方式之一;“已火配角再創作”的新劇模式更将成為市場所熱捧的番外劇創作模式之一,畢竟它們對創作者、制作方與觀衆而言,可謂是三方皆喜。
不過,就目前的影視環境來看,或許隻有當這兩種模式都成熟後,才可考慮“在母劇中培養配角”的創新模式。在此之前,希望能夠多一些如《醉玲珑番外之玲珑醉夢》《三生三世枕上書》般的配角故事拍攝成影視作品。比如:《古劍奇譚》中襄鈴和蘭生的支線故事,《夏至未至》裡陸之昂與顔末的支線故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