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荼蘼

繼《幕後之王》後,劇集市場又迎來了兩部職場類型劇《青春鬥》與《推手》,并且還是同時期上線,如此火拼是真誠的嗎?

...

首先作品的真誠度是肯定的,隻是内容真不真實就有待商榷了。不過從目前兩部劇播出的劇情來看,在針對不同領域、不同年齡受衆所呈現出來的職場類型下,還真有番别具一格的滋味:各自精彩、也各具浮誇之風。

獻給迷茫于就業中的職場新人,“作式”青春鬥

由趙寶剛執導,鄭爽、蓋玥希、徐悅、陳小纭、王秀竹領銜主演的都市生活劇《青春鬥》,自3月24日上線以來已播出10集。不過該劇前6集都是在描述即将畢業的大四脫單生活,至于“職場”或許還得等到劇中主角們什麼時候開始“鬥”了,就真正登場了。

所謂任何題材劇都離不開愛情這一條輔助線,職場類型劇也不例外。在以青春為主題的此劇中友情、愛情與職場便是整個“青春鬥”。為契合剛入職場的畢業生真實狀态,該劇将愛情與職場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劇情設定,也是蠻生活了。

...

就目前涉及就業的四集劇情來看,該劇呈現給觀衆的女畢業生形象可謂是“反面教材”。曆史專業向真,因男友失蹤一蹶不振,先是混吃混喝于室友家,工作面試更因經驗不足集體回家等通知卻不懂得自省;經濟專業錢貝貝,是五位主角中還算清醒的一個,雖是富二代但對于工作腳踏實地,傲慢但不嬌縱;

哲學專業丁蘭,典型的活在理論世界裡的學霸,逃避就業缺乏社會生存能力;設計專業晉小妮,矯情愛哭,是一個愛情至上的女人,情商極低;中文專業于慧,依靠别人出了幾本書就自命不凡,一直渴望成功所以在事業上容易急功近利。

...

該劇呈現出了現實中畢業生面對就業時的多副面孔,這種迷茫、不知所措、容易放棄的心理雖然很是貼合離開校園後的職場新人,但劇中過于戲劇化的愛情人格與職場機遇也稍顯極端了些,而“作”便是形容這部劇最貼切的動詞。

比如回到老家後的丁蘭,因家人阻止她出國讀研,男友又沒有與她同進退,便賭氣分手與相親對象談婚論嫁,明明自己不甘心留在小城市還反問對方與她戀愛是真誠的嗎?

...

同樣作死自己的還有應聘成功的設計助理晉小妮,在禁不住鮮肉客戶的猛烈追求下終于問出了那句“你是真誠的嗎”,眼看着兩人要成,一通前男友的電話就屁颠颠跑了,為此還失去了工作。

...

再是姿色與智商皆在線的于慧,一次機緣巧合的電影首映就讓她遇見了一位制片人,于是開始走上編劇之路,試問沒有經驗沒有背景别人憑何給你機會,想來不是對你有所圖就是對你有所圖。

...

依靠男人來滿足自己需求的情節雖有些俗套,但職場與愛情密不可分的《青春鬥》卻也是最真實的職場新人狀态。從第六集到第十集,該劇用短短的四集劇情便将職場新人在面臨就業時的種種負面情況一一展現開來,就連愛情線也是一個不落,女主們身邊的男人走一個來一個,不但精彩刺激,其快節奏的劇情也算滿足了觀衆尋求的爽感。

...

所謂人生先苦後甜,說的就是該劇吧,前三分之一劇情讓你看盡了青春中所有的迷茫、不順與劣性,這種“作式”青春,雖然顯得人設不完美讨喜,但也是許多人敢想卻不敢做的人格。不過在接下來的劇情裡,更讓人期待的是主角們真正步入職場後成長、獨立的一面,不然就真要應了劇中那句:“青春的時候不奮鬥什麼時候鬥,要不等到老了想鬥都鬥不動了”。對觀衆而言還是比較想看職場菜鳥一步步蛻變,直到适應社會後的養成類劇情,這對職場新人受衆群體來說或許更受教。

一夜破産後,你需要這部《推手》帶你重登商戰圈

再看3月26日上線,由賈乃亮、王鷗、劉歡、邊潇潇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推手》。該劇目前已播6集,主要講述職場小白柳青陽通過學習推手思想,不斷提升自己,從一個玩世不恭的富二代,變成職場高手的故事。

...

相對《青春鬥》針對的年輕受衆而言,該劇地産行業背景的設定讓其面對的主要受衆就要偏向商戰圈的青中年群體些,而這與電視平台的收視群體也更為貼合。劇中富二代的奢靡生活、上流精英們的地标議價,以及商場上的爾虞我詐、間諜洩密等情節,在讓觀衆深感“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之時,也笑侃其誇張的金額與推手之術仿佛在看一部“武打片”般。

劇中男女主先是以機車大賽、英雄救美的方式登場,然後在一場從20億叫到30億的地産競标中,男二推開大門一句“對不起各位,我來晚了”的霸氣出場,最終以40億的天價拿下這次競标,換成韓币那可就是675,971,200,000韓元,總之該劇的出場方式很高逼格。

...

雖然很快男主家遭遇了破産,一夜之間便從富二代變成了窮小子,但該劇濃厚的商戰意味仍是它呈現給觀衆的主要訊息。于是接下來的劇情便是圍繞着大佬們的商戰世界推進,而男主便是在這場戰争中從小人物一步步蛻變成職場高手的戰利品。

既然是商戰,那主角們必然都不是好惹的狠角色。雖然上流圈層的大佬過招不是我等普通人所接觸得到的,但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受衆群體還是有的,并且在這一行業領域奔着這個方向努力奮鬥的人也不在少數。隻是該劇中邏輯缺失的情節設定、不合時宜的“推手”設定反倒讓劇情顯得誇張、虛假。

...

比如男主老爸明知道自家破産了欠着工人一大堆錢還不了,可兒子在不知情下各種撒嬌賣萌的索要20萬卻給了,這種有錢人的愛子方式恕窮人理解不來;再是女主對男主的兩次出手相救,如果說路邊用太極拳打走追債人是報男主之前的救命之恩,那以300萬虧本的生意買下男主的摩托車俱樂部還真有些感情用事了,怪不得男二表示不服;

還有劇中偶爾出現的幾位“競争對手”,隻要一出場小公司老總都要夾着尾巴做人,西服配毛領、舉着拐杖叼根雪茄的畫風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們的厲害嗎,21世紀還需如此裝逼!

...

...

簡而言之,《推手》目前播出的六集劇情過于誇張了,雖然在收視上連續三天皆取得0.9%的上佳成績,但後期情節是否邏輯通順、内容能否更接近現實生活,才是其不落于懸浮的關鍵所在。

類型細分化、受衆圈層化的職場劇,還存在一個最根本的問題

從年初傳媒行業的職場菜鳥《幕後之王》,到當下熱播的群像領域畢業生《青春鬥》與商戰圈成功人士的《推手》,職場劇不但在類型上做到了細分化,還在受衆方面進行了圈層化,這與剛結束的2019年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中,郭靖宇在論壇上發表的言論相呼應。擁有13億觀衆的電視劇創作者是“最幸福的藝術家”,但不可能拍一部讓所有人都看的作品,因此“電視劇作品需要分類,分得越細,對觀衆就越負責任,播出後的效果預期也就越明确”。

下圖是【鋒芒智庫】整理的2017-2018年在電視平台播出的職場類型劇。在受衆圈層上可以分為三種:剛入職場的菜鳥生存類《漂亮的李慧珍》;創業者的心路曆程類《創業時代》《合夥人》《南方有喬木》;熟男熟女世界的商戰圈類《你和我的傾城時光》《溫暖的弦》《好久不見》《獵場》等等。

...

相比較下,針對職場新人與青年創業等受衆的作品可謂是屈指可數,前者從2015年趙麗穎、鄭恺主演的《加油吧實習生》開始,到今年的《幕後之王》《青春鬥》,也不過五部作品;後者更少,也就因去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才出現了三部。反觀成熟人群的商戰類便是最多,而這類劇本在創作與制作上早已有了成熟模式。

從整體上來看,職場劇在數量上不但逐年遞增,其涉及的行業領域也在不斷擴大,這與市場所需的類型細分不謀而合,不過在内容上它們皆存在同一個毛病——過于依賴感情線。比如2017年的職場劇便是全軍覆沒,就連觀衆最期待的《獵場》也是因劇中男主的事業離不開女人,并且大篇幅的沉溺于愛的死去活來、糾纏不清的感情線而備受诟病;再到2018年的職場劇更是被貼上了“披着職業外衣的愛情劇”标簽。

...

可見在針對不同年齡受衆、涉及不同領域下,類型多元呈現雖豐富了職場劇的創作以及觀衆的視野,但泛于形式類型上的改進,始終是治标不治本。縱觀近兩年在衛視上播出的職場類型劇,可觀的是在類型細分上劇集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發展,不足的是内容欠缺真實感的懸浮問題仍舊存在,所以劇集類型細分與受衆分化這條路,還需慢慢走。